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毯大王旺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毯大王旺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像这样的店铺,八廓街上有上千家,门面虽然不大,却迎来送往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拉萨,这个来自农村的生意人抓住了一切能抓住的机会,成为八廓街商人中一个“另类”成功典范,他就是地毯大王旺堆。每当谈起自己的成功,他就会笑呵呵地说这是佛祖保佑的结果。成功的藏族商人好像都喜欢这样说。

在拉萨市老城区八廓东街与南街的交汇处有一家“东孜苏古玩店”,它的主人是旺堆和罗珍夫妇。旺堆与罗珍夫妇虽然来自偏远的农村,但十几年的历练使他们在八廓街的商海中已游刃有余。像他们这样的店铺,八廓街上有上千家,门面虽然不大,却迎来送往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日喀则牧民

多年前,旺堆还是日喀则地区仁布县的一个普通牧民。当他第一个走出牧区外出打工的时候,族人将他视为异类,父亲也扬言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如今,旺堆已经成了拉萨有名的古玩老板和“挂毯大王”,生产的手工挂毯,不仅成为中外游客必选的装饰品,而且还被布达拉宫等收藏,个人资产已达上千万元。应该说,旺堆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的“叛逆”,得益于他第一个从日喀则的牧区走出来,并且在走出来多年后还始终保持着创业的激情,始终保持着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当然,也离不开藏族商业中心八廓街给予他的舞台和机会,只是他比别人抓得更好罢了。

1969年,旺堆出生在日喀则地区仁布县农村。日喀则位居中西部,与印度、尼泊尔接壤。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人们的思想较为保守封闭。旺堆一家世世代代都是牧民,他们日复一日地过着放牧的生活,牛羊就是一切。在旺堆的记忆里,他的家族中还从来没有人踏出过生活的那片牧区。但是,和安于现状的父辈相比,旺堆似乎从一生下来起就显得很不安分,他很小时就曾对人说:“长大后,我一定要走出这片牧场,看看外面的世界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就为这,牧民们都认为旺堆是个不守规矩的怪物。

小学毕业后,旺堆跟着父亲做了牧民,但他的心却没有停止过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时间一晃到了1988年,旺堆已经长成一个19岁的壮实小伙子。他决定走出牧区,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揣着东挪西借的200元钱,离开了牧区,直奔拉萨,他想在那个听说很繁华的地方找一份工作。

见惯了牧区一望无垠的绿草,再看看拉萨庄严的建筑和拥挤的人群,旺堆觉得自己到了天堂。看看周围,有的是力气,旺堆很快便在一家建筑工地上当了一名小工。一天,上街溜达的时候,一个汉族人指着他胸前挂的绿松石说个不停。由于不懂汉语,旺堆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一个路人告诉他,那个汉族人对他的绿松石很感兴趣,问他可不可以卖给他。旺堆没想到一块普通的绿松石居然有人感兴趣,赶紧点头。最后,他们以20元的价格成交了。

奔走于日喀则和拉萨之间小货郎

聪明的旺堆想,小小的绿松石原来这么值钱,何不回家收集一些拿到拉萨来卖!仁布是玉石产地。家乡的河流中,这种自然天成、颜色晶绿、长满了各种花纹的石头多的是,牧区的人喜欢捞出来当装饰品,但谁也不知道这东西能卖钱!当天旺堆就踏上了返回仁布的路途。

回到家乡,旺堆向牧民收购绿松石,然后带到拉萨兜售。只几天工夫,几十块绿松石卖了个精光,旺堆赚了上千元钱。 有了本钱,旺堆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他第一次走进八廓街,这个天赋很高的商人立刻对八廓街有了感觉(他后来说我的生意门道都是从八廓街“看”出来的)。他看中拉萨店铺里的小镜子、梳子等商品,便买了一大堆,运回牧区去兜售。牧民们对这些小商品十分好奇,大家争相抢购。没有钱,旺堆就让他们用绿松石来换。就这样,旺堆成了一个货郎。他用一个背篓,将从拉萨购进的小商品背回家乡出售,再从家乡收购绿松石背到拉萨去卖。

为了节约成本,往返拉萨和日喀则的路途,旺堆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但他的心里却觉得非常快乐和充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旺堆不仅学会了汉语,还将自己的生意拓展到了家乡的周边地带。到1993年时,旺堆已经有了三四万元的积蓄。如果在家乡,这笔钱可以买几百只牛羊,过上富足的日子。但旺堆并没有这样做,已经尝到经商甜头的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怎样进一步扩大规模,挣更多的钱。

成为八廓街古玩店老板

长时间背着商品来回奔波,人累不说,又得在路上花费大量时间,旺堆便萌生了在拉萨开一个店铺的想法。旺堆是个有心人,他观察到,随着从内地来拉萨的游客不断增多,拉萨的旅游品市场已经开始火爆起来。而且,游客们对藏区很多旧东西感兴趣。旺堆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旧东西就是古玩,他只是隐隐觉得,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于是,旺堆在拉萨市大昭寺前租下了一个很小的店铺,专门销售从牧区收来的古玩。他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小货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古玩老板。

古玩店开业不久,旺堆和一个叫罗珍的藏族姑娘相识相爱。罗珍很有经商头脑,她成了旺堆的得力助手。旺堆经常把店铺交给罗珍来看,自己则到牧区挨户收购“旧东西”。几年的货郎生涯,使旺堆练就了一双识货的眼睛。他总是能在人家准备丢弃的垃圾里发现自己要的宝贝。他对外来旅游者的心理琢磨得也比较透彻,出售的东西都很特别,他的古玩店生意一直很好。到1996年时,他的存折上已突破了30万元,成了一个小富翁。

也就是1996年,大昭寺周围一窝蜂地开起了几十家古玩店!看到这种情况,旺堆的脑子又转起来了,他想,古玩毕竟有限,与其在空间有限的行业里竞争,还不如赶紧撤,去开发新的行业!经过一番思考和市场调查后,旺堆决定经营藏饰。当时装饰品开始走向全国各地。直觉告诉旺堆,这里面会有高额的利润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旺堆撤了古玩,摆上了各种各样的藏饰,想好好做一下。就在旺堆一个猛子扎进藏饰这个行业,全心全意打算做个藏饰大王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机会。

转向另一片更宽广的天地

那是1997年的一天,旺堆无意中发现,自己店铺对面的拉萨市地毯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门前总是站着几个外国人,对着厂家摆出来的几幅挂毯指指点点。最后,那些外国人都用不菲的价格买下了那些挂毯,并且一个个都像捡了宝似的高兴。无意中的收获又使旺堆有了新的想法:生产挂毯!

挂毯是每个藏族家庭必要的装饰品,有极强的民族特色而且便于携带,是旅游者理想的购物种类。而所有的挂毯中,又以手工制作的羊毛挂毯最为贵重。

旺堆心想:现在全拉萨就只一个厂家生产挂毯,而且多是机器生产,如果自己开一个厂,专门生产手工制作的挂毯,生意一定会好!有了这个想法后,旺堆立即对市场进行了试验。由于手头没有现成的手工挂毯进货渠道,他便将自己家里挂着的几幅挂毯全拿了出来,摆在了店子里,并且每幅标价都在400元以上。试验的结果让旺堆大吃一惊,那几幅已经用过好几年的手工挂毯,竟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不到两天的工夫全给买走了!

手工挂毯的畅销,让旺堆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最短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拉萨市的周边县区,收购手工挂毯在店里出售。

由于手工挂毯经久耐用、色泽鲜艳,且久不退色,一推出就成了旅游者的新宠,旺堆的店里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但是,旺堆很快面临着新的困难:由于牧民们平时忙于放牧,无法抽出时间专门制作挂毯,收购很不顺利,根本不能满足销售的需要。没办法,旺堆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生产上。他在拉萨租了厂房,招兵买马,四处吸纳会制作挂毯的技术人员,还聘请了专门的设计师,设计了很多新颖的图案。

1998年,旺堆的手工挂毯厂正式开始生产。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旺堆的手工挂毯厂开业不久,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厂里的技术人员平时干活都很拼命,可一到农忙时节,他们都无心生产,嚷着要回家忙农活,旺堆的挂毯厂就要关半个月的门。这一关门,旺堆就损失了好几万元。为解决这个问题,旺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回到仁布县农村自己家里,招聘了二十几个剩余劳动力,然后请专门的挂毯师傅教他们制作挂毯。等一批学会后,又招另一批……就这样,旺堆完成了他的人才培训,渡过了创业之后的第一道难关。由于当时全拉萨就只旺堆这一家手工挂毯厂,厂里的人要跳槽都找不到地方,所以,绝大部分人学会手艺之后,会一直留在他的挂毯厂里打工。人员的稳定使旺堆的挂毯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当应付一个店的销售绰绰有余时,旺堆就赶紧开第二个店。到2001年年底,旺堆在拉萨市一共开了六个店铺,全部出售自己厂里生产的手工挂毯。这时,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好几百万元,被朋友们称为的“挂毯大王”。

今天,旺堆的挂毯厂仍然是拉萨市不多的手工挂毯厂之一,和另外几家机器生产挂毯的厂家相比,旺堆挂毯厂的产量比他们低得多,但挂毯不仅由货真价实的羊毛绒织成,而且图案品种丰富。另外,旺堆还特别注重售后服务。他在销售的时候向顾客承诺:所有挂毯如果在三年内出现退色、大量脱毛等问题,可以调换并给予赔偿。所以,无论是拉萨市的顾客,还是外地来的旅游者,都对旺堆生产的挂毯赞不绝口。往往是一件产品还没制作完成,便有顾客前来订购。

神秘的青藏高原,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老外对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的手工挂毯一见钟情,通常一个人要买好几幅,带回国后,经常引起其他老外的兴趣,于是,他们便打来越洋电话,寄钱来向旺堆订购。这样的越洋生意,旺堆一个月能接到好几起。

今天的旺堆,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走出牧区想找一份工作的普通牧民了,在十几年来跌跌撞撞的过程中,他的思想越来越开阔,已经彻底地完成了从一个牧民到一个商人的转变。“小货郎”掘到第一桶金誓做挂毯大王,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更辽阔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