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与路径分析?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与路径分析?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建设对于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职业学校非常重视创新文化的实践活动或创新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教育教学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发师生创新活力,有力推进了创新文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制度;路径;建设;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104-02

一、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审视

创新文化制度联结着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是创新观念向创新行为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好的创新文化制度能规定创新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创新文化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创造必需的社会环境,并且能通过创新行为的发生有效激励和保护创新主体投身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潜能。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激发广大师生持续创新的潜能。

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建设存在制度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如下:传统职业教育的运行体制阻碍了创新文化的发展;官本位浓厚,行政权对学校的干预和决定权过大,压缩了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发展的空间;现行教科研体制约束了创新文化建设;激励和分配等制度不完善,销蚀了部分教师的创新精神。审视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缺失现象后,应探索创新路径,促进其持续发展。

二、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建设的

制度设计与路径分析

制度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建设先进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建设有特色、有生命力的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必须构建符合职教发展规律、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职业学校创新文化制度体系。

(一)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与教师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要逐步去行政化,政府适度放权,给职业学校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工资待遇适度自主,绩效工资适度倾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名师、名家,建立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构建体系开放、机制灵活的科研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设立创新和教科研奖励基金,为创新人才发展提供完善的经济和制度保障,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靖江市在2010年9月颁发了《市政府关于建立靖江市教育奖励基金的实施意见(试行)》,大大激发了创新人才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教育教学制度

同志曾说过:“我们必须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1]要重视和满足市场现实需求,设计和改革学校课程体系,创新学科组织结构,促进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推动各类创新活动。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多样化转变,以课本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向以提高创新能力、创业和就业综合能力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要贯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方针,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2]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进一步创设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成长环境。革除影响学校创新的体制弊端,为广大师生员工发挥聪明才智、能干事业、干成事业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使学校的优质资源不断融入到创新活动中,使创新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五)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强化学生主体观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等。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和选课制度,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条件自主选择专业、课程进程和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职业学校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要充分挖掘其潜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发明大赛,取得国家级奖项7个,省级奖项16个,名列泰州市前茅,这是学生创新积极性被激发的成果。

(六)建立密切而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职业学校要逐步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引领区域发展的创新体系,以人才优势、技术支持、文化积淀引领、服务和影响区域创新;深入推进政企校深度合作,引企入校,学习和借鉴企业推动和促进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建立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特色、模式、体系和机制。

(七)建立完善教育评价和考核机制

要改革单一的学生评价和考核模式,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教育教学效果与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把尊重与呵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在学生的评优、选优活动中,要突出创新因素,要把用于开拓创新和获得较好创新成绩作为重要的考核和评估标准。笔者所在学校在评选“十佳青年”、“三好学生”和各类奖助学金时都侧重考虑学生的创新成绩,即营造创新文化的有效实践。

“文化孕育制度是内在的,它总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本能地支配着人们对待制度的态度。对于制度的设计者来说,在某种文化价值观的支配下,他们就会自动地认定特定的制度是合理的……而对于制度的承受者来说,在某种文化价值观下,他们会自然地认为某种制度是合法的,是他们应该遵守的……”[3]然而,一种合理制度的设计、出台到被认可和固化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时甚至会有不少挫折和困难。创新文化建设是富有开创性的工作,需要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多方齐心合力,坚持不懈,方能见成效。

参考文献:

[1][2].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许和隆.冲突与互动――转型社会政治发展中的制度与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