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Take "the Excellence Project" a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Talent Training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for Local Colleges

Lv Hongmi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传统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改革创新的能力,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带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汽车专业,提出应以“卓越计划”为契机,结合地方汽车产业特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3+1”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many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the professiona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Due to a serious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s leads students to lack of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which has arisen the attention of state and society. Currently, the Stat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launched the "Project of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Program" which will bring a great chang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should grasp this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3+1" training model cooperated between schools and local automotive enterprises, and thus to enhanc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 汽车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模式

Key words: automotive;talent training;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model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19-02

0引言

汽车工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等特点,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及社会对各类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

传统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1-2]是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的需要穿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受安全、生产、管理和经费等诸多问题影响,大多不愿接受学生到企业实践,即使接受,也只是参观实习。对于重要的实践环节教育,学生主要是靠校内实习基地来完成,缺少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这样就使学生的实践环节逐渐流于形式,接触实践的机会甚少。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将学生良好的系统理论学习与知识运用技能训练并重进行。学生因生产实践接触少,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许多学生因此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实践严重脱节,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改革创新的能力。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为了切实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文简称“卓越计划”),希望学校和产业部门共同参与对人才的培养,将学校教育和产业部门在工程实践、工程素质等方面与人才培养的优势结合起来,实行产学合作教育,各施所长,使学生在一个较完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基本的工程素质训练,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认识。

为此,笔者结合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对产学研合作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3+1模式进行了探索。

1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

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地处江苏沿海地区中心城市――盐城,承担着为江苏省沿海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任务。目前,盐城地区直接从事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有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盐城中大汽车工业集团、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并带动了一大批围绕汽车制造的配套供应商。据统计,盐城市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达到270余家,年销售额145亿元,税收12亿元,带动8万人就业。在2009年7月国务院会议讨论并通过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盐城将“提升汽车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乘用车,形成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支持盐城发展大中型客车和专用车,建设汽车试验场”。这为盐城努力打造“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汽车产业作为盐城地区的特色产业,对汽车专业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

2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校本科教育成功的秘诀很多,但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3]。一些大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与管理均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也以接受和指导学生实习培训为己任,企业普遍积极、严格地遵守义务接收大学生实习和培训的法律规定,并把这种校企合作看作企业自身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需要紧密依托地方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使汽车相关企业真正成为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我校在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及国内一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4,5]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特点,计划实施3+1模式,如图1所示。通过将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三年完成,学生在大四期间主要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增加校企结合的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关汽车整车、零部件或服务企业可以在已学完课程的本科生中,以招聘实习生的形式,按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拔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有酬工程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毕业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结合所学知识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增加工作经验,增长才干,并选择企业的技术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实现综合毕业实践与就业的有机结合。这一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对学生来讲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并尽早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人标准;另一方面,企业在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期间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方面的考察,从中聘用所需的人才。

3实施“3+1”培养模式的措施

对于我校的汽车类专业,实施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具有显著地方产业发展特色的汽车专业人才,满足江苏沿海地区乘用车制造、客车和专用车设计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汽车产品性能检测等领域对汽车专业人才持续增长的需要,会涉及到一系列制度的革新[6]。要使其高效、顺利运行,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改革现有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规划作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它包括课程结构、课程时间顺序、各课程学时数等。对课程体系要进行合理设置,核心思想是根据地方汽车产业群特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四年课程合理压缩到三年内完成,主要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在企业内进行。

3.2 遴选优秀的校外实践基地盐城地区虽然有数百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制造及服务企业,资产规模上亿的也有几十家之多,但要作为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的企业还是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因为其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得到系统、良好的工程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遴选的企业应当以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具备现代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管理体制、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为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通过产学研结合,与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需要指出的是,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也是抱着极大的热忱接纳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没有提出任何苛刻要求,并主动提出派遣高级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这为校企合作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有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力量的支持。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除了加大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把具有行业工作背景和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外,就是建立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教师定期到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制度。专业教师在企业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欢迎,另一方面又能促进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对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应当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因为与企业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是3+1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情况、学校的毕业设计要求及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这一实践性教学新体制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实践环节。

3.4 建立符合企业要求的可信选拔制度“3+1”培养模式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形成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与学生就业工作一样,需要为招聘实习生的企业建立可信的选拔制度,才能有效选拔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保证企业挑选到优秀满意的人才。学校对每个学生可建立五类指标,第一类指标是思想、道德指标,反映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高低情况;第二类指标是基础知识指标,体现学生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方面的情况(比如英语、计算机);第三类是专业基础知识指标,体现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情况;第四类是专业知识指标,体现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情况;第五类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该指标体现学生管理能力;第六类是个人爱好、身体素质指标,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情况。企业到校后,可根据工作性质需要,以招聘有酬实习生的形式挑选人才。

3.5 建立学生校外实践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涉及学校和企业、校内外指导老师和学生、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校内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部门等多方面关系。必须派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专职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和质量监控,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沟通企业――学生――学校的桥梁。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环节的管理办法,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协议的形式,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责;通过指导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明确指导教师在各环节的责权利;通过学生管理办法,明确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确定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项目的选取要求、过程检查与最终评价的质量标准。企业也应建立起学生的有酬实习情况考核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校外实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考核结果为企业最终是否录用该生提供可靠依据。

4结束语

随着国家“卓越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机遇。如何加强汽车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教学,建立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通过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实行校企合作教育不仅会促进了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高校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会促进高校内部的改革,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作用,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孙庆.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5):108-109,113.

[2]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2005,(8):43-44.

[3]任丽敏,高天迎,李玮.中外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3):48-51.

[4]李钧敏.地方性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3):11-14.

[5]齐文春,王云.工科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8-11.

[6]唐立敏,奚柏君,楼利琴.走出象牙塔,纺织工程”3+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115-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