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语文作业监控与评价机制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目前教育部公开提出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统一考试,考试成绩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全面取消百分制。结合我班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文如果仅是课后阅读,基础知识如何掌握?书写能力如何提高?一系列问题使我在思考:要留什么样的作业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需要尝试探索一套小学生语文作业监控与评价的机制。
学生负担过重,教师不能说没有一点责任,但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教育考评机制上。要想将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落到实处,就必须改变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不再让分数成为衡量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那么留什么呢?是不是一点作业都不能留?是不是就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这样的走极端做法也不见得完全科学。我们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是不是可以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目标
1、研究总目标
(1)健全学校对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操作机制,提升教学质量。
(2)大胆进行作业改革、优化与创新,从而最终形成科学系统的语文作业体系和评价监控机制。
(3)构建理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性作业,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2、语文学科作业的设计的目标
(1)更新作业的设计理念,同步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关注个性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2)将各种知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把作业设计和学生的家庭生活、课余生活、社会生活与各科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由、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体验式作业。
(3)提高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
1、语文作业的基础知识如何深化巩固,基本能力如何提高:
基本知识性作业:强调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扎实。即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业,紧密结合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充分发挥迁移作用,注重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效率。
它的特点体现为基础性、记忆性、理解性、思考性、讨论性,练习题的设计要富于变化,新颖有趣,并有适当的难度,以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并通过练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完成此类型作业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内,以落实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主。
训练性作业:面向全体,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设制些弹性作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语文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能力进行有层次的、更加系统化的提高性作业,增强针对性,让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它的特点体现为理解性、思考性、提高性、拓展性、发散性、开放性,完成作业的时间主要在课外,在校内或在家里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外作业中习得学习方法,最终形成学习能力。
2、语文作业中如何进行阅读积累与表达创作。。
(1)学会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2)激发兴趣,尝试“伙伴日记”、“亲子周记”。请同学、老师、家长评价,最后在班级里进行评析、交流。
(3)、自由撰写随笔、渗透命题作文: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并遵守以下基本原则:语言要求低期望、内容题材趣味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创设交流时空。淡化语言规范,逐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创造一个互相学习、自由大胆创作的舞台。逐步构建科学的语文训练序列。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业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活动、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的作业,它的特点体现为开放性、合作性、应用性、探究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为主。
(三)作业的评价目标
1、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进行相应的、不同的评价。
2、教师要从批改作业走向对话,构建人文交互式作业评价机制。
3、教师建立个人随笔专帖或专业成长博客,与家长同仁分享与交流。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将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归类,使之服务于研究。
2、调查法。用调查法进行前测,可了解学生已有的作业量,学生、教师对当前作业的态度,只有结合这些信息,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才有针对性,在阶段性小结时,再进行后测,可了解新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是否有实效。
3、教育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是联系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最终指向教学实践,因此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为主,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把行动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作业的布置中进行研究,把研究好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落实到学生的作业中去,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研究过程和实践过程是统一的。
4、比较法。布置的作业来源、类型、量、态度、批改情况在课题实施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可进行比较,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实施可依此作出相关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