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课内学习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其中“课内学习法”是一项具有很多优势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分为“读―问―试―评”四个阶段,遵循了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内学习法;模式;理念
“课内学习法”这种教学法早在几年前我就有所耳闻,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更没有亲身体验过。时隔几年,它又在我县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推广着。我校就是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点,因此我也有幸有机会零距离地接触它、了解它。今年我校举办了一次“同课异构”的观摩教学活动,课题是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芜湖市的倪静老师运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我校周可学老师用的就是“课内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倪老师的课上得很出色,但我觉得周老师的课更是大放光彩。听完课后我感触颇深: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课内教学法”的确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读、说、试、评。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己学,自己解决问题。这完全遵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个人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顺应了科教改革的潮流,值得推广。下面我就来谈谈个人对此的一些愚见,权当抛砖引玉。
一、“读”
学习语文,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老师把“读”当成教学的一大法宝,几乎每课必用。或个别读,或齐读,或范读,或自由读,或读一部分,或读全文……形式多样。“课内教学法”保留了这一优良传统,首先要求的就是“读”,以“读”引领学生学习课文。它不仅仅为了读而读,更是为了后面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做铺垫。那么怎么读,读几遍就有学问了。我曾经听过两位老师用“课内学习法”教学的公开课,课题是《散步》。《散步》是一篇美文,“读”自然就很重要。一位老师课前与学生进行了沟通交流,读课文时先请阅读水平不高的学生读,再请同学点评,老师适时讲解一些相关的朗读知识,再请一位学生读课文,这位学生读得很动情,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读”的任务,还将同学们带入一种情感氛围,增强了感悟课文主题的基础。而另一位老师则随意点了一名学生起来朗读,这位学生可能不擅长朗读,读得声音小不说还干巴巴,毫无情感,老师也没组织学生点评,或老师给予点拨。这样不仅耽搁了上课的进程,还破坏了老师辛苦创设的情境,“读”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什么?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说,“课内学习法”不仅要求老师有更广博的知识面,深入研读教材,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还要细致地了解学生。
二、“问”
俗话说“学问学问,有学就有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课内教学法”突破了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的桎梏,大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就要求教师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不要囿于现在答案,而要多方位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应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一次我在试教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时,在“问”的环节里,走上来我就问:“你们读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先是一愣,接着便是低头无语。这时,我意识到我问的问题不够妥当。于是改问“在文章结构上,思想主题上,小说情节上,语言表达上等方面有没有感到疑惑的或者想要问个为什么的?”这样一问,学生就开始动起来了。有个学生站起来问:“作者为什么以远窗者最终只看到一堵墙来结局?”我说:“好,问得好!还有谁想要问?”于是问声四起。然后我把学生问的问题归类,引导学生选出有意义的几问写在黑板上。在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后,我再出示我预设的问题,把没解决的再请学生解决。这样就很顺利地学完了课文,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课内学习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问”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课内学习法”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提问。
三、“试”
这一阶段是一个新的尝试,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理念。小时候,我们总会听到妈妈说:“宝贝,再试一次,你真棒!”这样的话语,这是充满爱的话语。现在,在“课内学习法”的课堂里,我们也能时常听到类似于这样亲切而又充满爱的教学用语。刘墉有本书的名字就叫《再试1次就成功》。《再试1次就成功》的书名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失败了不要气馁,只要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和信心,你就能获得成功;二是在取得了已有的成功之后,我们总是容易安于现状。只有抱着“再试一次”的信念,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攀上新的成功高峰。书中前言也说“每个人到这世上来,都要展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美丽,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特质。”“课内学习法”就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美丽,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特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老师是催化剂,通过鼓励,让学生自信,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要的就是创新型人才,再也不要读死书的书呆子了。“课内学习法”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大胆尝试。还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备好课本,还要备好学生;要求教师要更有耐心、更有爱心。
四、“评”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地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课堂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传统教学的课堂内也会发现他的身影。但它往往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好坏之评,形式比较单一,效果有限。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堂评价也越来越被教育界的人士重视起来,形式也呈多样化趋势: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语言评价,有物质评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些评价往往都是针对一项具体学习活动进行的。“课内学习法”的“评”,不局限于此类评价,更拓宽为对整节课堂的评价,评价整节课当中的学习表现与收获,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之上明确学有所获,做到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个人认为,这又是一次重大突破。
总之,“课内学习法”较之传统的其他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推广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然而“课内学习法”才处于初始阶段,其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当然,“课内学习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需要教师审时度势,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