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形象思维是现今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历史形象思维与文学艺术界的不同点入手,强调历史形象思维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没有任何虚构,只是历史形象的再造。引导学生会用历史形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要求历史教师积累资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传授历史知识,达到学生会用历史眼光,形象思维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形象思维 事物的本质

前言

现今教学中形象思维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中学历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观察当今世界,认识现实生活,能在古今关联中继承优秀传统,汲取精神营养,悟出某些规律性的能力,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这样的结合点学生最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兴趣统一起来,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

一、历史形象与文学艺术形象思维的不同点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用形象的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因而具有直观性、具体性、情感性和生动性等基本特征,由于学科的不同其形象思维也不同。

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形象思维:直观地观察认识思维的客体,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摄取素材。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其思维形象可以拼凑。如《水浒》的李逵,是集中农民形象于一身,《阿Q正传》中的阿Q,那是半封建半殖民中国下层民众的形象。又如《祝福》中祥林嫂,《复活》中玛丝洛娃。其共同的特点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是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概括,集中与融合,但却不脱离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为依托。

历史形象思维:思维主体只能间接从各类文字材料、历史文物、远古遗迹、口头传述中去把握思维客体,思维客体与思维主体始终存在着时空上的间隔。而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其思维形象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并力求与客观实际相一致,是历史形象的再造。要想复原历史的全过程和细节,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只是一种“艺术加工”。但在加工过程中有些概括、有些取舍、有些集中、是对历史真实加工而不是虚构。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再现历史。

二、用形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逆性,我们面前是文字记载的历史,只能认识却无法直接体知,只能理解却无法重复验证。因此只能用形象思维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用形象思维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会激发学生对学历史的兴趣,历史瞬间而逝无法再现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学习的是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但仍有不少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活力,提供了形象鲜明的材料。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物只一笔带过。教师要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

在讲到千古奇冤岳飞被害做了如下补充。凡是到过杭州西湖参观过岳飞墓的人都会看到,面对岳飞墓前跪着的秦桧、王氏、万俟、张俊四个铁像,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联想到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皆对秦桧恨之入骨。要深入探讨杀害岳飞的元凶真的是秦桧吗?让学生辩论,用形象思维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一步一步的探究,首先秦桧有没有杀岳飞的权利?如果不经高宗赵构的默许,事后赵构问及他将无言以对,再从当时时局来看,当时金兵违背和议举兵南侵,攻占了河南地区,秦桧深怕高宗赵构迁怒自己,正是自身不保的时候,是以他没有杀害岳飞的胆气。赵构为了保住皇位,不能让岳飞迎请徽、钦二帝还朝,如果岳飞真的把二帝迎请还朝他的皇位就保不住了,非杀岳飞不可。是以磨磨蹭蹭装得优柔寡断,让那个投靠金国的秦桧任意妄为,杀害岳飞,这样高宗赵构就不背这杀害忠良的黑锅。是想杀害岳飞的原凶不是秦桧而是高宗赵构。这就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更感兴趣。

再看搞的最后下场,台湾人民不支持他,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天下。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拒不出席今年四月联合国召开的各国首脑参加的和平利用核能会议,他怕以色列周边的穆斯林国家要他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

用历史的眼光,形象思维的手段,揭示搞分裂失去民心而失败;内塔尼亚胡不出席国际和平利用核能会议;是怕在“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揭示事物的本质。

通过“古、”“今”中外真实事例学生会用历史眼光,形象思维手段揭示事物本质,使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更感兴趣。

三、积累史料,充实教学内容,用形象思维手段传授历史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积累史料,充实教师自己,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掌握广博而详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坚实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生动有趣,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素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史学名著首推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积累史料素材所记载的一定是真实的历史,绝不允许有任何虚构,历史事件能引起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比如《史记》中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力拔山,气盖世引发学生思维,想像项羽的英雄气概。荆轲刺秦王荆轲语调激昂,充满正气的英雄气概。《项羽本记》写的三个场面。巨鹿之战充满壮烈,垓下之围弥漫着悲凉,而鸿门宴却在紧张肃杀,扣人心弦气氛中,描写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老谋深算,刘邦的惊慌、惶恐,张良的临危不乱。如果教师用娴熟的教技会在课堂上使学生想象到当年马鸣风萧萧古战场的悬念和迭起的鸿门宴,收到满意的效果。

《资治通鉴》中关于唐太宗“纳谏”可用《资治通鉴》中一段对话加以说明。有一次魏征上朝时,丝毫不顾及唐太宗的面子,与他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想要发作又怕影响自己“善于纳谏”的名声,因而只有强忍。回宫后他大发脾气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老”。长孙皇后问他想杀谁?太宗说:“魏征总是当众侮辱我叫我实在难以忍受”。皇后听后,回到内宫换了一套朝服,拜于堂前,太宗惊问这为何故,皇后道,“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如此忠诚正直说明陛下是明主,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太宗听后才转怒为乐。

这段史实通过人物对话,再现了当时历史情景,魏征的忠厚刚直,长孙皇后的聪颖娴慧,唐太宗的明睿通达,都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生动味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更有了具体、深刻地理解。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并使用一定方法。这样,学生兴趣就会浓厚,教学质量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