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毛木耳生产中菇蚊的绿色防控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简要介绍了毛木耳生产中菇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提出了菇蚊的绿色防控技术。一要保持耳棚内外环境卫生,二要选好菌包进棚摆袋出耳,三要新菌包与黄板同时进棚,四要耳棚门口遮阴,五要通风口用纱网遮挡,六要耳棚内悬挂食用菌专用杀虫灯,七要及时摘除被害耳片、耳芽,八要及时采耳。
关键词:菇蚊;毛木耳;绿色防控
江苏省丰县栽培毛木耳已有15年历史[1]。毛木耳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2011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丰县“中国毛木耳之乡”[1]的称号。
菇蚊是毛木耳生产中重要的常发性害虫,影响毛木耳的产量、质量和效益。近年来,菇蚊发生与为害逐渐加重。菇蚊主要以幼虫为害菌丝体、耳芽和耳片,成虫不直接为害,但常携带病菌、线虫、螨类,造成间接危害[2]。笔者从2010年开始对毛木耳生产中菇蚊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总结了毛木耳生产中菇蚊的绿色防控技术,仅供栽培者参考。
1 菇蚊的形态特征
菇蚊成虫雄虫体长3.3 mm左右,暗褐色,腹部端节呈弧形内弯,顶端锐尖细长。雌虫体长3.3~4 mm, 与雄虫相似,但触角较短,腹部中段粗大,向尾端渐细(图1)。幼虫头部黑色,胸及腹部为乳白色(图2),老熟幼虫体长6 mm。有时在耳片背面可见淡黄色的蛹。雄蛹长2.3~2.5 mm,雌蛹长2.9~3.1 mm[3]。
2 菇蚊为害毛木耳的情况
2.1 为害症状
菇蚊幼虫多在毛木耳耳片背面为害,取食处耳片绒毛消失,呈光板状,上有大量幼虫粪便(图3),肉眼可见幼虫体内的食物。也有在耳片背面基部取食,使耳片生长缓慢,为害严重的,使耳片停止生长。菇蚊幼虫在杯状耳芽的基部为害,为害处变黑色,杯状耳芽颜色变暗,呈暗褐色,杯状耳芽的凹陷处有一层较厚的白粉,农民俗称起“白不”,杯状耳芽停止生长(图4)。菇蚊幼虫在潮湿的培养料中取食菌丝体,造成退菌。在一丛耳片中,最上层耳片由于通风较好,水分蒸发较快,耳片稍干些,菇蚊幼虫往往较少;而下部的耳片由于相互遮挡,耳片间较潮湿,菇蚊幼虫较多,受害较重。据2011年5月19日调查,一丛耳片上层有菇蚊幼虫20条,而第二层耳片则有77条[4]。
2.2 发生程度
从毛木耳产区的调查来看,菇蚊为害毛木耳耳片,在耳棚内发生较普遍,但不同耳棚、不同年份发生程度不同(见表1)。
据2012年3月28日调查,在毛木耳棚内发现菇蚊,发生时间比2011年提前。据农民反映,2011年菇蚊发生时间明显早于2010年,发生量也大。2010年约采收第二潮耳后,第三潮耳(6月中下旬)形成时才发现菇蚊,而2011年头潮耳(4月下旬)已有菇蚊为害,部分耳棚发生较重,经济损失较大。据2011年4月28日调查,一“瞎头”菌包,割去“瞎头”后,的培养料面用胶带封口不严,在耳棚内喷水后,潮湿的料面有20条菇蚊幼虫,而已撕去胶带的的潮湿料面有32条。4月28日在另一耳棚调查,“瞎头”菌包一包有菇蚊成虫5只,附近的好菌包一包1只。
2012年3月13日耳棚内吊黄板,监测菇蚊成虫数量,同一张黄板菇蚊成虫累计数(下同)。3月31日查,划口处尚未封口,黄板上有2只菇蚊成虫。4月9日查,正在形成耳基,黄板上有28只菇蚊成虫。4月20日查,幼耳正长,黄板上有185只菇蚊成虫。
2012年4月10日在一耳棚内吊黄板。4月11日查黄板上菇蚊成虫数,好菌包处黄板上没有菇蚊成虫,污染包处黄板上有15只菇蚊成虫。
2012年4月12日吊黄板。4月24日查,耳棚内黄板上有73只菇蚊成虫,黄板附近菌包耳片处没有查到菇蚊成虫。
2012年4月13日吊黄板。4月16日查,黄板上有26只菇蚊成虫。5月4日查,黄板上有406只菇蚊成虫。此耳棚内有少量杂菌包与好菌包混放。
2012年4月22日在夹袋耳棚内吊黄板,耳片正长。4月28日查,10张黄板上的菇蚊成虫数,分别为:32,61,60,62,103,76,84,82,90,147。另一棚10张黄板上的菇蚊成虫数,分别为:146,120,83,135,107,127,81,176,96,94。
2012年4月26日在耳棚内吊黄板。4月27日查,黄板上有17只菇蚊成虫。5月3日查,黄板上有249只菇蚊成虫。
2012年5月1日在耳棚内吊黄板。5月3日查,黄板上有174只菇蚊成虫。
2012年6月5日在耳棚内吊黄板。6月7日查,黄板上有166只菇蚊成虫。6月9日查,黄板上有376只菇蚊成虫。
2012年9月25日调查,毛木耳采耳全部结束后,未晾棚,墙式栽培,随机查18包,有9只菇蚊成虫在活动。另一棚夹袋栽培,此棚有一半晾棚,有一半未晾棚,在晾棚处抽查64包菌包,有2只菇蚊成虫在活动;未晾棚处抽查66包菌包,有7只菇蚊成虫在活动。
2.3 发生规律
耳棚外无杂草和废物堆积,耳棚内环境清洁,菌包摆袋前用药防虫的,选好菌包进棚摆袋,菌包上耳片较少的,菇蚊发生为害较轻。耳棚外杂草丛生,烂草苫、废料及废菌包随便堆积;耳棚内潮湿、通风不良;上季出过耳的菌包未及时清理和彻底晾棚;菌包摆袋前棚内未用药防虫;菌包上耳片密度大;耳棚内杂菌污染包与好菌包混放,特别是将“瞎头”包割去“瞎头”后随意在耳棚内摆放的,菇蚊发生为害重。耳棚附近堆有鸭粪、有鸭棚或猪圈的,耳棚内除有菇蚊外,还有苍蝇。
3 防治建议
菇蚊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产卵量一般为50~100粒,最多250粒,堆产或散产于培养料上。因此,必须早治、彻底治,稍不注意,便会造成毁灭性危害[3]。
毛木耳出耳期间潮次不明显,菌包上陆续有耳基形成并生长,用药防虫,影响毛木耳产品质量安全;若清理掉菌包上的所有耳基及幼耳再用药防虫,则经济损失较大[5]。
耳棚内防治菇蚊,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主要是应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
3.1 保持耳棚内外环境卫生
毛木耳生产结束后,拆除耳棚上所有的覆盖物,进行晾棚,并将棚内已出过耳的废菌包及时清出耳棚,彻底清除耳棚内外废物。新菌包进棚摆袋前,用敌敌畏等对耳棚进行彻底杀虫处理。及时清理耳棚外的杂草、杂物、废料、污染菌包、废菌包。耳棚内的污染菌包要随时清出耳棚,在远离耳棚的地方深埋或烧毁。耳棚内采耳时掉落地面的耳片要及时拣起来,送到晒耳场晾晒,以免耳棚内喷水时耳片遇水腐烂,招引菇蚊成虫。
3.2 选好菌包进棚摆袋出耳
发好菌的菌包从发菌棚挪到出耳棚之前,严格挑选,剔除有虫的、杂菌污染的、“瞎头”的菌包,选好菌包挪到出耳棚内,摆袋划口出耳。这是预防菇蚊的有效措施。
3.3 新菌包与黄板同时进棚
摆袋的同时或摆袋后立刻在耳棚内悬挂黄色黏虫板。利用菇蚊成虫的趋光性[3],用黄色黏虫板诱杀菇蚊成虫,可有效减少耳棚内菇蚊成虫的数量。悬挂黄色黏虫板宜略高于耳棚内最上层菌包。一般一间耳棚用4~6张黄色黏虫板。根据耳棚内菇蚊成虫的量,确定黏虫板的使用数量:虫少时少用,虫多时多用。黄板上粘满成虫后,应及时换新[6,7]。依据菇蚊的习性,为了较好地控制耳棚内早期菇蚊成虫的数量,减轻菇蚊对毛木耳的危害程度,建议刚开始挂黄板时,适量多挂些黄板。同时,随着耳棚内菇蚊成虫数量的不断增加,要及时增挂黄板。沛县鹿楼镇与胡寨镇、丰县凤城镇张阁村与丁兰集村、师寨镇果园村、欢口镇陈大庄村等毛木耳棚内应用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诱杀菇蚊成虫效果明显。
3.4 耳棚门口遮阴
在耳棚门口用遮阳网或草苫子遮挡,创造一个较暗的环境,可减少菇蚊成虫飞入棚内。
3.5 通风口用纱网遮挡
通风口设纱网可阻挡菇蚊成虫飞入耳棚。菇蚊成虫有趋光性。在较亮的通风口处,悬挂黄色黏虫板,可粘住飞来的菇蚊成虫。
3.6 耳棚内悬挂食用菌专用杀虫灯
利用食用菌专用杀虫灯,诱杀耳棚内的菇蚊成虫。食用菌专用杀虫灯应在菌包挪到出耳棚后立即使用。
3.7 及时摘除被害耳片、耳芽
耳棚内开始发现菇蚊幼虫为害毛木耳耳片、耳芽时,要立刻彻底清除受害的耳片、耳芽,并送到晒耳场晾晒,以晒死菇蚊幼虫。此法可随受害耳片、耳芽的清除,带出大部分菇蚊幼虫,是减少耳棚内菇蚊幼虫简单有效的方法。
3.8 及时采耳
及时采收耳片,可减少耳片间的郁闭,减轻菇蚊幼虫在耳片间转移为害,减少大耳片对幼耳及耳芽的影响。采耳过晚,大耳片会捂死部分耳芽,影响产量;同时,有利于幼虫转移为害。当耳片长到直径10~14 cm,呈紫褐色,刚有点翘边,耳片腹面有一层薄的白粉时,为采耳适期。采耳时,采取挑采的方法,即采收大的耳片,留下小耳片继续生长。芒种之后,随着棚外气温升高,耳片生长加快,耳片变薄,采耳标准有所变动:当耳片颜色变暗,呈暗褐色时,即可采耳。
参考文献
[1] 汪彩云,李勇.毛木耳耳棚的搭建[J]. 食药用菌,2012,20(2):112-113.
[2] 张金霞,黄晨阳. 无公害食用菌安全生产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78-281.
[3] 张学敏,杨集昆,谭琦.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17-22.
[4] 汪彩云,李勇.菇蚊为害毛木耳耳片的调查与防治建议[J]. 食药用菌,2011,19(5):48-50.
[5] 汪彩云,李勇.马陆为害毛木耳耳片的调查与防治建议[J]. 中国蔬菜,2010(19):28-29.
[6] 宋金. 食用菌病虫图谱及防治[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9.
[7] 冷杨,梁桂梅,李建伟,等. 蔬菜标准园生态栽培技术解读[J]. 中国蔬菜,201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