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探究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探究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民间美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其造型具有社会化规约下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民间;造型;审美;人伦;寓意

继原始美术之后,延续最长,涉及面最广,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所享用的就是民间美术。社会整体文化研究和艺术理论研究不断发展,使现代文化观念趋向多维发展,而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我国的民间美术创造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文格局的制约。传统的中国民间审美意识与整个民间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了一种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归根结底在于对“善”的追求。“善”的转换隐身含义又有吉祥、幸福、美满,这类含义在古代观念中又是合道理、惬于意的,故“美”和“善”有互训关系。善还被承载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意义,特别在孔子那里,美与善是统一的,善是更根本的东西,并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自始就注重对人生生命价值的关注,强调合于意的幸福感受,这都是合于人的生命功利目的的善的内容。中国民间美术十分注重物品的人伦性和社会意义,并将此作为美与丑的标准之一。这种审美标准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人伦道德的一种推崇。民间美术创造则主要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对情感的表达方面。例如,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祥瑞题材,表现人们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大部分内容都是吉祥、富贵、求生、辟邪等,这关系到人生的现实。用一种寓意性的物来表现这种理想。

这种寓意、象征、符号性的表现手法当然是中国民间文化特有的产物。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当时的社会结构,人口比例自然经济以及“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性质与特点。我们从民间作品中,可以领悟到广大劳动者的审美心态,感受到朴素的劳动感情,乐观的精神生活,美好的理想追求以及除恶扬善,辟邪扶正,全和圆满,祈求丰收,人丁兴旺,吉祥如意等民间美术中永和不变的主题。它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自始至终完整地保持着以往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取得的丰硕成果。民间美术的审美性,功利性,实际上多是生活对民间美术的规定,生产、生活的目的和要求是民间美术创作在文化上和艺术风格上的主导力量,必然地给民间美术的创造深深地打上功利性的烙印。

民间美术风格、语言的质朴,率真是民间美术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永恒的魅力。这不仅表现在民间美术的内容形式上,同时更重要地表现在内在的精神方面,及创造主体内在人格的朴实无华。从民间美术品的材料选择来看,多是低廉朴素的自然物质,外表看来粗糙不精,但在创制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包含了民众对材料的认识和开发利用。使主观创作意图与材料自然的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规律的态度也是民间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使然。民间美术的加工制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就是民间美术的纯真、自然、稚拙的品格,是民间美术创造主、客两忘的境界,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民众质朴、纯真的心灵是民间美术风格形式质朴特征的决定因素和内在根源。民间美术这种质朴率真的淳风之美,张道一先生将其总结为八个字,内容形式上的“真、全、艳、健”和风格特色上的“粗、俗、野、土”。这种总结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民间美术的审美品格。它反映的是作品内外的和谐统一,形式的单纯,感情的真诚,因而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民间美术的造型是意象性的造型,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最具典型性的象征性艺术民间美术造型的题材、图案纹样,以及色彩都与人们的观念相关联,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社会的某种关系,具有超出感性形象本来意义之外的内涵。民间美术造型作为视觉性质的符号常借助语言利用谐音来寓意。如:三阳(羊)开泰、喜(喜鹊)上眉(梅)梢,都是取谐音吉意为了讨个“口采”,取个“眉眼”,“说法”、“讲究”也正是民间美术中象征寓意的共用词汇。作为自然界变幻无穷的物理性,视觉的色彩也同样具有寓意吉祥的象征意义。黑、白、赤、黄、青五色被视为“正色”,并与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行(水、木、金、火、土)等相对,也可以反映出人与客观现实的实践关系,以及从中蕴含的现实功利内涵。寓意象征、缘物寄情是民间美术选材、造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对戏曲的滑稽审美特性吸收转化为民间美术上的夸张之皆,表现为人物脸谱化,动物造型稚拙天真,同民间审美心理相和谐;矛盾之趣,表现在造型的不合情理、近于荒唐、令人发笑的滑稽感中;虚拟寓意之美表现为民间美术造型上的图案式构成和借物寓意。在民间美术创作中,民间文化观念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同时作用于审美创造主体。历史的角度来自集体意识铸就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或者说是一种先在的规限,现实的情境是传统民间文化观念在个体那里所具有的个人倾向。民间艺人依据自己的主观要求在创作过程中会重新组合、经营文化历史符号。在民间美术造型中,符号化、程式化的造型是通过象征寓意手段,隐喻性的加以表现。用谐音代表某些吉利祥瑞的含义,如“六(鹿)合(鹤)同春”、“三阳(羊)开泰”之类皆是谐音寓意手法。巧妙的寓意象征既说明了历史的积淀和传统,表现了民间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也体现了人民群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人们常将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概括为变形、打破时空、表现为动感等形式,在民间艺人那里再现、写实观念引导下的造型都成了最主观、最富表现主义特征的作品。再现是人类艺术知觉的一种方式,然而再现不是客观真实地模仿或抄袭自然,人类的知觉能力还包含了人类的非视觉因素。正如布洛克所指出的,“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永远不是物体本身的样子,而是从我们的生物学立场和我们所在的文化背景出发看到的样子。”在中国民间创作活动中,民间艺人认为自己表现的人物、动物、花鸟是真实的,倒不一定是艺术本身就是写实的,而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对真实或现实的理解有所不同,每一种再现艺术都有着各自独立的视觉心理基础。

民间美术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决定了民间美术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造型观念,我们无意争辩民间美术的造型审美观念是再现的还是抽象的,是变形的还是写实的,是夸张还是忠实于原貌。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是视知觉方式及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审美心理的具体体现。我们也没必要去有意识地引导民间艺人改变他们的造型观念和方法。人类的审美需要丰富性和艺术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