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忽略训练学生熟读,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所以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

关键词:教学 小学语文 阅读

可以这样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忽略训练学生熟读,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

一、关于熟读

我国古今教育家、文学家都很重视熟读。朱熹提出“熟读精思”,王守仁提出“但贵精熟”,朱自清则说“熟读工夫不可少”。

(一)要多读

多读有两层含义,一是说“读书破万卷”,指读的篇章要多;二是说“书读百遍”,指读的遍数要多。这里重点指的是后者,强调读的遍数要多,要“反复熟读”。

吕叔湘说:二十年代美国一位女教师在北大讲莎士比亚的戏剧课,就是让学生多读的。他说:“上课她和学生一起念,她念一段,同学们也念一段,念完了她就问:‘有什么不懂吗?’一个同学说:‘这几个字我不懂。’她就解释。把需要解释的地方解释完了以后,她就问:‘你们觉得这段写得好不好?’有同学说:‘看不出。’她就说:‘再念一遍,再念一遍。’她就和大家一块念,然后又问:‘全懂了吗?’可同学们的反映还不那么活跃,她又说:‘你们再念,再念一遍。’于是又念了。就这么念来念去,大家就觉得这戏是不错,是写得很好啊!好了,就下课了。”

这是一个以读代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要熟,读的遍数就必须多。

(二)要诵读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叶圣陶认为,不但文言文可以吟诵,白话文也有吟诵的必要。他说:“白话与文言都是语文,要亲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都必须花一番工夫去吟诵。”

首先,要深入理解吟诵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和内函丰富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玩味,以求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促进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转化。

其次,要教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朗读技巧指的是在朗读时对停顿、重音、语气、语速、语调、节奏等等的掌握和运用。

一是重音技巧。朗读时要准确地识别和读出重音。一般地说,排比词语、用作对比和比喻的词语、关联词语以及其它需要强调和突出的词语等,需要重读。重读的主要方法是强调重音,注意停顿和节奏变化等等。

二是语调技巧。一般指朗读时声音的高低、强弱、急缓。叶圣陶具体论述了语调的技巧。关于语调的高低,他说:“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得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关于语调的强弱,他说:“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关于语调的急缓,他说:“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须急读。”还说:“吟诵一篇文章,无非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 ,综合地使用这三类语调而已。”

二、关于精思

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语文训练总是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常常听一些人说:“我就是不会写文章。”有什么不会写的?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可以用拼音代替,甚至可以像高玉宝当年似的,画个画。其实,不是不会写,而是不会想。想不出怎么能写得出?所以,教师的提问要在启发学生思维上下功夫。

(一)要善问

第一、问题要少而精

问题太多学生应接不暇,哪有时间思考?问题少而精,重点突出,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军事上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迁移到教学上来说,研究十个问题都浮皮了草,不如深入地研究一两个问题,把它抠深抠透,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第二、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语文课堂上常常听到教师提出一些不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和讨论这类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能白白浪费学生的时间。要提问那些能够牵动全局的问题、关键性的问题,思考这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第三、问题要适度

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有地放矢地提问。否则,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过易,学生认为不值得一答,都达不到启发思考的目的。

第四、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

当前,课堂上很多提问,都是发问的话音刚落就找学生回答。若不是事先布置或问题过于简单,怕是学生根本就答不上。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怎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要深思

第一、要从整体上把握

古人读书,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领悟,而不提倡肢解性的条分缕析。与此相反,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趋于繁琐细碎,往往将一篇完整的课文加以肢解,使学生“目无全牛”,只见局部,不见全体。本来提一两个问题就可以统领全篇,教师却挖空心思地去设计很多问题,课堂上一问一答。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的思维领域却是死水一潭。这完全远离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读书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协调,效益怎么能高?

第二、要鼓励求异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可能根据不足,有些可能是错误的,但他们总比那些只能死记教材,只会简单机械地复述教师讲述的内容的学生更聪明,更加值得鼓励。

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发挥自己的独有才能,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所以应该特别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努力向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逻辑性和深刻性的方向迈进。

第三、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注意训练学生多思,常思,善思。所谓多思,就是遇到一个问题要能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使思路开阔、灵活;所谓常思就是要经常思索,积年累月养成动脑筋的好习惯;所谓善思,就是要抓住本质、特征、规律,按照思维的程序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考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