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电影音乐的创作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香港电影歌曲的典型代表人物黄,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词曲作品,他创作的华语流行音乐是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的元素与通俗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典范。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古曲还是流行曲,无论是中国风还是其他的民族风,都写得很有特色,他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运用自如,在创作中更是信手拈来。本文通过对黄电影歌曲进行探讨,总结他的电影歌曲的创作特征,以期对于电影音乐的鉴赏有所裨益。
[关键词] 电影音乐;武侠;风格
一、黄与其电影音乐
黄原名黄湛森,籍贯广东番禺,黄作为香港流行音乐卓越的创作人,在华语地区获奖无数。黄自1949年移民来香港直至2004年去世,这半个世纪他亲身经历和见证了香港的变化和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和音乐也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电影中的音乐应是绿叶,作用是陪衬、烘托故事情节,人们往往不察觉它的存在。如果把它抽离电影的影像及情节,会立刻感到是支离破碎、不成片段的。但其实在电影中,相对于画面、语言、音响、字幕来说,音乐是惟一具有独立艺术身份的元素。歌曲常常有自己的独立生命,能独立于电影之外,甚至比电影传扬更广。黄一生写出2 000多首歌曲,其中一些经典的电影歌曲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例如《男儿当自强》《青蛇》《倩女幽魂》《射雕英雄传》《沧海一声笑》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 黄的作品大多与武侠有关,武侠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独具特色的类型片种,通过故事、画面来讲述侠客的传奇性,使得武侠电影音乐具有不同于其他影片的独特艺术魅力。对于创作者而言,如何用音乐来诠释武侠电影中的侠义精神,将影像的艺术内涵与音乐的美学相结合,展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底蕴,具有很大的难度。黄凭借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创作功底,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和流露,将快意恩仇的武林江湖诠释得淋漓尽致,使作品能够不失中国风格又最容易引起共鸣,带给观众的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
二、黄电影音乐的创作特征
(一)《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电影故事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成功得益于徐克根据电影的特质,还有就是黄的那首《沧海一声笑》,在以后的多个版本的《笑傲江湖》中,《沧海一声笑》都成了保留曲目,199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词曲)”,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黄曾提到:“我写了6首不同旋律,首首让徐兄打回票……于是又再挑灯夜战,苦苦思索。苦思了很久,也无结果,随手拿起黄友棣教授名著《中国音乐思想批判》翻了两翻,四个字射入眼帘:‘大乐必易’!是引《乐记》上的话!脑中马上轰了一下,就这样豁然灵通。”①《沧海一声笑》是“大俗”到极致后的“大雅”。受到“大乐必易”启发,黄在创作的过程中,选择了简单的传统五声音阶,此音阶直接下行演奏,旋律简单流畅,已经淘尽的沧桑和悲凉与《笑傲江湖》的主题相契合。剧中的演奏乐器有笛子、古琴和三弦,音乐背景中加入了鼓的节奏,鼓点稳重的敲击与演唱的节奏相合,伴着画面中涌起的浪花巨大的声音,旋律步步低落,先抑后扬,峰回路转,听众也随着音乐的意象一步步陷入苍凉和寂寥中,通过声画合一将观众带入《笑傲江湖》的心理世界。在影片刘正风、曲洋和令狐冲的合唱的一幕中,三人的合唱使歌曲更加具有气势,恩恩怨怨,与歌曲中的“沧海笑”相互呼应,一切爱恨都在那一声笑中消散,黄略带嘶哑的声音表达沧桑主题,让歌曲中的沧桑犹如过眼云烟般明朗起来,张伟文沉稳厚实的声线表达悲凉主题,许冠杰声音中的潇洒自由与令狐冲性格相吻合。
(二)《黄飞鸿》
《黄飞鸿》电影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徐克导演的构思与画面上,其更重要的成功在于将所谓“电影配乐”升到了一个主要的地位上来。黄是《黄飞鸿》电影音乐的原著作曲及监制人,主题音乐《男儿当自强》
并不是黄所作,而是他由中国古代战曲 《将军令》改编而成的,这首作品是倾注了黄心力的配乐,无论是旋律、歌词还是配器、演唱都是黄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这首南方器乐,本是琵琶曲,徐克找我配乐,声明要用《将军令》……我有心去芜存着,找来二十多个不同版本,听一个多月,反复推敲,写了5个不同版本,都不惬意。正有点彷徨时,忽然救星从天而降……林子祥想唱《将军令》,想了很多年……当夜即写好第6个旋律修订稿,加上歌词,送克兄过目他居然一看就说OK。”②《黄飞鸿》的电影配乐不走哀怨路线,配乐中用奋发向上的旋律表现着对未来的期盼,该曲子的开头及结尾部分都堪称佳作,曲子开始时是缓慢的鼓声,渐渐的由小及大、由疏变密、由弱变强、由远及近,由缓变急,隐隐有千军万马奔腾之势。主奏乐器为大鼓,辅以平稳均匀的琵琶演奏,加上高亢的唢呐,配上练武男儿的铿锵吼声,林子祥高亢的声音,一字一顿,句句铿锵,使原本就充满豪气与激情的演绎,让人热血沸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乐曲中有不少旋律是重复的,即都是《将军令》的旋律。这样做不仅没令人感到重复的乏味,反而凸显了主题。曲子结尾则独辟蹊径,大鼓踏实而稳健的节奏豁然而终,余音回荡,充满了催人奋进的气魄气势和荡气回肠的效果,堪称香港电影中振奋人心的乐章。
(三)《青蛇》
根据李碧华原著改编的电影《青蛇》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影片,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电影配乐比电影更为精彩,每一个音符都是戏中演员的一个动作,一笑一颦都凝结在不间断出现的音乐中,完全用音乐表现着电影内容,《青蛇》共有三首歌曲,分别是片头主题歌《人生如此》,插曲《莫呼洛迎》《流光飞舞》。由黄、雷颂德联手创作,其中无一不是上乘之作。这几首歌都写得很动人,尤其《流光飞舞》,此曲系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主题,该乐曲用西式七声音阶写的,主歌大部分时候都是音符逐级向上(下)走,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总体感觉上却是鲜活而奇美的,乐曲使用了民族乐器中表现力丰富的古筝作为主奏乐器,诡异的曲调中加入了大量的钟鼓、木鱼甚至诵经声,每一个音符都足以让人为之肝肠寸断。陈淑桦的声音圆润而飘逸,配这首曲子十分合适,正契合了戏中青蛇白蛇的形象,黄的原意就是要一种对世间的迷茫,对生活追问的效果,侧重点在画面,竹林、枫叶、荷塘、水阁、清风吹起的纱幔,描绘出一幅意境缥缈的山水画,冥冥中,仿佛看见青蛇白蛇两个妖艳却又深情的女子卧在花间,默默地仰望天空,主歌旋律行云流水,百转千回,白蛇为情所困,最后为情舍命,她来到人间所有的快乐和一切的不快乐皆是由情而生,也为情而终,这首歌可以看做是白蛇对待感情的内心独白。《人生如此》也叫《人生》(影片片尾最初使用的名称),这首歌的领唱者是辛晓琪,辛晓琪声音的醇厚空灵,再伴以空灵清越的女声合唱,片头,短小精悍,配以画面的流水、浮纱,一开始就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让人带着对主题的探问进入影片所营造的世界。在电影结尾小青杀死许仙时这首歌曲又响起,这次是纯女声合唱,小青独白:“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都说人间有情,但是情为何物?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等你们弄明白了,也许我会再来。”③疑问的不再是小青,而是心存迷茫的观众。电影在此也借小青阐释了电影的意义。
(四)《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取材于《聊斋》,是一部描述人鬼情的故事。编导借助古典文学的素材,表现了游魂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及道士燕赤霞的感情纠葛。影片赞扬了爱情与友谊,表达了扬善惩恶的美好愿望。该片创造了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的神话。其中配乐和剧情的结合堪称武侠电影的典范,非常有动感和艺术性,黄为《倩女幽魂》创作了多首电影歌曲,有《倩女幽魂》《黎明不要来》和《道道道》。《倩女幽魂》获得了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音乐”,《黎明不要来》则获得了“最佳电影歌曲”。这三首歌却完全不像出自同一个人之手,集恢弘大气与小家碧玉于一身,《倩女幽魂》是混迹红尘的人生感悟,音乐一开始就将观众的目光带入到一个混沌的乱世,渲染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也为乱世出妖魔进行铺陈,长长的间奏极具画面感,王祖贤的一袭白衣,夜路的颠沛流离,走过的坎坷、经历的不幸都在张国荣的歌声中表现了出来。电影结尾处,宁采臣同燕赤霞一起策马而去,《倩女幽魂》再次响起,“人生路,美梦似路长,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小倩在投胎前难以与宁采臣相见,人生的遗憾莫过于此,宁采臣只能在慢慢人生路上回忆爱情,这是影片要向观众传递的“人鬼之恋”所特有的残酷的美丽与哀愁。《道道道》出现在剧中燕赤霞在雨夜舞剑时演唱的。歌曲与影片情节融合如一,随口而出,不管章法,不讲句法,亦正亦邪,亦痴亦狂,表现出主人公超然物外的洒脱不羁,塑造了一个豪放不羁的侠士的形象,也发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黎明不再来》又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由叶倩文演唱,这首作品的主题在片中多次出现,这一音乐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个哀怨凄美的女鬼小倩的形象,《黎明不要来》音调其实是西式小调,是minor mood,不是严格的Chinese mood。副歌歌词所唱的那几个音,包含了降mi音,是爵士的blue note,但在电影中,这种不和谐的音程的音响效果用在这个地方,古装布景、古时服饰,加强了观众的感觉,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彩,音乐将一个幽怨、悲愁、委屈、钟情、美丽的女鬼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体现了电影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对于黎明到来的抗拒和对黎明必然要到来的无奈。
三、结 语
总之,黄的电影音乐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他善于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从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从严肃音乐到现代流行曲,从民歌小调到戏曲戏剧,都精通熟悉。更重要的是不管是音乐还是曲词,往往都浸润着黄个人那浓得化不开的中国文化修养,《倩女幽魂》《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青蛇》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杰作。他不受创作的教条和规则所羁绊,他的音乐与他平常的生活作风一样,是直白的、鲜活的、家常的、甚至是鄙俗的,但是正因为这样,他的创作也更容易贴近广大群众从而引起共鸣。这也促使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特征和审美观,形成了黄特有的音乐语言。
注释:
①② 蓝祖蔚:《声与影:20位作曲家谈华语电影音乐创作》,麦田出版社,2002年版。
③ 黄:《数风云人物》,博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 王德胜.视像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 王志敏.电影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孙慰川.当代港台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4] 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 陈旭光.当代影视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李欧梵.看电影[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郭艳(1983― ),女,河南获嘉人,河南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新乡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和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