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实际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训练的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吕叔湘先生认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文字”、“语言”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重“文”轻“语”倾向,真正做到“语”“文”并重,努力使学生既能“出口成章”又能“下笔成文”,无疑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这一点确实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形式多样的读
1、整体概读。根据《新课程标准》从整体入手、部分理解,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首先把课文读准、读通,将单个排列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为语言信息。教师可以设计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扫清文章的字词读音的障碍。通过边读边想,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有个总的印象。这一设计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设疑自读。在这一步的教学中,由学生带着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比划,并找出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资料等自学方法解决,把自己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解决。如《赤壁之战》一课,学习提示:①重点理解第五,六自然段的词、句。②思考问题,课文先写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③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生围绕学习要求进行个体的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感悟晶读。教学时采用“读、解、析、评、读”的程序对重点句段理解,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进行合作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品赏、分析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理解。尤其在高年级便可抓重点段、句按此方法学习。
4、小组议读。设计小组议读,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四人小组(或自由组合)内将自己独学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也利于帮助学困生提高认识,取长补短。
二、以“读”代“讲”
1、因材施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则进行分角色朗读:对于句意连贯的句式或段落,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让学生能“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放手,“有扶有放”“有错有纠”,让学生在“多读”中领悟文章的内容,学到知识。2、精彩演读。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通过角色表演,不知不觉中学生会把自己渗透到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中,了解 “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学生感受到课文对话语气内容和意境表现得真实、贴切,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3、蕴情读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只有通过多读来才能体会其中的蕴意与美。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适当强调学生;要求学生先在诗句上划音步,给诗句注重音符号,然后再练习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尤其结尾的“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在反复读中体会诗的蕴意和美感。
三、说读结合
在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种最常见的“说”,可以让学生通过说来检验他的学习效果。想象文中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他们想象到的内容,学生说得越具体、越生动,说明他们理解的越深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深入理解课文,所以在读文后还要让学生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它是读的延伸。以“说”代讲,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对学生多启发、善诱导,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训练。通过以说代讲,培养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的训练。运用“说”、“读”结合的教法,教室里定能形成“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学习氛围,进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教学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创设条件。
总之,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语”与“文”的关系,驱除“重文字轻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