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松苗立枯病的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松苗立枯病又称苗木猝倒病,是针叶树种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林业育苗生产。本文主要讲述松苗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松苗立枯病 针叶树种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105-01

松苗立枯病主要危害针叶树种。辽北地区多发生在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油松和赤松等针叶树种的幼苗上。普通年份发病率在30%左右。防治松苗立枯病是当前林业育苗生产上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症状

主要发生在一、二年生幼苗上,个别发生在三年生大苗上,以一年生幼苗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症状随树种和幼苗生长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分四种类型:

1.地中腐烂型:播种后幼苗沿未出土前,种子或幼芽被侵染发生腐烂,不能长出幼苗,在苗床上形成一片一片缺苗。腐烂的种子或幼芽多数为水肿状的水烂,以后在腐烂种子的外部常粘有一层白色或粉红色的丝状物,为病菌的菌丝体及孢子。辽北地区落叶松、樟子松和油松的苗床上发生较少,红松苗床上发生较多。

2.猝倒型:这种类型的症状发生在幼苗出土后1-2个月之内,茎部沿未完全木质化时期。在幼苗靠地际的根颈部组织受病菌侵染后,腐烂细缢,呈现半透明状,上部退色萎蔫,甚至变成褐色,遇风吹时细缢处折断倒状,故称猝倒病。

3.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茎部的上端或子叶部分被病菌侵害出现白毛状、丝状或白色蛛网状物,同时茎部或叶部呈现出腐烂萎蔫状态,不久全苗死亡。

4.根腐型:这种类型的病状发生在幼苗茎部木质化以后,多在夏末秋初时发生。根襄阳皮层和细根受病菌侵染后,组织腐烂死去,输导组织也被破坏,地上部出现严重的缺水状态,于是迅速死亡。因茎部已木质化,苗木直立枯死,故称为立枯病。

二、病原

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以前两种为主。

三、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生活并在那里越冬,早春土壤解冷后就开始活动。这些菌的生长发育虽然都要求一定的温、湿度,但当最适温度达不到时,仍有广泛的适应能力,也能侵害幼苗。当播种发芽时,病菌就可以侵害幼芽使其腐烂,不能出土;当幼苗木质化后可以侵害根部,引起根腐型立枯病。从病菌侵害幼苗时起到表现症状,大约经3-6小时。所有病苗都江堰市是病菌繁殖基地,是健壮苗的侵染来源。

四、病害流行规律

幼苗立枯病的发生主要受温、温度的影响,苗圃的经营管理措施又往往影响到温、湿度的改变。

1.苗床土壤过干时,土壤板结,容易使幼苗缺水,长势衰弱;过湿时,苗木又贪青徒长,降低抵抗力。两种情况,都易发生立枯病。

2.苗床土壤是粘土或白浆土时,土壤易于板结,透气性差,蓄水力小,养分不足,对苗木的生长极为不利,因而易罹病。

3.前茬土壤中积累病原菌多时,易发病。在轮换茬口上,也易发生。

4.使用没有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有利于病菌繁殖,苗木易感染病害。

5.种子质量差,场圃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生育不良,抗病力弱,发病较重;播种过晚时,幼苗出土晚,处于病害发生最严重时期,幼苗还很嫩弱,发病率高而且重;播种后覆土过厚,影响幼苗出土,出土苗木生长细弱容易发病。

五、防治措施

1.把好土壤关:土壤是幼苗和病原菌的生活基地,所以选择圃地及土壤处理是把好土壤关的重要环节。

1.1新设苗圃时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苗圃地以较肥沃、结构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壤土、轻粘壤土为宜。

1.2老苗圃因连年育苗,加之不断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土壤结构易被破坏,不利于苗木生长发育,要注意多施用有机肥料,以利于改良土壤。

1.3土壤消毒:土壤处理是防治立枯病的重要环节,但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灭菌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因此不能年年进行处理,只有在必要时隔3-5年才时行一次。对于土壤PH值7左右的土壤,可用硫酸溶液处理。干旱地区、粘土地带和灌溉条件较差的地方不能用此法。每平方米用40亳升比重为1.82-1.84的工业硫酸,加入到6-12公斤水中,均匀浇在苗床土壤上,然后再灌足水,处理前先疏松床土,处理土壤一周后再播种。还可用硫酸亚铁溶液处理,用大缸配制1-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每平方米苗床喷洒4.5公斤,一周后播种。

2.把好种子关:包括茬口、播种时期、播种量、选种、种子催芽和种子灭菌等问题。

2.1注意换茬:茬口直接影响幼苗的长势与病害的轻重,要注意倒换茬口。

2.2短期播种:根据气候条件适期播种,尽量做到短期早播。

2.3种子处理:为了防止烂种,陈种子要来菌。

3.把好管理关:管理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影响幼苗的生长及病害的发生。苗期管理主要有盖草、撤草、排灌水、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其中以水肥更为重要。

3.1注意防止春旱、夏涝,提高苗木质量,增强抗性,减少病害。春旱时要及时灌水,炎热季节灌水降温,防止幼苗过早封顶,雨季要注意排出圃地积水。

3.2除草、间苗时要注意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土壤用药剂消毒。

3.3撤覆草不可过早或过晚,以免幼苗受冻或徒长,增加病菌率。防寒土要撤净,不要沾附在苗茎上形成“土裤”,引起茎叶腐烂。

3.4不宜过量施用氮肥,注意配合施用磷、钾肥。不能使用未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以防烧苗,减轻病害。

3.5出苗发病时时行药剂防治。用10%苏化911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高锰酸钾100倍液;硫酸亚铁100倍液,喷洒根茎部,过10-30分钟喷洒一次清水,洗掉叶上药剂,以免产生药害。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时,要及时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每平方米用1公斤药液,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次。

参考文献

[1]徐立峰.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2:18.

[2]洪文智.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