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院校转型期的大学体育课程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院校转型期的大学体育课程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从地方院校转型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趋势出发,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课程变革的必要性、课程的内容、课程模式等方面,对转型过程中大学体育课的变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方院校;转型;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当前,一部分地方院校正从普通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这一趋势建立在地方院校在重新自我定位和国家政策基础之上,是地方院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向发达国家教育看齐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将这条路走实、走通、走宽,是广大教育者关心的问题。

一、地方院校转型背景及特点

1.政策指引与社会需求

当前,国务院在加快职业化教育决定中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普通院校转型发展也形成了广泛共识,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以“地方”为特征的转型

地方院校转型应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两个着力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文章,立足应用下功夫,摒弃追求精英教育的办学传统情结,实现学校自身成长和地方发展互动。所谓地方,不单指院校所在地的地方,也应涵盖生源所在地,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转型更成功。转型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院校所在地实际和生源所在地实际,培养一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任何单方面、地方性的培养都将使转型受限,导致转型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3.以“人才”为核心的转型

首先,转型人才带上了“地方”的帽子,他们是地方院校培养的,又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所以他们也可以称为“地方人才”。其次,转型人才必须具备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也即是应用技术能力,这种能力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是当地工业、农业,商业,亦可是服务业等。再次,转型人才必须具备融入当地经济、文化生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将包括多个方面,是综合的,是多维的。所以,转型应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服务于院校转型的大学体育课程变革

1.以培养“转型人才”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

培养“转型人才”必须优化以往的专业学科及课程,以符合“转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行业,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建设专业,突出特色,防止贪大求全。在课程设置上,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化特征,从过去偏重基础知识和艰深理论的传授,向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型。具体的课程应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具体操作。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立足人才的培养,课程目标应达到或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大学体育的课程建设需在把握转型期人才培养的需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

2.根据“转型人才”特点选取课程内容

现代大学体育课程的特点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这么简单,而且还兼具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快速反应与适应力、挑战与突破极限的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大学体育课程要满足地方院校转型需要,就应结合转型人才的特点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因此,立足人才培养的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针对转型期人才培养需求,选取的内容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多样化,即内容要丰富多彩,既要有平时常见的项目,也要有新颖的项目(如网球、野外生存、拓展训练等),也可以大力汲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角斗士、跳竹竿等)。二是专业化,主要根据人才的专业特点选择内容。三是兴趣化,根据人才的特点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学起来既有兴趣,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是系统化,所有选取的课程内容应通过精心编写,遵循教育规律,并具有完整、系统的体验。

3.立足“转型人才”的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具有基本课程结构和特定育人功能,用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服务转型的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必须立足转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服务地方的任务来设置;课程内容选取应多元化与立体化;课程结构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片段式或连贯式,也可以是压缩型和扩充型;课程实施过程要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和学生实时或反馈信息做出变动或调整;课程评价应动态化,评价标准应灵活化。

三、结束语

地方院校转型有不同方法或途径,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各个专业、各个学科都要应变以求适应转型、服务转型。大学体育课也是变革的一部分,因此,大学体育课在课程设置上应力求突破原来的界限,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韩素梅.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作者简介:孙军杰(1979- ),男,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