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聆听马蹄(外三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聆听马蹄(外三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久居江南的人们,可能听说过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却没有听说过马蹄寺,其实这三者是与炳灵寺石窟并称为甘肃四大艺术宝窟的。

去马蹄寺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马蹄寺地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距古郡张掖62公里,在祁连山麓的临松山下,地理位置偏僻,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年青书生郭璃,是怎样安步当车,从敦煌前往700多公里外的张掖,凿石窟为居、开坛讲学、成了一代经学大师的?在中原群雄逐鹿、战火四起、内乱纷争的年月中,一个年轻书生是用怎样的定力,隐入这幽谷深山的?我之所以想起郭璃,是因为马蹄寺的渊源,更是一个后学对一代儒学大师的敬仰,

汽车带着我驶进了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抬眼处,几十个洁白的帐篷安静地座落在兰花坪上,像是洁白的云朵在空中飘累了,到芬芳四溢的临松山谷中歇脚来了呢。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比喻,是与马蹄寺的传说是有关的:相传一匹信步游空的天马,行至祁连山临松山谷,看山谷里百花竞放、绿草如茵,不由自主驻足观望,这一驻足,竟留下一个千古流芳的神迹,正是应了这样的传说,马蹄寺成了我国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早期崇信汉传佛教,元代以后和藏传佛教同时并存,藏语称为“卓玛让象”,意为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青海等地的一些佛教信徒一生如果不能来此拜佛。将会抱憾终生。

远观马蹄寺,也如敦煌莫高窟一样,凿在悬崖绝壁之上,绵延20公里,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三个观音石窟和金塔寺组成。气势磅礴的“三十三天”,以五层二十一窟呈宝塔形,凿在悬崖上,令人叹为观止。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一路上思忖的经学大师郭r。又跳进了我的脑海,隐隐约约处,那背着书篓。身穿长衫的年轻郭璃,在一千六百年后。在公元2007年的夏季,站在他一凿一斧凿开的三十三天门口,正等待着我的到来。

进得窟来,沿着漆黑的石阶攀爬,每一个台阶都近四十公分高的样子。过道宽约不过一米,刚好可以进得去一个人,如果遇上肥胖的老外,可能通过去的难度系数就有些大了。每上一层台阶,就有缓冲体力的平台供歇息,因此并没有花费多大的精力。就登上了石窟的高处。色彩绚丽、神态各异的佛像静坐在临松山的臂弯里,我仿佛看到郭璃挽起飘逸的长衫,叮叮当当地率领弟子们用鲜血开凿峭壁上的佛龛,那锤声、钎声是对佛祖的礼赞,那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不灭的明灯,引导有志之士将弘扬佛法当成对生命的全部诠释,因此才会有惊世之作出现在莫高窟,出现在马蹄寺啊。

站在至高点眺望。远山重叠、瑞云飘渺、幽谷吟唱,而飞流直下的临松瀑布。如祁连山敬献给四方宾客的一条巨幅哈达,溪水一条条从山谷中蜿蜒而下。到了马蹄寺前汇集在一起,像是要为宾客演奏一曲自然界里别开生面的交响乐。

踏进茂盛的兰花草坪,我内心所有的温柔都被点燃,坐在其间,兰草竟长得没过了胸前,这种草在西北地区被叫做马兰花,其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当地有童谣这样唱道:“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民都像她。”随手采一片宽厚的叶子。放在嘴边吹一曲不成调的曲子。竟把自己给陶醉了。一阵微风吹过。兰草随风摇曳,像极了迈着轻盈的步伐从远处缓缓走来的西北女子。怎不让人迷恋上它?

是的,请你听,你一定会听到滴达滴达从远处传来的马蹄声:请你听,你一定会听到从马蹄寺里传出来的悠扬超俗的梵音:请你再听,你一定会听到从临松山谷倾泻而下的瀑布的声音:请你再仔细听,你会听到兰花草坪里,郭璃正端坐其间,对着旁边围坐慕学的弟子们,讲学传道的声音。

情系月牙泉

曾经有一首歌中唱道: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自从听过这首歌后,月牙泉,我就对你那揭不开的神秘产生了向往,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亲自一睹你的容颜。

八月初的一天,我终于踏上了这片令我神驰向往的土地。汽车载着我们。向着月牙泉驶去,一路上黄沙飞扬。虽然我们出发时,已是下午六点,但灼热的太阳一点也没散失它的威力,照在身上。竟还是像要把我给烤熟一样,还好出门前带了一把遮阳伞。要不然,我可真要被烤成非洲人了。

月牙泉距离敦煌市5公里,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被人们讹传渥洼池,清代始称月牙泉。面积13.5亩,平均水深3.2米,水质甘洌,澄清如境,绵历古今,沙不进泉,水不浊涸。铁鱼鼓浪,星草含芒,水静印月,荟萃一方,故称“月泉晓澈”。

下了车,跟着其他游客一同向着向往已久的月牙泉走去。远远的,就看到鸣沙山,花五十元购得票来,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却发现凉鞋里已灌满了细细的沙子。于是索性脱了鞋,光着脚踩在绵软的沙子上面。山下停着近三百头可爱的骆驼,那是专门供游客上山用的。虽然想着骑它一下,但还是禁不住细柔的沙子带给我的别样的感受,只好放弃了,因为,我想光着脚,一步步沿着鸣沙山的脊梁走上去。要知道,如果想一睹月牙泉的容颜,须先爬上鸣沙山。站在它的上面,才可以全览山下被鸣沙山环抱着的月牙泉。

果然,我的选择是对的,随着我带头,竟有二十多人跟着我爬起了鸣沙山。踩着脚下被太阳晒得温热的沙子。感受它带给我的恬静和温馨,说实在的,光着脚踩在它的上面,竟是如此的温柔,怪不得一位上海朋友来此后撰文,声称这里才是他梦想中的故乡呢。随着脚下轻轻一动,那些金黄的精灵们。就沿着山的脊梁轻柔地滑下去了,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也是鸣沙山得名的原因。这些可爱的精灵们,竟是那样的洁净。没有一丝的灰尘,有的。只是纯粹的金黄色。

可是。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浪漫。刚上去没多久,脚下就感觉沙子越来越烫,以至于脚底恨不能烫出水泡来。再看看山下,已走出了好远,真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同行的两位杭州老乡。竟打起了退堂鼓,想着要下去,被几个东北汉子一说,又继续忍耐着走了上去。一路上,素不相识的同行者相互拍着照片,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同行的二十多人,没有一个返回去,等上得山来,坐下看自己的脚,竟生生被烫起了一层白皮。

到了山上。我终于看到了魂牵梦绕的月牙泉。它真的如一弯新月,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鸣沙山温柔的怀抱里。阳光下的它。波光粼粼。澄清如一面境子。在看到它的那一刻,我的心里莫名地安静了下来,先前对它持有的向往,竟也慢慢地平息了下来,因为展现在我面前的它。就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没有一丝的改变。它真的如歌中所唱,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坐在鸣沙山的怀抱里。俯视山下明净清澈的月牙泉,先前的浮躁一扫而光,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俯视着它,感受着它。月牙泉。你在鸣沙山的怀抱里已经温柔地停靠了千年,早已与鸣沙山融为了一体,你们已经亲密得分不清彼此了。你的明静与温柔, 与鸣沙山的粗犷和豪放,不正像一对千年的恋人么?可是,随着近几年西北地区干旱的势头越来越猛烈。停留在你怀抱里的水,竟也是渐渐地少了。我明明看见,你的身边。多了一条人工续水河,那是因为爱你的人们怕从此失去你而采取的补救的措施啊,可是,为何在我眼里,看起来竟是那么的悲凄呢?你既然可以在此地存在千年而不被黄沙掩盖,定是有你神不可测的妙处,那么,爱你的人们。能否请求你。就这样世世代代地存在下去?不仅仅只是被我们看到,还要在千万年后,被后人看到?我知道。在你温柔的表情背后,定是有一颗坚强的心支撑着你,那么,能不能求你,不要消失在我们的眼中?

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月牙泉的周围已经暗淡了,看着沐浴在她怀里的点点繁星。此时的月牙泉,依旧是那样的安静,如一个在鸣沙山的怀抱里静卧了千年的娇媚娘,怎能不让我为你歌唱?

叩访嘉峪关

离开嘉峪关已两个月了,但我的耳边,依旧不时地回响着盘旋在嘉峪关城楼上空的燕子们的鸣叫声。是的,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嘉峪关。但我的心。却留在了嘉峪关的城楼上。

去“天下第一雄关”走一回,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冥冥之中,总觉得那里有什么在召唤我。到达嘉峪关市的那天,天蓝得晃人的眼。看惯了一路上荒凉、凄迷的景象,对嘉峪关市内的变化竟然没有适应过来。这座城市简直就是茫茫戈壁滩上的一处世外桃源。该市跟一般中小型城市并无二致,在最繁华的都市里所能看到的商品和景象在这里都有。最令人感到舒服的是这里的空气居然有一丝潮湿,这是在甘肃省的其它地方所没有的。不论是在省会兰州,抑或是有名的金张掖、银武威,那里除了让外乡人的嘴唇干裂、肌肤紧绷外,是不会让你有滋润的感觉的,而嘉峪关市就能给你一种小江南的景象。市区内非常干净整洁,道路两边绿树成荫。绿叶泛着油亮的光,全没有其它城市那种被灰尘蒙蔽的破败。因此,嘉峪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整个甘肃省内少有的好地方。

第二天,我们前往天下第一雄关处。人得关来,沿着奔道向嘉峪关的关城迈进。奔道近十米宽的样子,长不过几百米。走在上面,用心去感受。就会听到战马的铁蹄叩击的声音,再仔细听,甚至会听出古时将士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战场的声音。这里跟任何一个关城并无二致,都曾经有过杀掳、有过血腥。因而,走在历史的道路上,内心深处不得不去领悟它的深沉。

站在关城下仰望,一把把黄土垒起的嘉峪关关城,竟在历史的长河里屹立了近千年,它初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祁连山下的文殊山与黑山之间的嘉峪塬上而得名。嘉峪关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和城楼组成。与关城附近的长城、城台、烽燧等设施一并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形成了重关并守之势。因此,站在它的面前,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怎么可以读懂它?如果还有生灵可以懂它的话,那么,就是盘旋在它上空的燕子们了。这是嘉峪关关城上空最为瑰丽的景色,它们与嘉峪关并存着。相传几百年前的一个黄昏,突然从天边刮起一阵大风。一时间飞沙走石,大雨倾盆,把守嘉峪关的将士看到如此恶劣的天气,于是提前关了城门。那些在关城外面因大风迷失方向的燕子们来不及入关,就在黑夜里撞城墙而死。从此以后。死去的燕子的灵魂都聚在嘉峪关的关城上空,数百年来从未消失。古时将士们每当上战场前,就会用一块小石头敲击关城下的一块大石头,如果在敲击时听到燕鸣,那么,就是燕子的灵魂在护佑将士,将士们就会勇敢地踏上战场,踏上不归路。这就是“击石燕鸣”的故事。

沿着斜坡的马道登上关城,放眼远望,戈壁的空旷、苍凉和遥遥相望的悬臂长城的断壁残垣,更衬托出了它的孤寂。不论是汉时的张骞,还是清时的纪昀、林则徐,都从它的身边走过,一旦出了关城,或是负了国使,或是负了苦役,一路西去,又会多出多少辛酸?因此,嘉峪关是乡愁涌聚的地方,每个出关向西的人,都会有一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境。

如此,站在嘉峪关的关城上。你不得不承认它就是引发你思乡情绪的地方。你终于明白。为何它有如此神秘的魅力引你前来睹它的容颜。

嘉峪关,我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寻访而来,终于可以站在你的城墙上向远方遥望,静心倾听历史的声音,我听到了不远的战场上战马的嘶鸣,我还看到了手举旗帜勇往直前的战士们在战死沙场前对故乡向往的表情。他们虽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放,但更有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无奈啊。

嘉峪关就这样突兀地矗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与黄沙为伴,邀请月共度,它的骨髓里透出的是寂寞和冷清啊!也许社会的发展会让它失去一份往日的宁静,因为我们这些现代人都想一睹它的风采,而打扰它的清梦。可是。夜深人静之时,嘉峪关又会回归到古时将士们之中。虽然他们早已在数百年前便化为一捧黄土,融入了茫茫戈壁的胸怀里,但他们的灵魂一定也与那些燕子一起,镇守着属于他们的嘉峪关。

仰望莫高窟

如果不是因为敦煌有闻名遐迩的莫高窟和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月牙泉,我想,此生我是没有理由来敦煌的。

2002年8月初的一天,我踏上了向敦煌挺进的旅程。在到达敦煌的当天。距离敦煌城里还有近50公里路程的时候,湛蓝的天空刹那间就变得昏暗了,漫天的黄沙飞舞着,十米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在这样的天气里走进敦煌的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可想而知。街市里一片灰蒙蒙的,马路两边树上的叶子也被黄沙给蒙蔽得失去了原有的绿色。看不到一丝绿意。也许居住在本地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天气吧,卖水果的小贩们照样在看到我们经过时招揽着生意,街上的行人似乎也是气定神闲,只有我们这些外乡人才会介意这样的鬼天气呢。

尽管如此,第二天睁开眼睛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明朗朗的艳阳天,天蓝得如同海水一般,哪还是昨天被黄沙任意肆虐的天空啊。昨晚还担心第二天不能外出的我们,被老天如此地戏弄了一番后。不得不感叹它的反复无常。

汽车载着我们行进在去往莫高窟的茫茫黄沙滩上,眼前晃过一片片乱坟岗,满目尽是荒凉,破败的景象。是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破败的景象迷惑住了那些贪婪的眼睛吧,才使得莫高窟在十九世纪末前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到达莫高窟后,早有一辆辆汽车停在门口,是啊,这里已经不再平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里一睹它的风采和神秘,莫高窟啊。此刻的你。是幸福的还是悲哀的?

花八十元钱买了门票,但见上面对莫高窟这样解释着: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迄今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的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1900年, 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

手持门票,随着游人向莫高窟走去,我这个一向不信佛的人竟变得莫名地虔诚起来,也许是对它的神秘渴望已久,才使得我有如此心境吧。当然,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其中具代表性的几个洞窟而已。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荣幸,至少我还可以亲眼仰望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啊。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们也许只能在画面上看到它了。

进窟前,我们存放了身上的背包和照相机,跟着解说员进了参观区内。待解说员开了洞窟,只感觉一股凉意扑面而来,先前的燥热被涌出来的地气给涤荡得无影无踪。进得窟来。里面一片黑暗。随着手电筒的照射,立时就把你带进了一个佛教胜境。你眼中的一切,都会使你恍若梦中。那神态自若的佛像,那色彩斑斓的壁画。都让你惊得没了言语。面对它们,你被俗世纷乱了的心境暂时会得到一些平静。于是,你怀着“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的平和去仰望它们。

参观过的每个洞窟的顶上,都是一个个慈眉善目的佛像,这些佛像自下而上、由大到小,如果用肉眼去数它。是很难数完的。置身洞窟中,不论面向何处,都会有一双双佛眼在看着你,不论你是否是个信佛之人,当你置身在这样一个满目都是佛像的境地里时,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里是有佛的。与此同时,每个洞窟的四壁上,都有绚丽多彩的壁画,这些壁画或是一个传说,或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人们所熟知的九色鹿的传说就出自这里。无论是传说还是真实,所有的故事都贯彻和体现了佛经里阐述的因果报因。有的洞窟的四壁上还绘出了当年捐资的达官贵人和他的家族成员。当然,最享誉世界的。还是飞天了。它飘飞的衣袂,纤细的腰肢,优美地在寂静的洞窟内飞舞了千年。尤其那反弹琵琶的舞姿,是世界的绝笔!没有人能够实现它在现实中的存在,无数的舞蹈家反复地演练。终究学不会它的反弹琵琶。它的存在。也是世界的奇迹啊!

如果用泥巴和麦草可以做出丝绸质感的衣服穿在佛像身上的话,那么古时工匠们的艺术水平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唐朝佛教盛行时期的作品。到了清代,一些被修补过的佛像,已经是败笔了。一眼就可看出哪些是唐时哪些是清代的了。当你看到那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时,你的内心里不得不涌出一丝的恐慌,若干年后。若还有人来修整这些破损了的佛像,还会有哪个神工巧匠能够保持它原来的模样?

在这里,你能看到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的颜色,它们经过了千年的岁月依旧可以光艳无比,随着对外开放,那些向阳处已经被氧化得褪去了色彩,看起来淡得多了。几个洞窟的壁画上还有被人沾去的迹象,那失去的一部分使得有生命的壁画如得了牛皮癣一般,非常的醒目与刺眼。那是一帮有着狼子野心的国外的所谓的考古学家们的“杰作”,尽管他们以各种哄骗的理由和借口在那个动荡的年月里沾去了部分色彩,想以此来研究出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依旧没有人能做得到,没有哪个人可以配制出当年的色彩。有些颜色在当时是比黄金还要贵出几倍的啊。莫高窟的神秘面纱,岂是你等可以轻易揭开的?

到了陈列室内,随着解说员的解说,你慢慢地会在心中涌起一腔愤怒,是的,正如陈寅恪所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只因了一个清扫洞窟的名叫王圆禄的道士,敦煌被蒙受耻辱,他如果不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去发现那藏经洞,那么尘封了千年的近五万余件艺术瑰宝也不会被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俄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给瓜分去近一半。更不会被冠冕堂皇地陈列在他们的博物馆里。更有甚者,居然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国外!啊,你一个王圆禄,竟愚昧到用几两银子就可以出卖国宝的地步,不仅你自己臭名昭著,还留给了我们炎黄子孙永远的伤痛和耻辱!

莫高窟,我无力用我手中艰涩的笔再为你写下些什么了。当你美到极致,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了。在你绚烂的色彩和精湛的艺术面前,我还是静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