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怀旧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怀旧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自上个世纪末至今,一种怀旧之风却日渐盛行。人们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时候却集体“向后看”,开始怀念旧时光。本文简单讲述了怀旧的定义、怀旧的对象、以及从自然环境恶化、集体无意识、传统价值观缺失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怀旧的原因,简单分析了怀旧这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怀旧;集体无意识;传统价值观;自然环境

无论古今,怀旧都是一种相当普遍、常见的现象。有的时候这是一种情绪、有的时候是一种哲学、有的时候是一种生活,而在当下,它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时尚。从上个世纪末至今,怀旧之风盛行,歌曲《李蕾与韩梅梅》在80后当中广为流传、诸如《老男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青春》这类怀旧影片票房大卖。那么怀旧所怀念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会怀旧呢?

一、怀旧的定义

在《The Future of Nostalgia》一书中,Svetlana Boym对Nostalgia进行了如下的词源分析,怀旧这个词表示对过往那种向往切盼之情,常常以理想化形式出现。这个词源于两个希腊词根的组合,一个是nostos,是返乡的意思。另外一个词根是algos,意思是痛苦,烦恼。最开始,它是用在医学上来形容一种抑郁病症,而进入现代以后,它开始成为浪漫主义运动所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也就是说,怀旧从经历了从一个由生理病症转变为心理情绪再变为文化情怀的过程。

怀旧的主体是人类自身,而对象是过去的人事,比如过去流行的歌曲、儿时的伙伴、当时流行的歌手、照片、画报之类。在现代社会中,怀旧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救赎。重温旧日的梦想,遁入过去生活的单纯安逸,怀旧主体就是要借助这种精神上的回返排除现实世界对自身的异己感。这是一种维持心灵平衡的契机,怀旧主体通过回想历史而再次拥有了历史,使紧张疲惫的灵魂游移于过去和现在之间,形成对自身的缓冲。”①所以,正如大家所见,失意者和长者怀旧居多,因为人在壮年时期顺风顺水云游四方,而家乡、过去在这些时候倒成了一种精神负担。只有当失意、心灰时才会想起故乡,想起过去。“实际上,怀旧更多的是人与社会交往时所产生的一种回归意识,就像小孩一方面希望长大,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意长大一样。人一方面在不停地追求现代物质,但另一方面又在假想中不断返回美好童年和故园。”②

总的来说,怀旧是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它是怀旧主体利用过去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方式,从过去入手来平衡当前的现状与内心的极大差距。它由个人想象与现实境遇的冲突所引起,而人或动物的本能就是在面对自身无法抵御的冲突时寻求外界保护。怀旧这种行为正是人通过精神上的回返、故乡替代性地满足怀旧主体在现实中渴望但却无法得到的爱、温暖、安全。

二、什么是“旧”,即怀旧主体真正所怀念的是什么?

“初看上去,怀旧是对某一个地方的怀想,但是实际上是对一个不同时代的怀想――我们的童年时代,我们梦幻中更为缓慢的节奏。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怀旧是对于现代的时间概念、历史和进步的时间概念的叛逆。”③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将“家园”“故乡”视为问题的答案。从表象上看,怀旧的主体确实是由这些组成,但事实上,怀旧的主题远没有那么简单。比如,现代人怀念故乡山川、故乡的吊脚楼,但全国遍地开花的“古镇”“古街”为什么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怀旧情绪以及所谓的乡愁?或者抛弃一切,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那所谓的乡愁就可以解决?显然,现代人的思乡病、怀旧病并非实体意义上的故乡能够解决的,老照片或者老歌曲也不能将这种现代病一网打尽。故乡也好,老照片也罢,统统都是表象,都仅仅是现代人的精神寄托。“全世界的怀旧者都觉得很难准确的说出他们到底向往什么:是某一个神圣的地点,抑或另外一个时期,还是某种更好的生活。怀旧的引人入迷的对象,众所周知是难以把握的。”④ 所有的都是一个符号,它们具有相同的含义――过去的美好时光以及怀旧主体在当时所感受到的安全、温暖、和谐、美好。因为过去的时光是回不去的,所以现代人通过这样一些过去的事物,或者复制品来进行“”,也就是说,现代人的怀旧或者“返乡”仅仅是精神层面的重返家园,而这个精神层面的“家园”真正所指向的是人类记忆中的那种自然和谐纯真,人类处于的身心统一的本原状态,而这样一种最初的本原状态所带给人的温暖与安全感正如家给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一样。

这种本原状态,亦即怀旧的“旧”大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自然环境与自然属性,与人为的环境和属性相对;2,“以古希腊社会为代表的本真存在,其特点是精神与对象的圆融统一,人与时空的和谐相处,人的未受文明玷污的纯真本性,未遭科技改造加工过的古朴自然的生活环境;3,以艺术为代表的感性世界和美,与注重计算估量和理智的科技理性相对,也与被现性精神浸染和遮蔽了的哲学相对;4,以童年为代表,身心统一的人本身的本原状态,与被现代文明所压抑的人的异化生存相对。”⑤

三、怀旧的原因

①人类传统价值观的缺席

在现代社会到来之前,人们刀耕火种、肩挑背扛,那“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的环境下,古人过得随性自在。在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点里,阴阳五行、老庄、道家的思想历来都是被人所接受并重视的,而且,老庄思想中的天道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极其符合自然法则。“人类主要文明在过去一直依靠其先哲创造的基本价值而生存,虽然其中发生过许多融合和变迁,但最终又回到其基本价值上来,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东亚地区的儒家伦理;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犹太人群中的犹太教等。但是,现代化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现代性具有天然排斥各种传统和终极价值的倾向。”⑥

而如今的现代社会,所有的一切都被商品化、理性化。传统社会的一切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继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四世同堂让位于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乔家大院”让位于如鸽子笼般的单元楼;大家庭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单元楼里白发老人百无聊赖的苦闷;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由传统礼仪伦常来约束管教;传统的宗族氏族制度不再对现代个人具备效用,转而由各种经济商业法律关系来取代;孝悌忠义礼义廉被现代社会中的权、责二字所代替。传统的哲学理念,宗教观念虽然为人类揭示了正确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但现代人只知道要不断的学会诸如驾驶、电脑以及不断出现的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的怪物,对于传统根本无暇顾及。

②自然环境的恶化

在现代社会到来以前,整个人类对于大自然都怀着敬畏的心理,那时候,人类听命于自然或者说顺应于自然,与大自然友好和谐的相处。然而,现代工业文明打破了这种人与自然间和谐宁静的状态,人类凭借手头掌握的工具肆无忌惮的开采,破坏,从而导致了整个生态自然系统的紊乱。从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现代化的序幕缓缓拉开。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煤这种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开采以及使用,全世界先进国家纷纷采用煤作为最为主要的能源,从而在煤炭,冶金,化工这些平台之上建立起了一个工业生产体系。火电厂,冶炼厂在这一时期纷纷出现,全世界各大工业城市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但是浓烟滚滚的生产场景。于是,随后不久,在英国,美国以及德国先后出现了严重的煤烟污染现象,空气中弥漫着灰黄色的有毒烟雾,河流也因为工业废水的排放变成了稀奇古怪的颜色,而生物界中的动物,包括人类自身则因为冶炼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以及众多的重金属物质而受到严重的伤害。另外一方面,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类通过大量砍伐树木烧毁森林来获取更多的耕地。并且自视聪明的现代人发明了农药以及化肥,从此粮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很大程度解决了人炸带来的一大难题。诚然,农药的使用虽然消灭了害虫,祛除了杂草,但是整个生物链条处于一个环环相扣的紧密状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被破坏,那么整个生物链条就会因此而失去平衡,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③集体无意识

顺着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似乎从古至今的人们都会认为过去的即美好的,其当下生活的时代却有太多的不完美。在古代,很多文人笔下都透露出思乡、怀旧的情话,“怀旧是中外文学不断书写、表现的母题,中国古典诗词中曾创造了很多简明而隽永的意象,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其中都流露着令人感伤的’怀旧之美’。”⑦拿儒家宗师孔子来说,他也认为其生活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极其希望回到古代礼乐和谐的美好时代。而同样的,在现代社会中,怀旧更“反映的是现代化进程中对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依依不舍和情有独钟,是集体无意识的家园意识,是一个民族对美好往昔的集体怀旧。”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很细腻的描述了背井离乡漂泊异地的现代文人们的这种情怀,所以,整个人类社会都一直在怀旧,而现代社会中的人则更希望通过怀旧来救赎自己

④国人特有的怀旧成因

在中国古代,中国人世世代代其实都生活在“故乡”。而当时所谓的很多大城市,其政治意味是大于其经济意味的,其形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它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展,而是按照中央集权的要求进行建设规划,依照王权统治思想而形成。“整个古代中国都是乡村性的……它的城市是乡土的、田园的自然经济的一个合理的延伸,它的市井社会是整个乡土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⑨。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城市,人们身在其中确实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随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渗透、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中国社会都市化、市场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改革开放除了让很多人失去了既得利益,同时传统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颠覆,太多人因为不能适应这一切而“向后转”。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巨变转型期阶段,人们处于新旧夹层,传统旧事物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兴事物来势迅猛但未能完全形成。在筹措无助的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曾经经历过的、实实在在的回忆来放松一把,其他的,别无选择。(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注解

① 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M].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7页

② 郭郁烈 张天佑.断裂之后:修复、游戏和解构――兼谈怀旧在当下审美文化中的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8-04

③ (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M].杨德友译.译林出版社,2010

④ 同上

⑤ 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M].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3页

⑥ 张明.现代化与人和自然的矛盾[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⑦ 陶东风.当代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⑧ 郭郁烈 张天佑.断裂之后:修复、游戏和解构――兼谈怀旧在当下审美文化中的意义[J]. 贵州社会科学.2008-04

⑨ 张末民.批评笔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8页.转引自王思颖.单质化怀旧与平面化欲望[D].浙江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