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关注,教师都希望能把有效教学真正地运用于实际课堂当中。由于有效教学外在目标的可测量性和内涵的扭曲及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个体智能发展的需要中,使得有效教学渐渐地被遗忘了它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性。因此,如何找回失落的有效教学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有效教学;遗失;语文课堂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

余文森教授在他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中,概括出有效教学的内涵包括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益和教学有效率。

(一)教学有效果

教学有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9]。用学生有无真正学到知识为衡量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一位特级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过程中,发现学生把文章中的“拨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他在一遍遍强化学生对“拔”和“拨”两个字的认读后,他又请学生上台分别表演出这两个动作。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却在学生的记忆中出现了偏差,教师展开这一潜在的思维过程,学生才能理解并区分出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有效教学的有效果就是能不断地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并长久地记忆在脑海中。

(二)教学有效益

效益即有效用,强调的是学生学到的东西对他们有益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们的情感价值观和文化素养。有效益的语文教学就要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科书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形成能力。

(三)教学有效率

教学有效率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一位来自台湾某学校的校长讲授《小木偶》这篇课文,整节课他只是提出三个问题,即“预习完课文你们谈谈课文讲述的内容”、“你们看过课文后有什么发现?”和“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最后根据几名课堂观察员教师对学生在整节课的反应做出的观察显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到的知识更多,也更加牢固。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失落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是他们没有真正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或者说是没有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效教学”。以追求效率和外在需要的满足为目标,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失落了教学含义的内在性,目标的有效性,实践中的自足性[8]。

(一)扭曲“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

“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是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吸收到有用的知识,并能运用于生活中,提高个人的精神素养。而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中,获得的只是大把的技能或是无用的知识。很多教师都误解了“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使教学成为“空洞”,甚至是打着“有效教学”的招牌,颠覆了有效教学的内在价值。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论性太强,实践性太弱,造成理论脱离了实践。他们无法从知识中提炼出真正可以运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麻木地接收着外界传来的信息,并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

(二)忽略“有效教学”的目的性

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更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精神或是一种正能量,它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引导的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平时上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等出现了教师唱独角戏,从来没有去琢磨上课的语言方式、动作方式、眼神方式以及自己的情绪渲染,表现出有教无学,教学脱节。教师的“无动于衷”必然导致学生缺乏求知欲,缺乏学习的激情与热情。这样不仅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也失落了有效教学的目的性。

三、如何找寻“遗失”的有效教学

从龙宝新、陈晓端对“有效教学”给出的定义看出,他们是从有效教学本身出发,认为有效教学从表层上来说是一种教学形态,具有一切好教学的特征,指向教学的现实; 中层来说是一种教学思维,指向教学的背后,指的是教学中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 深层来说是一种教学思想,指向教学的未来,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愿景[2]。正是因为教师们忽略了“有效教学”的内在涵义和目的性,才使有效教学的实践性降低。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寻这“遗失”的有效教学呢?

(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不仅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能让他们思维多方面地发展。教师可以展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视觉化的思考。之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说明,在他们的听觉上产生冲击,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最后,让学生自己体会整节课的内容。启示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比如:肢体语言、动手制作或者口头表述。通过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学生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并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有自己看待问题,总结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师生间的“默契度”

教学应该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来开展,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且常常考虑对学生最有发展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主题让他们觉得有意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引发思维的参与,什么样的交流是最有效的,如何培养他们的主动性,通过这样的不断自我反问,找到自己的有效教学,而不是程序化教学中那种技术层面的学习。

综上所述,教学就是把双刃剑,也是师生之间不断磨合的过程。“有效教学”被深入地运用到小学的课堂中,但是没有被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实际当中,甚至“遗失”了它原有的价值和目的。教师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而不是程序化教学中那种技术层面的学习,并不是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要一样,要在课堂上找寻真正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显然不是这种知道怎样的命题性活动,而是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如何去收获意外之喜,如何开出智慧之花的实践活动。(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丛立新,黄华.教学很有趣嘛!―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永宽访谈录[J].人民教育,2008(10).

[2]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39-43.

[3] 宋爱华.谈谈我对有效教学的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4] 石镇雄.有效教学,有效评价[J].考试周刊,2014年第64期.

[5] 王慧.化抽象为形象[J].小学语文教学,2003(12).

[6] 王景利.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8(4).

[7]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2.

[8] 闫婷.回归原点的有效教学[J].基础教育,2014(2).

[9] 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5.

[10] 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