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岭南风情与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完美交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岭南风情与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完美交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广彩瓷是清代外销瓷器的一种,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可以体现当时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的情况,文章介绍了广彩瓷的由来,并通过分析广彩瓷中西合璧的纹饰内容和造型手法等视觉特点,解读广彩瓷将岭南风情融合欧洲洛可可风格的独特文化特征。

【关键词】广彩瓷 文化特征 中西交流

18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以赞美诗式的语言称颂中西文化交流,“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和最发达的文明(欧洲)仿佛今天汇集在一起——大概是天意,要使得这两个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携起手来,逐渐地过上一种更为理性的生活”。广彩瓷即是体现这种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的物质存在,并以其岭南风情融合欧洲洛可可风格的独特文化特征,使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实物触探空间与时间意义上已消逝的广彩瓷的中西交流。

广彩瓷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名副其实的外销瓷器,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以其“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而闻名于世,是低温釉上彩瓷器的一个独特的品种。广彩瓷产生和发展于16—19世纪中西贸易、文化交流密切的特殊历史时期,决定了它既有我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洲的艺术精华,尤其是洛可可艺术风格,在中西艺术与文化的不断碰撞中,结合自身岭南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广彩瓷的由来

中国古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无疑为人类文明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西方人从看到马可·波罗有关瓷器的记载开始,便赋予了中国瓷器许多神秘而美好的想象和传说。实际上,中国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通过出口真正给予世界文化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在16—19世纪中国和欧洲贸易的时代。广彩瓷便是当时众多外销瓷器中的一种。

最初,由于外国人喜爱中国瓷器,大批外商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这些外销瓷器在景德镇等地烧制,由行商采购到广州销售给外国人。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瓷器易碎,从景德镇到广州运输瓷器的交通比较艰难;有时候欧洲人通过粤商将图纸或模型带往景德镇进行制作,由于纹章图案复杂、色彩丰富并有外国文字,景德镇工匠往往难以精确表达,最后成品易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通商以后,成为西方人唯一可以前来贸易的中国港口,广州的外销瓷贸易地位不断上升,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销市场的需要,便由景德镇将半制成品的白坯瓷器运至广州,在珠江十三行商馆附近设立瓷厂,广州工匠们按照欧洲商人所提供的纹饰、图案施以彩绘,烧制成外销瓷品。清代广东梅州人刘子芬《竹园陶说》中有记载,“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先至澳门,后则径赴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士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彩所加者也。故有河南彩及广州彩等名称,此种瓷器,始于乾隆,盛于嘉道。”这便是广彩瓷的由来。

二、中西合璧的纹饰内容和造型手法

广彩瓷的纹饰内容不仅有中国陶瓷的传统题材,如,吉祥图案、花卉、山水楼阁、戏剧人物,也有应外商要求而设计的西洋人物、西洋宗教传说、皇家贵族商行军团纹章等内容。如图1是清乾隆广彩纹章瓷盘(高2.6厘米,口径24.5厘米,足径14.7厘米)。“纹章瓷”是指把欧洲诸国的贵族、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烧制在瓷器上,技法采用欧洲写实的素描手法,讲究光线的明暗,尤其是描金的釉彩更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彩瓷还描绘当时中国和欧洲海运码头、商行贸易场景、官员与百姓的市井生活、中西交往等现实题材。如图2的清雍正广彩西洋港口景物图盘(高2.6厘米,口径22.8厘米,足径12厘米),以相对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了当时欧洲海港的场景。这些丰富的纹饰内容形象、直接地反映了当时频繁、密切的中西贸易及文化交往,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广彩瓷的造型手法也是中西结合,中国画技法中的线条勾勒结合西画透视技法及明暗变化,塑造的形象颇具立体感,在主体形象的周围通常还有一些构图繁复、装饰性比较强的装饰。色彩方面,早期的广彩瓷近于景德镇彩绘,色彩比较单纯,但渐渐地吸收了广州民间艺术的营养,后期色彩则逐渐绚丽而浓重,以红、黄、绿、黑、金为主色,对比强烈。由于广彩瓷的产生缺乏像景德镇瓷器那样深厚的历史背景,他们很少会有时间钻研画艺,而更多地利用现有的中西绘画作品或陶瓷作品进行临摹,所以手法会略显稚嫩,但这种中西合璧的造型手法却也别有一番审美趣味。如图3,清雍正广彩西洋“中国风”人物图盘(高2.9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12.2厘米),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作品,盘中间繁密华丽的开光纹饰内绘欧式设计的中国人物形象,这种中国人物图案不是中国人的创造,也不是欧洲人的创造,而是中国工匠按照欧洲人受中国瓷器激发灵感设计的中国人物形象描绘的,被有趣地称为“拷贝的再拷贝”,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密切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三、广彩瓷的文化特征:岭南风情与西方洛可可风格的完美交融

看似偶然,18世纪的欧洲社会忽然对中国制造的瓷器、刺绣、外销画等视觉艺术品感兴趣起来,其实这种现象有其文化思想和艺术规律方面的深层原因。由于欧洲启蒙思想的兴起,当时欧洲社会的审美趣味正从激情绚丽、庄严恢宏的巴洛克风格转向精致轻巧、柔美优雅的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特点与当时随着中国外销品的输入被欧洲人熟悉,进而转化为欣赏、喜爱精致柔巧、清幽雅致的中国趣味,并与之相契合。

由于广州于乾隆二十二年成为中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后具有更为独特的贸易、文化地位,所以诸多外销品中的广彩瓷除了具备外销品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岭南风情与欧洲洛可可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

从纹饰内容方面来看,广彩瓷描绘的无论是花卉粉蝶、人物走兽,还是中国山水亭台、西方乡镇港口,都是一幅热闹而又闲适的美好生活的图景,包含了一种极力挖掘现实生活与理想憧憬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审美精神。岭南地区的人虽然不是最有生活激情的,却有着通过勤奋努力,逐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热情,正是这种审美精神和现实热情吸引了刚刚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欧洲人民,这个时期欧洲流行的洛可可风格也恰恰是在继承巴洛克风格中的高雅和贵族化的风格的同时,加进了更为简易平实、甜美柔媚的现实元素。岭南风情与洛可可风格在广彩瓷中得到了完美交融,人们在对广彩瓷器纹饰的欣赏中感受着对神秘美好的东方国度的憧憬,在使用广彩瓷器的过程中满怀着对日常生活的深切关怀,生活在精致化的同时弥漫着自然、优雅的气息。

从造型手法方面来看,广彩瓷与景德镇瓷器有所不同,景德镇传统瓷器多采用传统的中国画笔法,清新淡雅、精细润泽,而广彩瓷在继承中国画线描技法的同时更多地采用西画技法,并且有构图繁复、色彩绚丽的特点。大概由于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四季炎热潮湿,适于植物生长,大自然的颜色常年是绚丽明快的,很少有传统中国画中那种萧索氤氲的景象,因此这个地区的人们更习惯欣赏和表现鲜艳的颜色,笔者曾经观察过,广东地区的学生画色彩的时候灰调子是最难掌握的,也不那么喜欢。而广彩瓷很多是应欧洲商人的要求,临摹他们带来的西方油画,油画色彩恰恰也具有色彩浓烈厚重的特点,尤其是洛可可时期的宫廷绘画更是构图繁复、金碧辉煌,刚好契合岭南地区人民的审美趣味,广彩瓷便很自然地在吸收岭南民间艺术绚丽浓烈的色彩的基础上,结合洛可可风格,形成了色彩多样、富丽堂皇的特点,将岭南风情与欧洲洛可可风格完美交融。

综上所述,在清代开放的广州口岸诞生的广彩瓷器作为向欧洲传播中国人文精神的媒介和物质载体,与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兴起和发展一起,成为岭南风情与欧洲洛可可风格完美融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胡雁溪,曹俭.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2]刘子芬.竹园陶说(石印本)[M].1925.

[3]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冷东,肖楚熊.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5]袁胜根,钟学军.论清代广彩瓷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关系[J].中国陶瓷,2004(6).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