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携手同行青春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携手同行青春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兼具科学性、艺术性。中职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将会根据不同的角色变化,经历从制度管理到民主管理最后到文化管理的不同境界。这三种境界是班主任管理理念逐步科学的过程,管理艺术逐步成熟的过程,管理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管理;“三重境界”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77-05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随着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德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越发凸显。201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照《大纲》的要求,回顾十余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历程,笔者认为,班主任的角色体现着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而管理理念有着不同的境界,由低到高为“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文化管理”三重境界。

一、“好好姐姐”催生制度管理

笔者工作第一年就担任中职一年级的副班主任,与一位年纪大的女教师合作。那位教师非常严厉,不怒自威。由于笔者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没有代沟,所以学生想请假或有什么想法都不敢直接找她,都来寻求笔者的帮助,甚至连买东西都由笔者代劳。在学生心目中,笔者俨然是一位“好好姐姐”。

由于正班主任在管理上是典型的“人治”,没有客观的管理标准。如同是请假,A同学请假她批准了,B同学请假却不批准,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也让夹在中间的“好好姐姐”两面为难。于是,笔者暗自把正班主任的治班要求和规则都记录下来,以便遇见相似的情况“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第二年再担任班主任时,笔者便有了一份较全面的“班规”。这份班规,其实就是班级管理制度,这一“寻法定章”的意识其实就是制度管理意识的雏形。

制度管理是以制度的形式对班级日常活动的管理,它是班级集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主要体现在班级规范的制定上。作为班级活动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应由班主任与学生“双主体”制定;制度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及各类教育规范,不得违背上位法及规范;制度规范的对象应是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的言行――即班主任与学生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其根本目的是保证师生生活的规范性、科学性。

由于笔者的第一份班规是由本人单方面总结提供的,在执行过程中容易让学生认为是“不平等条约”,更容易让班主任单方沦为制度的维护者,因此后来在全面动员的基础上,笔者采取了以关键问题为契机,由班主任提供框架结构,学生全体参与制定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在制定制度时往往从本位角度出发,有些提议可能会违背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在制定班规之前,先要求学生认真研究校纪校规,保证班规的合理性、合法性。针对意见分歧,笔者会鼓励全体同学充分讨论、发表意见,甚至辩论。事实证明,这样的讨论往往比班主任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如果学生有充足的理由说服班主任,那么笔者会毫不犹豫地站到学生的立场上帮他们争取利益。

学生用手机的问题是许多学校头痛的问题,涉及到学生的财产权、使用权,但是不管理会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用手机问题的管理上也是各出奇招。笔者所在学校也曾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手机在学校丢失概不负责”。相信在如今这样信息化无孔不入的时代,如此规定显然违背了时展的要求,并且是在推卸保护学生财产的责任。所以当学生提出携带手机到校时,笔者完全赞同学生的要求,但前提是让学生想出不影响上课的办法。于是经过师生几轮的深入讨论和试行、修正形成了这样的规定:由班主任向学校提出申请,我们班级同学可以携带手机进教室,并保证不会影响课堂纪律;由班委会为每位同学制作一个口袋(标明使用者姓名和手机照片),统一贴在墙上。每个同学上课前都保证手机关机装进口袋,下课后可使用手机;如违反规定,影响上课,必须接受惩戒。学生制定的惩戒措施甚至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规定:第一次上课私下玩手机者,由班委会警告;第二次上课再私自玩手机者,就地销毁!虽然至今我们没有销毁过任何一部手机,但学生的决心还是震撼了笔者――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和识别、控制、利用环境的能力,是教育的根本性任务。[1]发掘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本就是教育的方式和目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呢?

班级制度的内容应包括班干部建设,日常管理、文明礼仪、体育活动、宿舍管理等各方面,为保证执行的可行性和条理性,必须有量化的标准、检查的办法和奖惩措施。

班级制度制定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因此,制度的描述应使用人性化的语言。我们常常发现“不准……不许……禁止……”等禁令性语言,让人不禁想到上世纪路边绿化的标牌,“禁止践踏”、“禁止入内”等冷冰冰、充满敌意的警示。现在路边的标牌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班规没有理由不体现尊重、民主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多用“请”、“应该”、“要”等人性化词语,这样学生会更乐意接纳和践行。

当班规的制定相对成熟后,笔者又犯了一个错误――坚定地成为班级制度最忠诚的“卫道士”。但凡违背班规的,一律严格按照班规的惩罚制度执行。一视同仁、铁面无私――班主任的角色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警察和监工”。

记得我们的班规中有这样一条规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不仅要及时补全作业,还要罚抄10遍。”2006年的圣诞节前夕,我们班级商定好租借校外某场地举行一场圣诞晚会,但12月24日下午有5名学生因为前一天晚上购买材料布置圣诞会场而没有完成英语作业。当然,他们本来就厌恶英语,所以笔者当时固执地认为,他们以布置会场为借口而故意不做英语作业。下午放学后要求这5位同学在班级补、抄作业,有些学生试图劝阻都被挡了回去。笔者让其他同学先去晚会现场,自己留下来监督这4位同学。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全班30名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先走!他们对笔者说:“老师,今天是我们集体的晚会,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面对如此强大的“群体示威”,我又一次被震撼了!最后只能妥协。那晚的圣诞晚会过得很不是滋味,笔者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学生却要集体反对?

现在回头看看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笔者当时的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笔者当时秉承了典型的 “管理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管理主义虽然便于统一管理,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教师成为警察监工,师生关系成了敌我关系,教育行为难以进行,教育目的难以达到。这充分证明了我们需要树立的班级管理理念与管理主义恰恰相反,应该是以“生本主义”为特征的民主管理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的应该是人文关怀而不是简单铁板的制度约束。

二、“知心姐姐”走进民主管理

“生本主义”要求以学生为本,即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民主管理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制度管理是民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民主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深化和升华。民主管理的关键是班级的全体成员形成主人翁责任感,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种主人翁意识只有在实施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才能形成。

有一项调查显示,45%的班主任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繁杂琐事多”,95%以上的班主任花在班级工作上的时间超过学科教学上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在学生相对成熟的职业学校,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是有其基础性和必要性的,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更是班主任“减负”的方式。

(一)民主管理的基础:慧爱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民主管理的基础。2011年被评为“给力的宿管阿姨”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宿管员吴光华之所以能引爆网络,能被300多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喊出“吴阿姨,我们爱你!我们永远记得你!”是因为她对学生无私的、理性的、充满智慧的爱,有了这样的爱,我们才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与学生平等、民主地对话,从而进入民主管理的境界,促进每个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日本小学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教室里放三碗米饭,每天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酒香味;第二碗米饭变黑变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米饭稍好一些,变黑变臭,但是至少因为还有人关注,所以情况没有第二碗那么糟。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关注的施予者,班主任很有必要反思:在班级管理中,有多少同学是被我们赞扬的?有多少同学是被我们批评的?而又有多少同学是被我们冷落的呢?他们的问题是否源于班主任的行为问题?三碗米饭的实验告诉我们,当我们把所有的学生都当做第一碗饭来对待,用慧爱和激情给予他们鼓励、褒奖等正能量时,他们自然就能朝着我们激励的方向发展。

(二)民主管理的核心:尊重

民主管理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生命体对待,让教育成为学生享受生命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笔者曾对班级学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当前需要的选择都是“尊重”。可见,尊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已成为学生行为是否合理的关键。

笔者班上曾经有位男生,上课不认真听课,喜欢插嘴、与老师油嘴滑舌地顶撞,多动,厌恶英语。一次上课时,笔者经过教室听到了这位同学与英语女教师的激烈争吵,英语老师让他出去,他大喊着:“你凭什么让我出去!该出去的是你!”两人红着眼睛僵持着。还有1分钟就上课了,笔者赶紧冲进教室,把他拉了出来并在心里快速盘算该怎样先让他平息下来。笔者通过他们的争吵大约能够猜到,争吵的原因是他的英语作业问题。英语老师说他的作业是抄袭别人的,而他觉得英语老师冤枉了他。他一定是以为我要批评他,气呼呼地别着头大口喘着气。于是笔者快速做了一个决定,把他的肩膀转过来,非常真诚地说:“苏苏,老师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代表英语老师向你道歉!”他非常惊讶,笔者继续说:“你与英语老师之间的误会可课后沟通,但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发生冲突是不妥当的,所以我代表她向你道歉!希望你能以你男子汉的豁达心胸原谅英语老师!我们不能影响大家上课,上完课我再来帮你们沟通好吗?”他的眼泪哗啦啦地流出来,委屈地点点头,笔者亲自把他送回了座位上。等笔者下课去找他们的时候,发现苏苏正笑嘻嘻地跟同学们在打闹。笔者惊讶着问他:“没事了吗?”他说:“你已经代她道过歉了,我也说清楚了,还有什么事啊?”学生被尊重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立刻就从魔鬼变成了天使。但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成为魔鬼?这不是由学生自己造成的,而是家庭、社会甚至学校共同造成的。所以,与其称其为魔鬼,不如称之为“受伤的天使”――这样的天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不去尊重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罗宾逊说过,人类在不损及自己尊严的情形下,都愿意改过从善,但是有人当众指责他的行为不对时,为了维护面子,他会将错就错,不愿回头。这有力说明,教育因尊重而和谐高效。

三、“文艺姐姐”彰显文化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如果没有师生价值观的共同追求,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没有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就会因缺乏文化内涵而显得浅显和平庸,苍白无力。因此,班主任要坚持以思想管理班级,以文化提升品位。从制度管理到民主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渗透、浸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从约束人、引导人到发展人的过程,是班级管理不断走向成熟、学生素质不断提升、良好班集体不断形成的过程。文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民主管理的必然趋向。

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师生)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并形成的价值观念、共同思想、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包括教室文化氛围的构建,黑板报、宣传栏、班级标志物(班徽、班旗、班歌、班级名片)等,是班级文化管理的基础;制度文化包括班训、班规等。制度文化建设要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给规章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价值追求,是班级文化管理的纽带;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班级环境的布置和活动的组织中,是班级文化管理的核心。

班级环境是班级精神的外显,是班级精神的符号。因此,首先要注意班级环境文化的塑造。班级环境文化布置要做到“七有”――植物角、图书角、书报架、学习角、班级风采栏、公告栏和课桌学生展示角。每个部分可用招标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化的外现,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生通过活动体验、交流,加深感情,建立并践行共同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文化的形成与认同的目的。

常见的班级活动很多,这里笔者要提倡的是创设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将班级文化与专业文化相结合。

(一)“崇和尚美”:主题班风的塑造

笔者结合苏州评弹表演的艺术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崇和尚美”的主题班风。“和”文化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即“和洽”,这对一年级新生尤其重要,“和洽”既要求学生学会相处,学会融入集体的“和睦融洽”,又指专业学习双档、三档之间“说、噱、弹、唱、演”的和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是“和煦”,教师的和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让师生相处如沐春风;学生与家庭之间的“和”是“和乐”,学生要善于促进家庭和睦,快乐成长;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和是“和谐”,要从感情到行动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员。

“美”文化包括“形之美”,即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形体姿态;“省之美”即省察克制、不断进步;“行之美”即言行举止得当,符合道德要求,达到美的境界。为让学生能够由内而外地展现艺术之美,笔者还与学生一起访谈艺术家,寻求专家论证,总结了评弹表演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站姿规范、上下场礼仪的具体内容等。这在班级管理和评弹文化的发展中都是第一次,这项创新直接有益于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

“崇和尚美”的主题班风全面引领着学生的成长及其价值观、职业观、世界观的形成,成为班级文化的精神统领。

(二)“评弹飞燕”: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了解到学校所在的社区主任为了繁荣社区文化常常绞尽脑汁,于是萌生了组织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想法,得到了班级学生的热烈响应。取义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和苏州评弹雅俗共赏的共性,我们组建了“评弹飞燕”志愿者服务队。最初的目的是帮助社区繁荣社区文化,进行文艺演出。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了有分工、分阶段进行的综合活动。如有写作绘画特长的学生帮助社区安排布置宣传栏等工作;热心社会公益的学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慰问、调解纠纷等;苏州话讲得较好的学生暑假协助社区举办苏州话培训班,帮助新苏州人学说苏州话;弹唱好且有其他如古筝、二胡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加社会文化演出。一年下来,不少学生成长为小有名气的社区明星;没有岗位的学生,就去做观众或帮忙组织活动。随着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的逐渐丰富,吸引力也大大增加,逐步带动了其他班级的同学,最后发展为学校团总支的一项品牌活动。我们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先后走进了幼儿园、小学、民工子弟学校、培智学校、敬老院等场所,把评弹文化和自己的一腔热忱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活动中成长起来,他们懂得了责任、感恩、回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大大提升。笔者做过一项统计,历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最优秀的同学会成为就业时最抢手的毕业生,往往会有三四家单位同时争抢。这是活动育人的最好成果证明。

(三)“专业成长”:为专业学习量身定制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集体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除了常规德育的主题班会之外,笔者还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进程量身定制主题班会,如根据弹奏教学进程组织的装弦比赛、校音比赛、弹奏比赛,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总进程组织的高低年级专业交流会、个人流派演唱会、专业技能大PK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更得到了专业老师的支持,形成了凝聚、高效的教育合力,让学生体验到了专业学习的成就感和成功感,并能灵活地将职业兴趣向文化课迁移。

(四)“一专多能”:班主任的能力修炼

有人说,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不无道理。儒雅的班主任带出的班级往往温文尔雅;活泼的班主任带出的班级热情奔放;富于爱心的班主任带出的班级懂得关怀与奉献;发扬民主的班主任带出的班级富有个性和责任感。可以说,班级文化是班主任人格的外化。所以在构建班级文化过程中,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尤为重要。

我们不仅要具备职业能力,更要了解学生的专业,具备专业能力。这样我们才能缔造出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作为一名文化教师,从入校的那天起笔者就不间断向学生、同事们学习弹奏等专业技能,与评弹表演艺术家们探讨职业道德、艺术情操。如此,对学生的指导才有深度与高度,学生也更愿意与班主任分享成绩、分担困惑,师生才会亲密无间。

如果把学生比喻成树苗的话,那么成长为大树需要时间,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成长为大树需要坚固,我们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成长为大树需要根基,我们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成长为大树需要向上,我们要能够帮助学生追逐梦想;成长为大树需要阳光,我们要把自己的人格修炼成太阳,用爱和力量鼓舞学生不断奋进。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的,用我们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用我们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

从制度管理到民主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从管理主义走向以人为本的过程;是师生相互磨合、共同进步的过程;是班主任管理境界逐步提升的过程。在青春的跑道上,学生需要的不是牵引,不是鞭笞,而是一位良师益友的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