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字化能带来音乐性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字化能带来音乐性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化视唱练耳,听起来很炫,也很新潮,这个新新词汇进入大家视线,也只不过是近年来的事情。究竟什么是数字化的视唱练耳呢?就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赵易山,让他来揭开数字化视唱练耳的神秘面纱。

中央音乐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第五届(北京)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暨“中俄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将于5月10-15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活动邀请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库兹涅佐夫教授、瓦蓝佐娃教授出席。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联盟协办、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办公室、迪索音乐科技承办。在众多承办单位中发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这个单位,数字化音乐教育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音乐性

成为死角

赵易山向记者介绍:“我国的视唱练耳在国际上是以技术领先的,然而音乐性却总成为大家诟病的死角。提到中国音乐学子,演奏,唱法都无懈可击,但是听上去总不是那么回事。这个就是音乐性的问题。传统视唱练耳练习要求学生精确地听辨音高、和弦、节奏,最终形成机械性的条件反射。这其中并没有音乐性的教育。”

在以往的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会对一些内容数字化要求,如速度,拍子等,但进一步的数字化分析往往被注重音乐表现的客观要求所忽略。(如节奏的准确性,音高;力度的数值分析等)虽然作品中的节奏要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进行音乐处理,但就单纯的节奏而言,其演奏时值应该是统一的。

“在视唱练耳的教育过程中只能按照老师的言传身教,有些感觉的部分,老师只能用‘悲伤,欢快,明亮’的形容词告诉学生,至于能否领悟,能否运用在实际演唱中,这都是一个未知数。”赵易山说。

数字化

融入音乐性

将数字化带入视唱练耳教育中是赵易山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数字化的视唱练耳借助软件的分析,使得每个音高,音色都有固定的量和标准,和传统的视唱练耳相比,更加准确和清晰。赵易山表示:“技术训练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准确,只有准确地完成每一个技术要求,才可能较好地体会到音乐表现力。而音乐表现力的完美体现,跟完美的技术是分不开的。”

通过数字化视唱练耳可以在视唱练耳阶段更接近作品。让音乐性从音乐基础教育时便成为重点,通过数字化的分析后,大师们的原唱,名家、名作、名奏的音乐变成了更具象的数据,一个音高,一个抖动,甚至是呼吸频率,都可以通过音频的震颤来体现。学生可以拿自己的作品和大师的作数字化对比,很快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哪怕是细小的变化都清晰可见。赵易山还提出“学有所用”的口号,他认为,数字化的视唱练耳帮我们实现了“作品进入课堂”愿望。摆脱了早期各种器乐类型都要靠教室内一架钢琴来模拟的教学手段。

数字化

大势所趋

数字化视唱练耳从2004年开始在中央音院学院推广,学生们对这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教育方法表示出关注和欣喜。大三在读的作曲系学生小王认为通过直观的数据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哪里需要提高,非常清晰,一目了然,省去了很多揣摩反复的过程。赵易山表示,数字化视唱练耳教育是面向音乐专业人群的一种教学方法,当然也不排除今后向大众普及。但通过数字化的视唱练耳锻炼最终达到提高音乐性的目的还有待商榷。像音乐这种开放性的艺术,纯感性的体会,通过数字化变成冰冷的数字,无疑是变相走回了“重技术淡艺术”的老路。面对这样的问题,赵易山表示:“数字化的视唱练耳只是声乐训练中的一种,并不是说通过数字化视唱练耳学习,就可以达到高水平,只能是说无限接近名家名作的样子,而背后真正的音乐性感悟,还是要靠系统的学习,训练、实际演奏、演唱来全面的提升。可以说数字化视唱练耳是个概念,当然,也是一种方法。”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