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扩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扩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扩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和核心,是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源泉,一切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扩散思维,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散性思维是一种多向展开的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由已知探索未知,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向,它的特点是灵敏、迅速、求异,思路开阔。这种思维不依常规,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不为传统方法所束缚,能够突破思维心理定势,对问题能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寻求不同解决方案。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视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往往能为开拓和创新提供新的机遇。因此,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

一、改革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维力

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致可以分为判断性、叙述性、叙理性、扩散性四种。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大部分是属于判断或叙述性的提问,这类提问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是非作出判断或对某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完整的叙述性回答。因此,学生只要通过背诵,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回答。这种状况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必须减少判断性与叙述性提问的份量,提高叙理性与扩散性提问的份量,特别是扩散性提问的比重。扩散性问题的主要特征是,要求回答者对某一问题能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或思路,或者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多层次或借助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来作出解释和说明,或者引发学生提出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和看法等等。它们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见解和可能性。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扩散性的思维活动来加以回答,并显示出其思维成果。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当前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从知识考核到能力、素质考核的转变,必须认真发掘教材内容,根据各部分知识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从不同角度、尽次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提问:“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制度。”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在教材里是在一个框题里概括地从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和本质特征来说明。如果学生不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就会简单地搬用教材的现成内容来回答。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相关方面的知识,多侧面、多层次地运用阶级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系统认识这个问题。既要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以往任何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第一次实现了让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了民利,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广大人民;又要从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内容、具体制度的主要优点来阐明其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又要看到它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新型的民主制度。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使他们不断消除认识上的某些偏差和困惑,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实,让学生从感性材料的分析中,加深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说明时,特别强调学生要运用所给材料来进行论述、说明,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挖掘材料所体现的观点和事实及引申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来说明问题,因此,这种题型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出不定项选择题、分析评论题、比较题、判断说明题。

二、发掘教材内容,精心设疑,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生活切近,只要善于发掘,针对难点、疑点,精心设疑、质疑,就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设疑要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扩散,层层推进,达到预定的目标。首先,设疑是要选好思维的发散点,即设疑中要有能引起学生思考、联想和改变思考方向的焦点。它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之处,又是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容易发散开去的爆发点。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积极思考。如在复习政党的本质属性这个问题时,教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复述“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而是提出“为什么说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教材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具体阐述,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抓住“阶级性”这个散发点,积极思考,通过已有知识,从政党作为一个阶级的政治组织,它的组成、任务、作用、纲领等来说明,如果不进行思维的扩散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其次,教师的设疑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遵循疑――问――思的客观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解剖,步步扩大,循循诱导,很好地注意提问的坡度和难易程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停地思考,思维逐步扩展,最终达到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成果的理想境界。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一问多思”和善于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不盲从,不迷信,提倡和鼓励“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和能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提出质疑的习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探求真理的热情。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扩散性思维

中学生的特点是渴望展示自己,又不愿展示自己。“渴望展示”来自人的本性,而“不愿展示”是害怕群体的排斥。中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多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学习的劲头更足。让学生尝到创造活动的乐趣,体会到创造活动的价值,培养创造的表现力。教学中,要多提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有多种回答余地的自由解答式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教师不应强行地力图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不应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和教材的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应粗预,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即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想法,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其分析,加以启发、引导,使之纳入正确的思路。因此,在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或练习、考试中,对不因循守旧、不简单机械地照搬教材知识的有创见性的解答或思路,在课堂上或其他场合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在试卷中给予加分的奖励,并提倡其他学生学习这种有创新精神的做法。

总之,扩散性思维的培养,会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使学生会广泛联想,学会辐射,学会多角度、思考和解答问题。它还会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有意识地多一点进行这种训练,会使学生受益无穷。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应该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