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谅解也是一种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谅解也是一种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所在的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从而导致学校出现“教育难”“管理难”等突出问题。

像雁江区第一中学某初中班,留守学生人数占到41.57%。就是这个班,进入初中一年后,辍学18人,达20.2%;学生违规犯纪的现象也非常突出。七年级第一学期,就有6人因打架斗殴被学校纪律处分,第二学期又有一名学生因杀人致死被送进少管所。在学校考核中,这个班级常常位列后几名。当时的班主任费尽了心思,但效果不大,这位尽责的班主任还因学生问题多次悄悄流泪。

后来,原班主任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学校。一位新班主任临危受命,接手该班级。上任伊始,班主任逐一找学生谈话,并拟制问卷调查表,对学生的理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和广泛的谈话中,她发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家庭教育缺失;学生自信心不足;学生逆反心理严重;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严厉有余,宽容不够;师生缺少沟通,关系紧张。

针对此,班主任与领导、同事沟通后,提出了“谅解教育”的主张。他们认为:“谅解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适合该班的教育。”其实,班级的很多问题,都是学生成长当中的问题。解决它们,不能操之过急。面对后进生、学困生,教育者需要有一颗勇于谅解、善于包容的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所蕴含的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们的诚挚热爱。”因此,谅解不是放纵,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教育的艺术,是教育方法和智慧。

“谅解教育”的内涵主要有:班主任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慎重承诺对学生充满爱心,与学生交朋友,谅解学生的缺点和过失,不动辄批评和处罚。任课教师要有一颗谅解之心。善待偶尔犯错的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比如说,一个学生上课偶尔迟到了,教师要给予谅解,和颜悦色地让他入座听课,而不是紧抓不放,批评处罚。学生要有一颗谅解之心。要学会谅解他人的过失,用一颗包容的心看待世界。家长要有一颗谅解之心,包容子女的缺点甚至是错误。家长必须不抛弃、不放弃地担当起对子女教育的责任。

为了将“谅解教育”落到实处,采取了如下策略:

第一,营造氛围,让“谅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组建起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谅解教育课题组”,制订了“谅解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任务、方法、策略以及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在教室里,醒目地张贴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谅解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责任”等字幅,让“谅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班级还召开“谅解教育”课题开题大会,邀请专家作“谅解教育”专题报告,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分别发言,师生广泛开展讨论。这一系列活动让师生对“谅解教育”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形成了浓厚的“谅解”文化氛围。

第二,制定制度,让“谅解教育”有所依凭为了确保“谅解教育”有力、有序推进,班级的全体师生行动起来,通过讨论,制定出了《班级管理十条规定》《学生十要十不准》《家长教育公约》等规章制度,规范教师、学生、家长言行,产生行为认同,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合力,收到持续、有效的效果。

第三,开展主题活动,让“谅解教育”如盐融于水,潜移默化

一种教育方式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这种教育方式能否被受教育者接受。要让受教育者真正接受“谅解教育”,不能光靠简单的说教,而是要在丰富的活动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在八年级、九年级开展了“‘谅解是一种美德’作文比赛”“谅解名言集锦”“谅解让生活更精彩主题班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并利用寒暑假和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重过程、重实践,让学生得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其产生的教育效果如盐融于水,真实而直指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反映:班级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启迪了心智,而且激发了兴趣。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在过程中感悟“谅解”的真谛。潜移默化的谅解教育,让学生产生了强烈共鸣,收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

第四,心理理疗,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针对心灵创伤较重的特殊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学校开设了心理理疗室,举办心灵驿站、心灵约会,设置“悄悄话信箱”,开办专题讲座,采用个别谈话、结对交朋友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情与情的碰撞中,抚慰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第五,评比表彰,让“谅解教育”深入人心

为了巩固教育成果,班级先后举办了谅解品德评比、“谅解教育”演讲比赛、“谅解教育”辩论大赛,开展了“容忍度”的个人、小组单项、全能评比,建立个人档案,将这些评价计入个人成长档案袋。

同时,班级还会定期对“谅解教育”课题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定期对“谅解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每半学期对“谅解教育”的评比结果进行通报,每学期对“谅解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表彰,评出“谅解教育”星级学生、星级教师、星级家长,等等。

“谅解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短短两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班风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违规犯纪、打架斗殴是班级常见现象;后来,学生遵章守纪、团结和睦蔚然成风。在学校考核评比中,由班风最差的班变成了班风最好的班,并被四川省教育厅表彰为“先进班集体”。

学风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后来,学习勤奋刻苦、学业成绩不断提高。中考时,学生成绩由入校时总分名列全校最后一名提升到全校第三名,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94.31%。其中,李沛伦同学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名。

学生性格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班级很多学生性格孤僻、狭隘;后来,很多学生养成了活泼开朗、豁达阳光的性格。特别是一些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重新扬起了生活和学习的自信风帆。

教育方法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那种动辄就不准进教室、罚抄作业、罚跑操场的做法不见踪影,更多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学生们在“谅解教育”中领略到教育者的苦心,唤起了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谅解教育”的效果告诉我们,对于后进生、学困生,只要我们教育得法,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每一个后进生、学困生都会是一个潜在的优秀学生。

刘绪国单位系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教育局;吴家懿单位系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