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应急科普的作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应急科普的作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频度高、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中国也不例外。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因其自身种种特性与优势,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科技新闻传播与科普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人民网、新浪网对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相关专题报道为例,结合“应急科普”这一提法,探讨网络应急科普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并就目前状况指出不足与建议。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媒体;应急科普;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P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3-0226-04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同时,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公众,都十分关注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2006年1月,中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的颁布,对于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与国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要想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更好地造福于民,科学普及工作便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其社会影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近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与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可以看出,网络媒体在应急科普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1 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科普的概念

1.1突发公共事件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这样定义它: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1.2 应急科普

“应急科普就是针对突发事件,根据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所开展的科普。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公众需要什么,媒体与科普工作者就要马上提供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一般来说,应急科普具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时效性强。因为是一个突发的事件,所以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相应的科技知识传播出去,以解决事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过了某个时间段后,科普宣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是针对性强。突发事件通常都是一个非常特定的事件,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针对性也是非常强的。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为例,第一阶段要解决的科技问题就是怎样高效地救治废墟下被掩埋的生命,如何尽快打通通往受灾严重地区的道路,恢复与灾区的通讯;以后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防止疫情的爆发,怎样消除堰塞湖的威胁,等等。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都非常强,应急科普由此也需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三是挑战性。每一次突发事件都会提出许多新的科技问题,它不仅对科普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科技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消除堰塞湖威胁问题,过去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规模、如此复杂、如此紧迫的堰塞湖危机局面,这是一项全新的挑战。这个危机最后是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一面研究一面解决,最终予以化解的。相应地,这个时候,我们的应急科普也遇到了挑战,要求我们学会在一个以往很陌生的领域开展科普工作。

2 网络媒体应急科普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矿难多发,自然灾害频繁,如果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加强科学救生知识宣传,就可以减少此类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或将灾难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科技普及工作是科技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普工作可以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09年10月通信业运营状况。数据显示,我国电话用户累计达到10.5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7.3亿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首次突破1亿户。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网络媒体发展之迅猛,而其中直接或间接的网络受众更是达到了好几亿。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继传统三大媒体之后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第四媒体”。基于互联网媒体自身的种种特性,网络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科普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与不可或缺。

2.1 网络应急科普为整合相关科普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

网络应急科普由于依托和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在整合科普资源方面能收到传统科普形式和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在中国还没有传出疫情之前,H1N1就在国内受到极大关注。甲型H1N1爆发后,国内网络媒体反应强烈,各大门户网站分别以头条或专题形式展开报道,旨在第一时间向网民传达流感的最新信息。人民网更是在医药卫生频道开辟“甲型H1N1流感”专题,下设“最新动态、紧急电话、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国疫情数字、全球疫情报告、警告级别、国内应对措施、国际应对措施、特别提醒、观点评论、预防知识、图文报道、应对甲感,我有话要说”13个子栏目,内容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介绍到防治,从国内防治到国际防治动态,从国内应对到国际应对措施,并配有大量图片与评论报道等等,而且做到几乎所有内容每日更新。但如此丰富海量的信息内容却都可以集中在一张网页中,然后通过网民的自由选择与点击进入相关的详细内容,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在应急科普中其资源整合能力之强大。而信息量之巨大、传播之迅速、互动反馈之及时更是众多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

2.2 网络应急科普为受众认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条件

网络科普表现手法多样,能够打破传统科普形式的束缚,能以共享信息为基础、共建平台为手段,构架特有的载体模式,科普知识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从而有助受众更快、更全面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做出相对理性的反应。如拿2003年非典肆虐时带给人们的恐慌与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于信息的及时正确公布而人们的反应则相对冷静相比,再加上到了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后人们更是理性面对,这其中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公布与传统权威媒体的议程互动、应急科普力量功不可没。

2.3 网络应急科普更能起到“应急”之效果

受网络媒体的传播交互式、资源共享式的特性影响,网络媒体在传播应急科普知识时,更能做到让受众选择性接触、理解与记忆;更能达到“使用--满足”的传播效果。因此,相比传统媒体的传播单向性、一味灌输式的信息轰炸,其效果相对更到位,因为受众永远只关注自己最想关注的那部分信息。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图表:

图2.2009.5.23-2009.11.23用户与媒体

对于H1N1的关注趋势对比图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统计时间:2009.11.24

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用户(受众)与媒体对H1N1的关注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就图1来说,用户关注度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媒体关注度却在本周本季度内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而就图2来说,当用户在9月中旬对H1N1的关注度达到峰值时,媒体并没有也在此时对H1N1给予最大的关注。其中原因这里不做分析,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媒体并不一定能完全正确及时反映受众需求,所以如何做到让媒体更好更及时地服务大众需求便提上日程,而互联网在这里恰好可以扮演这样一位信息提供者。因为受众可以相对更自由、更及时地获得其最急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