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海鸥:我与“秦直道”的不解之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海鸥:我与“秦直道”的不解之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起古丝绸之路,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是说起“秦直道”,很多人就会觉得有些迷惑。其实秦直道堪称是与万里长城、兵马俑比肩媲美的浩大工程,在我国历史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两千多年前,一条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这条“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的阴山脚下,南抵秦都咸阳附近的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全长“千八百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00多公里,路面平均宽度大约30米,工期两年多。由于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关于秦直道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里说:“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在《蒙恬列传》中则说:“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倾全国之力兴建了两大工程:一是长城,二是秦直道。秦直道的工程规模、工程难度不亚于长城。

为便于大队车马快速通行,秦直道修筑得既直又平。因而必须“堑山堙谷”,逢山开山,遇谷填谷,工程规模之大,工期之短,世所罕见。司马迁在行经秦直道后发出了“固轻百姓力矣”的感叹。

秦直道分四段同时修筑,在700公里辽阔复杂的地域内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秦人是用什么技术完成测绘工程的?秦人有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工程、覆盖全国的道路网络、制作精良的车辆,秦人为什么在这个领域会遥遥领先呢?这段人类文明进步辉煌的历史值得深入探寻。

秦直道遗址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全长700多公里,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大约是160多公里。

在鄂尔多斯,秦直道全程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在东胜境内,距离东胜仅有20公里,处于成吉思汗陵、准葛尔召、银肯响沙湾等旅游景点的中心地带。路面残宽22米左右,高1米到1.5米左右。四个豁口遥遥相对,连成一线,在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上,隐隐展现出当年遇山凿山,遇沟填沟的“堑山堙谷,直通之”的壮阔气势。

正是因为秦直道在历史及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在广大观众中的陌生感,同时也是为了把秦人爱国如家的精神、秦人超越时代的工程建设人才的本领、统一祖国维护边疆稳定的治国方略、南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完整全面地展现出来,现在一部名为《千古第一道》的电视剧7月份即将开拍。由著名编剧林海鸥所创作的《千古第一道》电视剧本已经完成,日前《文化月刊》记者特意专访了林女士,希望从她这里了解到她创作这个电视剧的过程,以及首次登上荧屏的秦直道将会以怎样的一种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文化月刊》记者(以下简称记):林老师您好,您原来写过《王昭君》这个剧的剧本,我们也知道您还写过《文成公主》,这次又创作了《千古第一道》,这三部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与边塞历史密切相关。是您本身对这方面题材了解得比较多,还是说因为现在古装电视剧比较火的原因?您为什么决定要写这样一个剧本,就您个人认为,秦直道在我国历史上有怎样的意义?

林海鸥(以下简称林):谢谢你的提问。事实上,现在的古装戏并不火,而且还处于走下坡路的趋势。何况,广电总局也早出台了一些政策,对这样的体裁的电视剧做了一些播映上的限制。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要表现秦直道的电视剧《千古第一道》有它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它也并非简单的古装戏,应当称之为大型历史剧更为准确。它是少有的不是着重表现帝王将相为主题的历史剧,而是表现一条至今鲜为人知的人类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它的建成是一段宏大的历史事件,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灿烂文化,是一件世界上任何国家也无法与之媲美的瑰宝。我们要通过影视这一平台展现一个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伟大财富、伟大历史壮举。

回想起一年前刚刚接到总制片人的盛情邀请时,当时我是没有勇气担起这副重担的,所以婉言谢绝了。这倒不是怀疑自己的创作功力,毕竟已经写过不少长篇电视剧,而且有《文成公主》和《王昭君》这样的大型历史剧,完全可以如期完成创作,但是仅仅完成而已决不是我的创作态度,更不是我的做人原则。我知道,历史史料中留下的有关秦直道的记载少之又少,在《史记》中对这条道路不过三四句话。我担心自己在约定的时间内无法收集到充足的背景资料,把一部严肃的历史剧写成了“戏说”。反之,又怕搞成板着面孔说教的历史教科书,那就对不起投资方,更对不起如此非凡的载入世界史册的秦直道工程了。

当然,当时没有立即接手创作这个剧本也是由于我的另一部电视剧《别问我是谁》正在中央台审查,我得认真听取审片组的意见,而且还有一家公司正不断催促我,要我和他们签一部现代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合同。但是当我了解到秦直道真实的内涵后,那种伟大的感觉一直在我的心中震颤,冲动是我创作的起因,而理解它伟大的意义所在是我创作的灵魂。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秦直道”。就个人的性格来说,我既要下决心去做,就要做得出色,绝不能搞出个平庸的东西来。

现在回过头仔细想一想,我接受这一创作人物的另一个原因是被鄂尔多斯人对“秦直道”的执著和热爱所感动,他们给了我创作出一部好作品的信心和力量。

也许是上天的格外光顾吧,秦直道如今所遗留下来的古遗址在鄂尔多斯地界是最清晰、最完整的。鄂尔多斯人因此也格外珍惜它。

记得在北京开完题材论证会后,我曾与主抓这项工作的鄂尔多斯东胜区文化局张光耀局长通了一次电话。电话里传出一阵阵“呜呜”的轰鸣声,什么都听不清。我大声问:你现在哪儿呢?他回答说:我在“秦直道”上呢!试想一下,张局长站在春寒料峭、荒无人烟,一不小心人都要被寒风刮倒的秦直道遗址上, 竟然与我滔滔不绝地聊了一个多小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投入和热情。听到他的声音被风刮得断断续续,却依旧充满着豪情和决心,充满着对发生在鄂尔多斯草原上这段宏伟而且辉煌的历史遗迹所腾升的民族责任感,使我不能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加之我自己是一个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的北京知青,对边疆的文化、历史和人情世故有着特殊的情结,于是我接了这个创作任务,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和有关论文。最后是剧本创作,先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相对于一直生活在中原的人更熟悉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这也是我先后创作了几部边塞历史剧的原因之一。

记:现在电视里历史剧很多,您觉得《秦直道》的立足点,或者说优势在哪里?您能大概地介绍这部剧的主要脉络吗?

林:正如你所言,现在和观众见面的历史剧确实为数不少,但“秦直道”题材本身是大多数历史无法比拟的。我说过,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完成的一项震惊世界的伟大工程,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围绕着这样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朝野上下均有利益所系,必然要有激烈的斗争,必然要产生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故事,这种厚重题材与曲折故事的结合,自然就成为了“秦直道”无可比拟的优势。要说这部戏的主要脉络,自然就是围绕着这条秦直道开发、修建、各种势力的斗争,自然还有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纠葛等等。最为独特的,是秦直道的神奇和神秘。莫要说国人,就是知道秦直道的外国人也十分惊讶。因为我们在很多古遗址上发现,历经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它的上面依然不长草,即使是长草也只长一种。一条笔直的长达1600里的道路,两年半时光便建成。有人形容长城、黄河以及秦直道犹如立在北方大地上的一副弓箭,而秦直道这支箭至今不锈,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难道这些不足以引起受众的关心和关注吗?

记:能透露一下您是怎么创作和结构《秦直道》这个故事的?又是如何体现《秦直道》的历史背景的?

林:既然历史上关于秦直道的记载少之又少,除了充分理解《史记》中的那寥寥十几个字外,我自然要忠实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有就是感同身受。我几次去位于鄂尔多斯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道遗址考察,体会其宏伟和非凡,又收集到大量有关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资料,分析了当时一些重要人物的心态,居然理出了一条围绕着修筑秦直道而展开的故事主线。毫不夸张地讲,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不光是个创作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近乎自虐式的阅读,使我更多地了解了秦朝的历史,尤其是修秦直道前后几年的历史。

至于这部戏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好看,不是我自誉,读过的人都这么说。但主角不是秦始皇,而是蒙恬、蒙毅兄弟俩。

记:您原来创作的很多剧本,都是有关于现代人的感情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的细腻感人,那么这次《秦直道》好像重点是讲述这条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历史上,那么您所擅长的情感描写,是放在了一种什么位置上?

林:实际上,我写过的几部历史剧,都是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载体,重点还是写在那个历史史实中人物的命运。既然写人物的命运,当然要写人物的情感。例如在《王昭君》里,我就重点设计了这位奇女子和倾慕她的几个优秀男人情感上的纠葛。但写情感戏千万不能俗。当年我写《文成公主》的时候,有一个香港的制片人一下子看中了我的剧本,说我很会编故事。于是他提出一个要求,要求我在剧中给文成公主和护送她去的李道宗写一些纠缠不清的情感戏,甚至让她生出一个孩子来。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这种不分青红皂白,违背历史并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我是无论如何编不来,也做不来的,给多少钱也不干。我要说,秦直道的起源虽是与抵御匈奴侵犯有关,但它的修建却体现了阻止战争、消灭战争的客观意义,是百姓的心愿所在。所谓道兴国兴,秦直道到秦汉时期以至以后的数代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可以说,秦直道不光是一条交通要道,它更是百姓边疆和平,国泰民安、民族大融合、人民和谐安定的象征。在《秦直道》里,我也大胆地写了上自秦始皇、下至平民百姓的诸多人物的情感戏,这里不光是表现男女之间的海誓山盟、生死离别,更把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到了秦直道这项伟大工程中,让观众在全剧的大“情感”中体会人物的小“情感”。我体会这是做一个大片应该把握的原则。

记:在这部电视剧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林:说到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历史上留下的关于秦直道的材料太少了,所以,寻找有关的史料、从中一点一点挖掘整理出有用的东西,费了很大周折:上图书馆、大小书店、向专家请教、向朋友求助,能找到的都找了。待我把70万字的剧本交到制片方手中的时候,可以说,从没有感到的疲劳顿时包围了我。但我觉得值了。

记:这部片子的主要外景地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当地政府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是否为剧组提供了什么方便或者帮助?很多人只知道有丝绸之路,但是不知道秦直道,您觉得这部剧的开机,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向世人介绍的目的呢?

林:我一直以为电视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快餐艺术。但鄂尔多斯市政府的决策者却没有用快餐的思维去利用这块平台,没有急功近利、没有为鄂尔多斯而鄂尔多斯。东胜区委曾在原区委书记、现任鄂尔多斯市副市长杨红岩的领导下先后开了三次论证会,来听取专家、学者对于保护开发秦直道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知道秦直道不仅是鄂尔多斯人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更是全人类的。他们的心胸中装的是一份厚重的历史责任,他们有着一个高瞻远瞩又与时俱进的观念和规划。既要利用电视剧这个平台向全世界介绍这一历史文化,也要开发未来更加崭新的鄂尔多斯文化。

记得,去年年底,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出面在北京亮马河大厦召开电视剧秦直道制作的新闻会后,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见陕西省一些同样对秦直道十分关注的人士发表了一篇文章,好像在疑问:秦直道,谁的奶酪?当时我就乐了。不错,秦直道所经过的地界有陕西、甘肃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虽然,鄂尔多斯最早利用了这个平台宣传秦直道,但我说过,在我创作的时候,绝不认为它属于谁,这块奶酪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全民族,也属于全世界。不论是谁,都有责任去为它贡献一份力量,不是吗?

记:7月份这部剧就要开机了,主要演员定了吗?

林:选演员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凡看过剧本的演员大都有极高的热情。我和总制片人张光耀、导演萧锋、艺术总监陈家林经常在一起商议,希望我们的主创人员是个精而又精的队伍。最后也借《文化月刊》感谢《千古第一道》的投资方:鄂尔多斯精峰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杜金梅总经理,正因为有她的支持才使得这部大型历史剧有机会与广大观众见面。到目前为止,“秦皇宫”已在北京的小汤山搭建起来,非常壮观。待开机时欢迎你来捧场。

林海鸥简介

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内蒙古艺术》常务副主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特约编剧。曾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十佳电视艺术家。

主要文学作品:中长篇文学作品《激流》《阿拉海公主》《二十一个女囚》《世界电影百年经典》《青春的童话》《别问我是谁》《我的青春我的梦》等。

主要影视作品:长篇电视连续剧《青春的童话》(获得金鹰奖、飞天奖提名)、中篇电视连续剧《帐篷小学》(获得飞天奖三等奖)、中篇电视剧《永远的辩护》(2004年度中央台首播)、长篇电视剧《别问我是谁》等。

正在筹拍电视剧:大型历史电视剧《千古第一道(秦直道)》预计在2007年7月下旬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