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书三法 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书三法 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本文从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角度入手,通过多读、奋读及背读三种层次的递进阅读,介绍了笔者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多读 奋读 背读 语文素养

终生学习的理念下,阅读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海量阅读。那么中学生的读书效率如此堪忧的现实背景之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促使学生有效读书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多读

一提起读书,笔者想起两句名言,认为能充分说明读书的好处所在。

其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读书要多读,读它几本,十几本,上百本……提倡博览群书,通古达今。到书得海洋遨游,在遨游作用学会游泳,得到知识,学会技能。只有掌握了知识技能,才能运用自如,写起文章来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多读书是有好处的。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读书的黄金时期,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其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多要多读书,这个“多”是说要多读几遍,十几遍,上百遍……才能由读通到读懂,真正读懂了才能见其义,明其理,才能有所悟有所得,才能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正如人吃东西,只有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更好地吸收更好地利用,变成自己的学问。

总之,多读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快速阅读,是为了快速理解大意而开展的阅读活动。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受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足够数量的阅读经历。当然多读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多读在传统课堂阅读课上的讲解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是小段落的讲解,目的在于是激发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只需要向学生讲清楚应该如何进行多读,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书来读,提倡学生从简易读物开始过渡到读文学原著,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主导报纸杂志、历史、传记、侦探小说、带文字的漫画书。简单的说,多读就是引导学生吸收知识、转变思想和获取信息的积极活动。

二、奋读

读书的好处已经明确,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把书读多又读好呢?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古人读书的经典:匡衡,头悬梁,锥刺股,奋发苦读,终于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相;凿壁偷光,勤奋好学的司马光,后来成为了以为古今少有的史学大家;萤火、映雪等类似故事数不胜数。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引申来说就是,读书要讲究先后顺序,要读通一本书,再去读另外一本书。阅读一本书时,要按照先逐字再逐句最后逐段的顺序来阅读,出现没读通,就不要着急读后面的内容。这样才会理解其意并融会贯通。朱熹指出,读书的层次是: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读书态度要注意不能着急,不能拖延。“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就是在提醒我们读书时不要急于求成,不能松松垮垮,提倡进度适当,效果才会理想。中学生要想把书读好,读出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勤奋攻读,不可马虎,不能懈怠,既要勤又要恒,才是读书之道。怎样遵循这读书之道呢?

其一,初读要粗。初读的目的在于先通览全文,形成整体印象。进行初读书时,目标确立首先要求通,吃掉拦路虎。求通不急于求精,以真正读通顺为目标。

其二,复读要细。复读的目的在于突出重点,深入研读。在读通的基础上,以求读懂。这就要慢慢地细读,细心的想,做到读其文思其意,力求读懂。

其三,再读求义。再读全文将利于学生深化认识。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再读,就要如牛羊吃草,把吃进去的粗草再反刍到嘴里细嚼慢咽,吸收精华、摒弃糟粕,才能见其义获其真谛。

初读――复读――再读的读书之道,实际上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进程。

三、背读

背读的形式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的发展。在中学生中开展背读的基本流程是,先确定篇幅短小、传承经典、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为背读对象,再指导学生开展背读来开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开展背读尤为适合,同时也适用于诗词及精美的现代短文。背读的关注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朗读和背诵。通过指导、示范、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以目视文、以口发声、以耳闻音、用心通情、以意会理,最终达到“言似出于吾之口、意似出于吾之心”的理想境界。

朱熹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的原因在于忽视了“熟”和“精”二字的动作要领。朱熹批评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强调“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朱子家训》中有这样的表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意思为:先熟读是看大多数的书前提,书上的语句达到张嘴就来。随后就是用心思考,了然于心,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后人将这种方法归纳为“熟读精思”。

旧时私塾先生教学生专有一说,叫做“背书”和“开讲”,就是要求学生必须把先生教的书先背熟,先生才开始讲解,就是所说的开讲。学生没有背熟先生是不开讲的。学生背熟的书经先生一讲,学生便豁然开朗,晓其理、见其义,理解深、记忆牢。虽然对于私塾的批判较多,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在历史中的积极作用,背书的好处和道理不应该因为私塾的非议而被忽视掉。

经常听到或见到大学问家对某书某文倒背如流,某某能熟背四书、五经……,这些说法都是说的背书和名人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例证再次向我们充分说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多读多背些好书是有益处的。

当然,读书的技巧绝非以上这些,多读书、读好书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他并不局限于语文课堂之内,也不局限于一家之说,它存在于我们具体的读书体验中。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就一定能引导学生在读书之路上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朱子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