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间美术方城石猴石刻工艺对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间美术方城石猴石刻工艺对中国画创作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母体,历代的艺术家都注重学习民间艺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都具有重传统、师造化、贵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出有新意的美术作品。河南省方城县民间广为流传着一种被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玩具---石猴雕刻。石猴雕刻艺人主要集中在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那里以我国五大名砚之一的黄石砚而闻名,方城石猴就是用黄石砚的边角废料雕刻而成的,这种石料质地较软、颜色粉白、易于雕刻。石猴艺人因材构思,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如猴背猴、猴抱猴、母子猴、捧桃猴、猪背猴、狮背猴等,具有刀法简洁,色彩强烈明快,风格独具神韵,寓意喜庆吉祥的特点,在当地春节和传统庙会上,人们都争相购买,被中原百姓誉为吉祥之物,

石猴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一般取当地质地比较柔软,容易雕刻的滑石为材料,然后用大刀切成大小合适的石条开始进行雕刻,不是一步一步的“塑形”而是一点一点的雕刻,是在做“减法”而不是“加法”。整个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工序,和中国画创作过程的有很多相通之处,对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有很大启示,以中国画为参照,也可以把石猴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立意、起稿、绘制、设色等程序。

立意

立意即一幅作品主题思想的确立。中国古代画论中,都强调作画要“立意为先”,画中才有变化、有奇意。晋代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所提的作画要“巧密于精思”,也说的是“立意”的重要性。石猴的制作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要立意,即根据创作艺人的主观意识确定要创作的内容,要雕刻什么样的石猴,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猴有单猴献桃、群猴祝寿、狮子驮猴王等,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或滑稽可亲、或乖巧天真、或古朴奇特,艺人在下刀制作前已经心中有数了。作为东方艺术的精髓,中国画的立意更是丰富,或清新雅致,或苍劲古朴,或清逸潇洒……都要先立意后下笔完成,艺术家在对这些自然物象用绘画语言表现的过程中,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石猴的造型尽管形态风格各异、形象夸张概括,仍是以自然界猴子为原形,艺人对石猴形态把握的主观意识不是凭空捏造或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对生活中猴子各种动态特征的深入观察和典型形象的积累和提炼。同样,中国画的创作尽管笔法各异,仍要师从自然,山水画的创作有的形式符号语言就是对实物的提炼和加工,若想在尺寸之间拥有高山飞流直下的气势,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遐想,唯一途径就是在自然寻找创作源泉。历史上所有伟大山水画家独树一帜的创作,都是“师造化”中得来。董源、巨然的江南水乡,范宽、郭熙的终南、太华一带的高原风景,米家父子画“米家云山”,都是艺术家经过长期深入的体验观察,在充分了解实物的基础上创作来的。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说:“造化天工熟写真,死拘皴法失形神。”也说明在自然界中素材收集的重要意义。

起稿

在确定好立意后,要根据雕刻的主体选择石料。民间美术造型的制作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无拘无束,表现出一种优裕的地方特征”。“艺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是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这是一个既充满各种人文观念、情感的伦理色彩,又在科学理性意识中反复陶冶的认识结构”。方城石猴雕刻工艺的主要原料是黄石山的石块,艺人选的是既不能做砚台也不能加工成工业原料的“花石”。这种石头白中泛黄、质地较软,更适合雕刻石猴。这种对材料的选择和讲究相当于国画创作中的对纸张性能的讲究,艺术家要像石猴艺人对石料的精挑细选一样,根据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纸张,因为宣纸很小的质地区别在中国画的笔墨意味表现中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有时做特效时还需对纸张进行做旧、撒盐等处理。刚生产出来的宣纸过于净白,火气逼人,有些讲究的国画艺术家耐心地把新纸存放到阴凉通风处,时间久了纸的色泽变得自然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韵味,有时甚至为了能取得陈纸的效果,可以将纸挂在风口一段时间,称为“风纸”。这种对纸质的精益求精和对石猴的选择石材有异曲同工之处。

雕刻的石猴如果是群体,就要将石料劈成大块,如果是单猴或数量少的石猴就需要选小石料。在造型复杂形象较多的群猴创作时,石料就应该留有充足的余地,还要注意石料纹理的横竖关系,以防在组织造型雕琢时局部破裂,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中国人物画中,若是群体人物就需要用大张纸,如果是半身头像所用的纸张就不需要太大,用纸的大小要根据创作立意的题材而定。石猴艺人会先在所选的石头上把创作的题材造型先画出轮廓线,然后再从各局部雕琢成形。一刀下去,无法更改,有经验的石猴艺人起形概括简练,甚至不用起稿直接雕刻也可以达到结构整体、形象生动、造型完美的效果。而对形象特征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是国画一大特征,如果艺术家对物象造型的基本功能达到像石猴雕刻师对石猴结构,各种动态掌握的那样纯熟,国画创作就可得心应手。艺术家要苦练造型基本功,学习石猴民间艺人对物象造型掌握的精炼和对表达题材烂熟于心的境界,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佳作。郑板桥有著名的三段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即要想达到最高境界“手中之竹”,必须画到能够随心所欲表现自己想要的竹子效果的阶段,就是阐述对表现题材要熟练到一定程度的道理。

绘制

一般石猴制作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刀法和造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刀法。石猴刻石所用的刀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冲刀、切刀等,冲刀是指刀刃的平面或刀角刃来切削石面的刀法,一般先切石猴大面,再切石猴小面。作品都可以用冲刀法,冲刀法关键在于用力时要控制好速度,否则会一冲到底无法控制,甚至会损坏某个局部。切刀是指主要使用刀刃切削石面的方法,运动方向可灵活掌握,较多的切刀切法是先用一刀刃角切入石内,然后再以整体刀刃切石刻画具体细节。刀法如果熟练,制作石猴各种动态造型就能得心应手,随意雕琢。石猴艺人对刀法的重视和掌握程度,相当于国画创作中的笔法,中国画对笔墨功底的讲究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特有的笔墨意趣是中国画的典型特色和成就,用笔的方、园和墨色的焦、润可以表现出画家的思想和气质。如古人总结有“墨分五彩”,山水画家黄宾虹有笔墨观 “五笔七墨”都说明了笔墨的功底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石猴采用不同的刀法会形成不同风格效果,如大刀为主局部小刀会产生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大量的小切刀手法则会产生圆润的艺术风格。同样,国画创作中不同的笔墨会形成风格各异的画面,例如形成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美感和“黑密厚重”艺术风格的手段主要是他独特的笔墨意味。在他的山水画中,用笔方法的变化极尽能事,千变万化的山川景色在他的笔下通过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积墨、泼墨、破墨等墨色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有时洗砚水、洗色碟水也会统统用到画上去,自然之中有特别的情趣,画家对笔墨的掌握和运用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境界了。所以,国画艺术家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必须向石猴艺人对刀法的熟练掌握一样,灵活并创造性地运用好笔墨这一最重要的工具。

第二、造型。石猴的造型种类常用的有单猴、双猴子、群猴等。单猴造型,是一个猴子可以做多种表现形态,有单猴报平安,单猴献寿桃等,双猴造型,有小抱大、大抱小两大类。小抱大是指猴背猴,母子猴等,大抱小就是大猴抱小猴,大猴背小猴,其寓意为:“辈辈封侯”,“好时候一个接一个”等。群猴造型,较多的是小抱大,就是二、三、四、五数量不等的小猴,将一两个大猴围在中间,造型非常天真可爱、滑稽逗人、生动有趣。而大抱小,是大猴抱小猴,大猴背小猴,或者是两个大猴中间夹一个小猴,宛若“三口之家’,恩爱可亲。石猴的各种动态雕琢尤其注重“传神”,石猴艺人以人的心灵体验刻画出猴的精灵,升华为一种“精灵”的气质和动态。从石猴的宾主顾盼关系,藏露隐现的连断呼应,疏密聚散的对比协调等方面也都处理的恰到好处。我们从中可思考国画章法构图。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最先吸引人的是章法构图形成的画面形式美感,石猴造型中的“大抱小”、“小抱大”和国画山水画石谱中的“大间小”“小间大”石头构成有共同之处。山水画中画石的“大间小”是用将不同形状的小石抱在一块,则称“老臂独出而领孙”,“小间大”是以数块大小不同的小石穿插错落的围抱在大石的周围,则称“近水则稚子千拳而抱母”。国画山水、大小石块的错落穿插和画面构成、国画花鸟枝干的穿插和章法布局、国画人物、画面宾主的顾盼呼应和整体关系都和石猴造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艺术家可以将民间工艺美术石猴造型的生动微妙,巧妙地运用到国画山水、人物、花鸟的章法构成中,使国画的艺术视野更宽阔,艺术语言更丰富,文化底蕴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