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均瑶渐飞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均瑶渐飞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胆大包天”、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到购买机场,一直追寻“飞天梦”的均瑶集团日前获得国家民航总局的正式批文,批准其筹建东部快线航空有限公司,从而成为国内第5家获准筹建的民营航空公司。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均瑶的“民营航空”身份早已有之。1991年7月,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开辟了国内第一条私人包机航线(温州-长沙)。2002年8月,均瑶集团获准入股东方航空武汉股份公司,成为第一家参股国有航空公司的民营企业。

应该说,均瑶在民营航空领域起步比较早,而且非常有特色。从包机到参股机场,进而自己筹备一个新的航空公司,在均瑶发展的过程中,民营航空的战略始终扮演着一个突出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均瑶的“民营航空梦”是怎么走过来的?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在一个相对垄断的行业内去争食,这其中的艰辛和酸楚滋味,恐怕只有董事长王均金心里最为明白。

先行者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做航空业也是如此。”按照王均金的话说,由于原先没有这个政策,所以当遇到了机会以后,第一次吃螃蟹当然也不知道怎么吃,很累。

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必须要有两个前提:第一,这个领域要和企业的整体战略相匹配;第二,专业人才必须有所准备,也就是说人才储备要和战略文化相匹配。

1991年开始之后,因为包机而第一次被媒体关注的均瑶,开始了自己在航空业内的扩张之路。而确切地说,均瑶在航空业发展的构想,初步形成于1993年的时候。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以王均瑶为代表的王家三兄弟当时就认可一点,对于航空市场未来的发展,开放会是必然的趋势,虽然这扇门什么时候开并无从知道。确定了这个发展方向以后,均瑶就安心在一些航空边缘产业做一些尝试性的创新,并逐步积累自身的条件,并就有意识地开始相关人才储备,做战略规划,安心等待民航业最终对民营开放的那一天。

后来,均瑶将总部搬到上海,当时的考虑就是因为上海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通过借用上海这个平台的人才,有助于均瑶推行多元化中的专业化管理。现在均瑶已经形成航空、乳业、房产三大主业,各个板块都是由专业人才经营,而航空总是他们排在第一位的优势产业。

当然,这种试探也有不成功的时候。2003年2月,国内一度传出“均瑶集团将全面接管宜昌机场,共投资6亿元用于购买和改造”的消息,很多媒体言之凿凿地将其当作均瑶集团创造的又一个“第一”:民营企业首次全面收购国有机场。但直到1年之后,才有确切的消息称,宜昌机场已经被海航收购,均瑶集团黯然退场。

至今,王均瑶兄弟三人1992年首创的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还在正常运营。王均瑶在延伸产业链上的另一个思路就是做机票。从1998年开始,均瑶集团便开始主攻机票销售和航空货运。2000年,均瑶集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把与航空业务有关的产业都纳入其中,包括:机票(客运)、货运和旅游三块业务。随着公共航空运输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机票低风险、高产出的特性也日益显现。机票在均瑶航空板块中贡献的收入也最为丰厚。

“我们通过这十余年在航空领域边缘游走,对于市场规律以及航空运行的体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王均金看来。

厚积薄发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均瑶已经在航空业内形成了以服务、旅游结合的市场,并不是简单的包机而已。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还有自己的旅行社。这些都是为进一步开拓航空市场,为了最终拥有一家航空公司,所做的一些前期准备。

现如今,相比国有航空集团和同期新进入的其他民营航空公司,民营企业出身的均瑶投资做航空公司,其优势在哪里?

在王均金看来,除了战略上的一些优势,还有一个就是民营企业的善于学习和应变能力比较灵活。而相比其他的民营航空,均瑶的优势则在于:其一,比较完整的团队;第二,凭借之前在渠道方面的明显优势,在进入之初就会有一部分市场;第三,在航空边缘走了十几年,对于行业的了解和资源积累已经有一定程度;第四,我们现在这个董事会和管理阶层,都是很高资历的一些职业经理人,多年来已经在企业管理各方面摸索出一定的独特方式。

事实上,2004年,均瑶集团已经为筹备自己的航空公司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但是,均瑶集团并非第一家获得公共航空运输业准入资格的民营企业。2004年11月7日,王均金的兄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在上海病逝。这一变故延缓了均瑶集团筹办航空公司的准备时间。

“不是不抢第一,我们理解的第一就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但是现在看来,正因为均瑶这次并不是第一个去审批,这反倒好,我们走的是人家走过的路,会好走一点,因为已经有路了。”王均金解释说。

问题还在于,这些在产业链上的前期投入,到底有大程度的连续性?之前在业内的一些积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继承到航空公司的筹建和运营过程中?

“如果说继承的话,目前涵盖的业务范围最重要的就是市场销售这一块,也就是机票销售。因为和航空公司最有关的业务就是售票,我们有自己稳定的渠道和客户,包括一些长期合作的旅行社,这也是很重要的。从营销角度,我们接下来推出来的产品必然要结合渠道优势。因此很多东西都是相关联的,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好地进行一个对接,相对比较简单。”王均金对于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心中有数。

但是,毕竟航空业是一个讲究规模优势的行业,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通过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虽然在前期在产业链内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毕竟只是边缘摸索,对于经营航空公司而言均瑶仍然属于“白手起家”。

“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均瑶做航空公司应该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有时候并不是说飞机越多,成本越低。关键在于,规模是否和战略相匹配,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尤其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运作初期肯定规模不会很大,但是即便不大的量也必须要能够保证我们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即使是只有一架飞机,肯定也要找出一架飞机的竞争力来。”王均金如此认为。

但是进入一个全新的垄断性市场,即便存在一定的空间,对于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定位的选择不同,要建立自己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那么,怎么样形成均瑶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个航空公司而言,最核心的既不是航线,也不是价格,而在于人的竞争力来体现。比如产品优势、市场营销能力、消费者需求拉动等等,这些营销方式,可以有很多战术选择,我们都已经作了一些安排。这一直是我们在考虑的,但是现在不能说,到我们飞起来的那一天必然会明晰。”王均金没有说得很明确,但似乎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