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践;创新;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大部分生物课堂。目前,中考依然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教师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繁琐,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学生缺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工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实践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被“双主体”教学所取代。然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开始发挥自身主体的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有的教师则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课、自由讨论等等,教师却成了一个旁观者,缺乏对学生及时与恰当的引导,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的生物课堂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感觉枯燥,没有学习兴趣。生物本身内容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听起来比较枯燥,加上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整个课堂看起来死气沉沉,缺乏课堂的活跃气氛,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情绪也低,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无法提高。

3.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在初中阶段,生物是排在语文、数学、英语主科之后的副科,学生从思想上忽视生物,学生成绩偏科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同时,学生与生物老师的交流较少,一周一两节课很难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开始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冷淡的师生关系,这一系列现象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初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例如:我们在讲授“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子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回忆:你有哪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你父母相似?在大家所列举的性状中有哪些性状可以遗传,哪些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提上去了,汇总学生列举遗传性状和非遗传性状,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要问为什么有的性状可以遗传,而有的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根据己有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2.借助实验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需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首先是重视加强学生探究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以4-6人一组,针对课本中某些现象或结论,学生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合作互助,最终得出结论。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其次是要充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实验课,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课外实践活动比较多,教师应充分挖掘,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用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根据对新课改的实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意见

1.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景、合作、讨论等模式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让生物课程更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2.实践新课标,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同时,讲述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并呼吁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等。这样,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除了传统的“听、讲”教学形式,教师应不断实践新型的教学形式,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找到适合该阶段该年纪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主要有创设教学情境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幅一望无际的稻花全景图,通过配上辛弃疾的《西江月》,让学生进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通过图和音引出蛙声,进而引出繁殖,再到一个群体的教学思路。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和好奇开始积极地学习。

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生物知识,还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还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7).

[2]金国红.初中生物教学反思.东方青年:教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