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钢琴曲《一月――壁炉旁》的和声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钢琴曲《一月――壁炉旁》的和声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月――壁炉旁》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钢琴曲《四季》中的第一首。乐曲以柔和抒情的旋律,让我们步入了一间幽静温暖的俄罗斯式的书房,它有一丝忧郁的色彩,令人怀旧。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主题;和弦;调性

一月――壁炉旁》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抒情小曲。呈示部的主题A乐段情绪就是这种基调,是歌唱性主题,具有民歌体裁的韵味,在速度平稳的3/4节拍的基础上,它重复了多次,像是在娓娓倾诉衷肠。作为主题核心强拍上的节奏较密的进行,减弱了歌唱性而加强了叙述性的语气特点,加上旋律音调进行中小调意味与和声进行中D-T的大调进行形成了对比及主题发展中的调性转换,使听众浮现出在寒冬之夜大家兴致勃勃围在壁炉旁叙谈的画面。

呈示部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其中主题十小节构成,是由两个不等长(4+6)的合头乐句构成的,是非方整性的,带有两小节扩充的收拢性乐段。

第一句的句逗呈平行结构(2+2),1-2小节为D-T和弦的交替,3-4小节经由D6/Ⅱ-Ⅱ-D/D7-D的进行到第二乐句;第二乐句中的5-6小节D-T和弦交替出现,而在7-8小节中,7小节经过Ⅱ7-D(即新调――E大调D7-T)的进行形成转调,8小节重复7小节的旋律及和声,并进行了两小节的乐句扩充,最后乐段完全终止在新调E大调的主和弦上。

呈示部中B乐段十小节,由两个不等长(4+6)的对比性乐句构成,是非方整性的、收拢性乐段。其中b乐句11-14小节,由两个平行的句逗(2+2)组成,和声在D7-T-Ⅱ56-T上重复进行;c乐句15-20小节,其中16小节是15小节旋律上三度的转调模进:bA和声大调转到C和声大调。在短短的六小节中,出现了三次远关系的转调:bA和-C和-B和,使音乐的情绪趋向紧张,但很快就有所回落,最终B乐段结束在B大调的主和弦上进入再现段A段:

例1

再现段A乐段(21-28小节)是不带扩充的完全再现,调性回归到主调A大调上,终止在A大调不稳定的重属七和弦上,实现了呈示段调性布局的统一。

乐曲的中部是一个复乐段。音乐似陷入了沉思,可一时又理不出一个完整的思绪。表现出一种变幻无常的精神状态,交织着疑问、幻想、期望和激动的情绪;包含两种主题材料的交替发展,与呈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种是静态的、疑问般的下行音阶的进行,一个无以摆脱的念头不断地重复着,疑问的音调先后共出现了八次,即C乐段(29-45小节)中d乐句(29-36小节)和C1乐段(46-60小节)中d1乐句(46-51小节)。C1乐段中的d1乐句是C乐段中的d乐句减缩再现,调性布局在G大调的下属关系调C大调上开始并结束。

另一种是动态的、幻想性的三连音,即C乐段中的e乐句(37-45小节)和C1乐段中的f乐句(52-60小节)。音乐很快就变成了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情绪。在调性上,C乐段中的e乐句由bA大调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热情的主题,旋律上行发展,至40小节后进入了C和声大调,与同主音小调的主和弦交替使用,最后结束在C和声大调的主和弦上:

例2

在C乐段的d乐句(29-36小节)中T-DTⅢ和弦连续地交替使用,这种自然大调的三度关系在俄罗斯的音乐作品中是不常见的。在俄罗斯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三度关系是以自然小调的形式出现(即t-dtⅢ),如:

例3 巴拉基列夫《悠长歌》(第32首)

而在这里,柴科夫斯基连续三次使用T-DTⅢ和弦的连接:

例4

这恰恰是柴科夫斯基在这首乐曲中所特有的创作方式。

C1乐段中的f乐句(52-60小节)为B大调,是由三个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平行句逗和三小节过渡构成,T-Ⅵ6-T-D2/D-D的和声连接重复出现,该部分在使人热血沸腾的同时又带有一种对美好往事已逝的失落感。

再现部完全再现了呈示段的主题,比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更富强调意味。尾声结束在bⅥ-T的变格补充中。全曲仿佛结束在想要努力挽留往日的美好,却又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在幻想中漂移和消失,给人留下的是悲伤的感叹和淡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