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经意的行为夺走了孩子的安全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曾受热捧的纪录片《一年级》中,萌娃的童言稚语令人捧腹,同时,他们身上表现的一些行为倾向,比如与妈妈分离时“没有你,我该怎么活”的哭喊;大骂同学是傻瓜、笨蛋的攻击性言语;头上套个塑料袋害怕同学偷袭的过分保护;要“用400个手榴弹炸掉学校”的愤怒等,却令人揪心。这些言行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心理问题―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与同学的交往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回避、自闭、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
每个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但是往往却在不经意间掠夺了孩子的安全感。
分离
《一年级》节目中,马皓天的妈妈说,在儿子出生一年多的时间内换了6个保姆。这是一件严重伤害孩子安全感的事情,孩子需要不断经历与熟悉保姆分离的焦虑和适应陌生保姆的痛苦。马皓天的很多表现也反映出,他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安全感的,比如在寻找宝藏时,他一直在说:“我已经输掉了……”当小老师时,他忐忑不安地说:“反正也没人与我同队……”“蠢死了,果然跟我一样……”问到每个人的理想时,他说他没有理想,最后好不容易想出一个理想却是要当领导,让别人都听他的。
这是最常见的掠夺孩子安全感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3岁前妈妈与孩子分离达两个星期以上,由此造成的伤痛就是不可逆转的。很多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常常可以发现在他们6个月大之前缺乏安全感,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
一位大学生说他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从一只船移到另一只船,四周都是茫茫大海,不知何处是岸。原来,他小时候因无人照顾,经常被送到亲戚家,而他家的很多亲戚都是渔民,所以是“从一只船移到另一只船”。这种不安全感让他无法和同学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他不相信谁会真心对他好,他觉得大家都在敷衍他,很快就会忘掉他。
如果父母真的要离开学前期孩子一段时间,一定要给孩子讲明原因,尽量实情相告:“妈妈要出差,过几天就回来了,妈妈会给你打电话的。”孩子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而且能在电话中听到妈妈的声音,心里会踏实很多。父母千万不能以不屑、随意、好玩的态度欺骗孩子:“妈妈上个厕所就回来!”“你去帮妈妈搬个小板凳吧。”等孩子一转身,妈妈却不见了,这样孩子便会陷入被遗弃的恐慌中。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一种不真实、不稳定的环境中,他如何会有安全感呢?
恐吓
“你再哭,我就将你丢到河里!”
“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闹,我就走了,你会永远见不到我!”
很多家长都爱用这种方式来恐吓孩子。我曾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抓着一个小男孩的胳膊,将孩子吊在十几层高楼的窗台外,大声吼:“你再哭,我就松手!”儿子双腿乱蹬,脸都白了。作为旁人的我,张大嘴不敢吱声,生怕分散这个暴怒父亲的注意力。我想,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这恐怖的一幕,会是怎样的胆战心惊,说不定会患上恐高症。
48岁的刘先生说,他小时候最害怕的事就是父亲死去。父亲身体不好,脾气暴躁,经常威胁孩子们:“你们不听话,我就死了算了!”刘先生在6岁那年,曾亲眼看到父亲像柱子一样倒在地上。那一刻,他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幸好,父亲被及时抢救过来,但刘先生心底的恐惧却越来越重,他和两个哥哥说话走路都谨小慎微,吃饭时也会偷偷看父亲的脸色。
今年年初,父亲因脑溢血离世。办完父亲的丧事,刘先生突然觉得内心轻松了许多,原来父亲的逝世,他也可以接受。可是,这么多年,因害怕父亲生气,他畏手畏脚、错失良机。人生半百,事业无成,也成了他心底永远的痛。
“你不怎么样,我就……”这样的恐吓,其实是在用爱要挟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一旦附加条件,孩子就会看脸色行事,内心如何能有安定和笃定呢?
转嫁焦虑
“妈,我们家现在还有多少钱?”一个6岁的小女孩一边吃着肯德基一边问妈妈。
妈妈认真地想了想,说:“我们家现在已经没钱了,爸爸做生意亏了,以后生活费都得找人家借。”
“是真的吗?”小女孩不相信。
“是真的!”妈妈显出沉重的神情,还和爸爸互递一个眼神,爸爸也重重地点头。
对于父母来说,这不过是个玩笑,但是却会让心思细腻的小女孩陷入紧张和恐慌中,她会经常想:“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们的房子会不会被没收?”“我冬天还有棉衣穿吗?”
当前,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哭穷”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不断被点赞。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无可厚非,但是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对物质生活的焦虑。父母有义务为未成年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即使真的生活陷入困顿,也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房子在银行作了抵押,你要告诉孩子:“你放心,我们绝对不会睡在大街上,我们可以到爷爷奶奶家去睡。”
孩子的心敏感得像针尖,父母情绪上的焦虑很容易被孩子察觉到。几年前的一期“非常6+1”节目里,一个叫贝贝的5岁小男孩,聪明懂事,主持人问他:“贝贝,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小男孩认真地答:“我长大了想当女孩。”全场愕然。台下的妈妈站起来,有些难为情地说:“他淘气的时候,我就会感慨‘你要是个女孩子就好了’,没想到,他当真了。”
父母的焦虑还体现在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中,替孩子做决定、为孩子划定朋友的框框、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这都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自,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监视下、控制下生活。所以,父母一定要调整心态,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适当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