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踏访千年古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踏访千年古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起万里长城,几乎无人不知,但说起与秦长城同期修建、工程规模和难度几乎相当的秦直道,恐怕鲜有人知。 随着张艺谋导演的歌剧《秦始皇》的问世和电视连续剧《秦始皇》、纪录片《大秦旧梦》在央视的推出,以及电视连续剧《千古第一道》的正在拍摄,这条沉寂了千年古道――秦直道成为国内文化、考古和旅游界的热门话题。

为考察秦直道历史,抒写秦直道今日风采,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协主办,陕西众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抒写西部・秦直道采风活动于5月12日拉开了帷幕。

笔者有幸以《丝绸之路》杂志记者的名义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与陕西省30多位作家及媒体记者一路相伴,一路采撷,收获颇丰。

淳化:勾弋夫人墓―甘泉宫遗址―秦直道起点

从西安北行,采风的第一站是咸阳市淳化县。

淳化县因北宋太宗“淳化”年号而得名,位于三秦之腹,泾水之阳。这里是秦皇汉武、皇戚贵族休闲避暑、娱乐狩猎之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汉武帝爱妃赵婕妤(勾弋夫人)之墓及秦直道起点汉甘泉宫遗址均位于离县城不远的村郊。

车行至铁王乡大疙瘩村以西,导游说汉云陵到了。我们正在举目寻找想象中的高大陵墓,导游却指着前方一呈平整梯形的土坝说,这就是汉云陵即勾弋夫人墓。据史载,汉武帝刘彻晚年立勾弋的儿子刘弗陵(即汉昭帝)为太子,因怕他死后勾弋像吕后那样专权,遂将勾弋逼死于云阳宫。昭帝即位后追尊其母为皇太后,改葬云阳,建造云陵,并移民3 000户,设云陵邑。想那时的云陵该是何等规模,可历经2 000多年的沧桑岁月,陵墓远远看去就像农人筑起的一个大坝,四围的城墙还依稀可辨。

凉武帝村距云陵不远,秦始皇曾在此建林光宫,汉武帝在林光宫基础上扩建甘泉宫,其规模仅次于当时都城长安的未央宫。今天,宫殿早已失去昔日繁华,遗址上仅能看到城墙残迹和几座零散的建筑台,最醒目的是东西对峙的两座土台――通天台,即武帝祭天的地方,民间传说它是汉昭帝远望勾弋墓的“望母台”。通天台南侧,有一尊石熊,它利用自然石的原状,稍事加工雕凿而成,浑厚古朴,简练传神,是一件稀有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离石熊不远处,有一宋刻题记石鼓,也是珍贵的文物。

我们跟随导游行进在田间小路上,当行至一杂草丛生的沟壑边时,他说这里就是秦直道的起点。大家一阵哗然,纷纷上前观看,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古道的起点。遥想当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和公子扶苏率30万大军从这里开始堑山填谷,夯土筑桥,向北沿子午岭经榆林、内蒙东胜县西,直抵今包头市西的九原县。途中飞渡黄河,横跨陕、甘两省,穿越14县,历时两年,修筑了全长700余公里的大道。由于道路大体南北相直,如剑直劈,故称“秦直道”。秦直道的贯通,使秦骑兵从咸阳出发三天三夜即可到达阴山脚下,边关的消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到秦廷。大批商旅远走塞外,汉民族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相互融汇,一个泱泱帝国以其惊世骇俗的魄力和伟业傲视群雄!

在淳化境内,秦直道由甘泉宫起,北至淳化、旬邑、耀县三县交界的七里川,途经山梁、古关,峭壁险峻,坡道蜿蜒,山高谷深,虽然仅约15公里,但凡到过这里的人,都深知其艰难曲折的程度。

旬邑:石门关秦直道遗址―唐家民宅

从淳化继续北上,我们进入了咸阳市旬邑县。

石门关位于旬邑县东北部。这里山崖壁立,地形险要,宽5米左右、路面呈凹形的秦直道遗迹像一条长龙,匍匐在灌木丛生、植被茂密的山脊上,一直伸向远方。道路两边长满了马莲草,簇簇紫花开得正艳。原来这是过去为马车防滑专种的一种植被,如同现在路面上的沥青,马莲草也起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道路周围是大片种植庄稼的耕地,不远处可看到住人的村庄。以前,这里没有公路,秦直道曾经是村民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后来,随着秦直道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的不断发掘,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开始考察和保护秦直道,修通了公路,并在秦直道遗址上立了一块石碑。现在,随着石门山森林公园的建成和开发,秦直道遗址已成为这条线上的一处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

旬邑县境内的秦直道全长约90公里,都穿梭在子午岭山脉之上。山脊和高地部分,堑山痕迹非常明显,路面宽阔平坦,平均宽度20~30米,线路顺直,稍加修整汽车便可通行。

告别风景秀丽的石门山森林公园,我们赶往旬邑县另一个著名景点――唐家民宅。

唐家民宅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原住宅规模宏大,几经战乱,现仅存两进毗连的三院和其他两院,还有陵墓一座。这里的所有建筑均为木、石及砖结构,不但基础牢固、坚实,而且每座房子均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充分体现了北方四合院建筑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整个庭院,造型优美,巧夺天工,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典范。陵墓也呈楼阁式建筑,俨然一座富丽堂皇的庭院。

永寿、富县:槐树林山庄―车路梁秦直道遗址

为了稍作休息,采风团临时调整计划,改道向西南前往槐蜜之乡――咸阳市永寿县,应邀参加第四届槐花节开幕式。

永寿县位于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地处“秦陇咽喉”要位,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县城北部山区40万亩槐林郁郁葱葱,造就了“槐蜜之乡”的美誉。我们登上槐树林山庄观景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槐花尽开,一片花的海洋。步入槐林,曲径通幽,凉爽宜人;清香阵阵,令人陶醉。

5月16日,采风团到达延安市富县,这里有保留最原始、路面最宽阔的秦直道路段。

清早,从县城出发南行一个多小时,至一山脚下,看到路边立有一块“直道遗址”的石碑,一条凸凹不平的小路伸向山上。大车已不能行进,小车沿着山间小道艰难上行,扬起阵阵尘土。一阵颠簸后终于爬上一座山梁,眼前突然变得平坦开阔,这里就是车路梁段秦直道遗址。此处的秦直道最宽处达48米,最窄处也有十二三米。有关专家通过挖掘研究,证实了秦直道在这里的走向。

在这里,秦直道从古道岭三面窑进入富县,沿子午岭东侧北上,跨越直罗、张家湾两镇,全长约90公里,以葫芦河为界分为南段、中段、北段,大多保存较好。

靖边、神木:阳周古城―统万城―红碱淖

采风进入第六天,我们到达榆林市靖边县,参观阳周古城和统万城遗址。

阳周为秦上郡所辖县之一,据传是秦二世囚死大将蒙恬的地方,秦以后此城神秘消失。上世纪80年代在靖边县东北部芦河龙眼峡东岸发现了古城遗址,并挖出了部分文物,经专家考证后确认是阳周古城遗址。阳周古城遗址面积很大,大部分被黄沙埋压,现存部分城墙,一个名为杨二村的小村庄坐落在这里,零零星星的房屋和大片的田地把古城分割得更加支离破碎。我们穿行于这个小村庄,寻觅残留的城墙。只见地头渠边,到处是成堆的砖瓦碎片,昭示着这里历史的久远。

统万城遗址位于阳周古城西北边,是东晋时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俗称“白城子”,也是迄今匈奴人遗留在世的惟一一座王国都城遗址。虽然历经1 500多年的风雨沧桑,城墙至今依旧坚硬无比,西南隅城墩高达30多米,相当于现今10层楼的高度。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我们此次采风的最后一站。这里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交汇处,红碱淖仿佛一颗“大漠明珠”,镶嵌在沙漠边缘,为这里平添了几份风韵。站在滚烫的沙滩上,看着一望无际、湛蓝清透的缥缈水域,感到上帝的造化真是神奇无比!

暮色降临,红碱淖一改白天的热情火辣,将它清爽宜人的一面展现给我们,一股久违的凉爽扑面而来。红碱淖仿佛一位酣睡的小孩,安静地依偎在沙漠的怀抱里。大家在湖边燃起篝火,载歌载舞,尽情抒怀,给为期七天的采风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次采风,路线以陕西境内秦直道遗址为主,还考察了延安革命圣地以及神木能源重地,游览了沿途名胜古迹,体验了当地民俗风情。作家们一路采风,一路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活动结束后还将编辑出版一部约40万字的大型文集,摄制一部大型政论电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