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已经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项目。绥宁县地处湘西南山区,重岗叠岭,沟壑纵横,奇峰幽谷及峭壁天坑比比皆是。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主要流传于以绥宁县黄桑坪苗王古国为中心的苗族地区,以及周边省、市、县苗族的杨姓后裔。

关键词: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名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27-02

2014年夏,我有幸赴绥宁县参加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民俗活动。特别是在黄桑乡"上堡苗王古都"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了苗族人们在这独特的节日里展现出来人文情怀。

一、四月八姑娘节的由来

四月八姑娘节起于宋代。相传宋代名将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南征平蛮兵败广西柳州,身陷囹圄。其妹杨金花为兄送饭。然而,每次送去的饭食均被牢头狱卒抢吃一空。身强力壮的杨文广因多日未进食而饥肠辘辘。杨金花见兄长有气无力,面容憔悴,心中十分不安。为了让哥哥吃上饭,她上山遍尝百草百木,终于发现俗名叫“老茶叶”(黑饭叶)的嫩叶味微酸,叶汁能将大米染黑,蒸熟后香气浓郁。于是,她采回“老茶叶”捣碎,滤去叶渣,将一斗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将剑藏在黑饭中。牢头狱卒见米饭乌黑不敢食用,文广终于得而食之。吃完饭,妹问哥身体如何,文广说:“体力基本恢复,已有稳脚之力。”金花以为哥哥已有捏竹之力,便悄声与兄商议,相约农历四月初八越狱,一个从牢内杀出,一个从外杀进。日期已到,兄妹二人里应外合,力战群蛮。激战中,金花用力过猛将腰带挣断,反王见金花露出雪白的肚皮看呆了。金花乘机手起刀落,将反王人头砍下,群蛮终被征服。

杨姑娘因显露女身有失贞节被文广责备,金花羞于见人便自缢身亡。文广见妹妹如此刚烈忠贞深感内疚。为纪念杨金花,此后杨家便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姑娘节”。节前,各家忙着采黑饭叶做黑饭,杀鸡宰鸭,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过节。

二、四月八姑娘节的基本内容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是一种区域性、群众性、民族性的民俗活动,其传承特征具很强的族群性。作为一个民族的习俗,它根植于每个苗族群众的血脉,其中一些极具表演特征的活动形式是以祖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是苗民地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庆活动,于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主要内容有:接出嫁女回娘家,兄弟背姐妹进堂屋,祭先祖神灵,祭狗祭牛,吃黑饭、赶菜、舂糍粑等。当日十里八乡的苗族人民汇聚到被奉为圣地的黄桑坪上堡古都,举行耍龙舞狮、山歌对唱、木叶传情、跳芦笙舞、爬藤、逗春牛、抬故事、跳傩舞演傩戏、跳花跳月等活动。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中的活动用品大都就地取材,自己制作,其中乐器包括:铜锣、牛皮鼓、蛇皮琴、芦笙、唢呐、土琵琶、竹笛侗萧。主要器具有:纸扎花、五彩狮、蓑衣、牛、傩面、傩刀、抬柩祀盒等;唱词主要内容为歌颂祖宗功德、杨金花的传奇故事、男女美好的爱情、大自然的神威奇特等。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作为独有的民族节庆活动,归纳其基本特点:

1.历史性:据古《绥宁县志》、《古苗疆绥宁》等史书记载,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起源于宋代,是当地苗族人民为纪念杨家将女英雄而设立的一个纪念性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代封建统治者欲禁不绝,流传至今。

2.多样性:作为民族节庆活动,四月八姑娘节底蕴深厚,内涵丰富,集民间祭祀、喜仪庆典、跳花跳月、歌舞表演、生活习俗等于一体,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的习俗风情。

3.独特性: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与广西、贵州、湘西地区的四月八姑娘节虽然相通,但节庆形式又有其独特性,它是以最初为纪念杨金花为主,形成以吃"黑饭"、祭女祖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4.群众性: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不但是苗家妇女一年一度的喜庆欢乐之日,也是苗族男人显示威武勤劳的日子,在节庆期间无论男女老幼皆倾寨而出,十里八乡锣鼓声声,笙歌阵阵,炮竹齐鸣。

三、四月八姑娘节的价值及意义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在一个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民族族群中能流传数百年,经封建统治者多次封禁而不绝仍能顽强存活的民族节日。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集民风民俗、民族文化于一体,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大量苗族古代的祭祀仪式、民俗风情、口头文化、古代音乐,是一部苗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勤劳和淳朴,是男女之间增进爱情、族群之间密切交往、与外界扩大交流、对后人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激发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四、探讨我国民俗文化的意义

记得民俗学家钟敬文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而民俗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即是民俗文化。一般意义上讲,民俗和民俗文化是统一的,都是指民俗这一民俗文化事象。

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民俗事象和民俗传统,尤其是在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那些好的礼俗语道德规范,对于社会互动乃至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起到无可代替作用。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不仅仅个体如此,社会也是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尤其是民俗节日就是为社会互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中,一个旧死新生的阶段,人们想要平安度过,就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在以家族为基础组织的中国社会,家族是人们最可依靠的共同体,依靠家族力量应对过度时期不确定性的担忧,是人们的首要选择方式。所有在春节期间,全家人无论远近一律回家团聚。就像那句话“一年不赶,赶年三十一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这一传统的认同。只有回家同祖先与亲人一起团员,才能获得最大的精神依靠。所以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的传统民俗节日,同家人、朋友、以及周围邻居、同事、朋友进行交流互动,充分表达对他们的情感与美好祝愿,从而更加亲密彼此间感情,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告诉我们,一个区域或民族所共有的民俗文化以及群体对于民俗规则的共同遵守,往往使得该区域和该民族的成员拥有和扬尘共同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因此也更易于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助于社会整合,具有较强的群体凝聚力。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四月八姑娘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这些散落在我国各个区域,各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俗风貌,发掘和整理优秀的民俗文化,有助于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都表现出大中华的认同与凝聚的“根”作用,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心里归宿感。

由于目前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造成一部分人不恰当的文化自备感,使得一些“洋节”比如圣诞节、愚人节逐渐流行起来,许多青少年甚至一些大学生严重缺失关于我国民俗文化的知识素养,没有了过传统节日的热情和兴趣,一味追逐西方文化,热衷于过“洋节”。导致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认识的缺失。如此“放纵”下去,我国民俗文化就有断代失传的危险。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我们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在面对引进的外国文化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做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者。

具体到绥宁四月八姑娘节这一民俗活动,历史告诉我们,封建统治阶级曾经对苗族采取镇压政策时,曾经禁止过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的举行,使得许多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濒临失传。加上现代文明进程步伐加快、苗族汉化情况的日趋严重,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导致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的原始性、民族性受到严重破坏,活动内容越来越带有明显汉化和现代化的特征。目前政府大力的推举,虽然给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带来勃勃生机,但也使得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那种发自情感深处的感受越来越少,如此发展下去必定会使四月八姑娘节的民族内涵、民间氛围逐渐减少以至消亡。

探讨我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所传送的积极意义,它通过实现社会互动提供途径,促进了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在培养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体现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以此希望我们更加重视和参与保护我国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