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加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效果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加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效果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个性化职业指导主张在实施职业指导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个性化就业指导有助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职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有效的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找到满意的和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接受最符合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的完善职业指导体系,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促进职业指导的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效果

一、加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已从精英群体转变为大众群体,而高校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就业就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个性化就业指导是以尊重大学生个性和心理差异、社会职业需要等为基础,以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就业能力、进行职业决策为主要内容,以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岗位匹配度。其次,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为此,应积极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现阶段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就业指导观念与服务意识落后。当前,许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强调就业指导的实效性、技巧性和实用性,忽视了就业指导的个性化、科学性,在就业指导服务上多采用临时突击的就业指导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仍为大班上课或周末上课的形式,教学方式落后,就业指导缺乏实效性。此外,学校开展的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活动较少,就业指导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中心都是围绕提高“就业率”,针对大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与服务不到位。

2.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指导方式单一。目前高校内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主要是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各学院的政治辅导员,他们对毕业生的求职过程、求职方法、求职心理、求职市场状况等把握不够,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只会讲解政府的就业政策、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讲授求职技巧等,无法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也无法实现“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目标。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兼职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由于工作繁忙,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3.职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目前高校在大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大三设置就业指导课,但是由于教学课时限制以及授课形式单一,尚未形成成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或模式,也缺乏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参考书,无法分门别类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也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就业服务,导致学生在临毕业前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缺少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学生对自我职业状况、岗位匹配度等了解不够。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1.创新就业指导模式,丰富就业指导形式。个性化就业指导将职业发展视为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指导计划与实施方案。修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将授课内容模块化。课程的内容至少应分为职业发展与规划和就业求职理论的讲授,知名学者、人力资源主管、优秀毕业生、知名企业家以及职场优秀代表等开展的就业指导讲座为主要内容和实践实习或就业体验等模块。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就业咨询、职业测评、心理测试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依据。

2. 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与咨询。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 包括自我分析、社会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订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步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会因学生个体差异而不同。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普遍性的问题可通过职业指导课程来解决, 但具体到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还需要个性化的指导。一般可通过面对面、电话及网络,以平等交流、沟通协商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的个性有时还表现为群体的差异,如创业群体、女生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农村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可通过开办个性化专题指导讲座和职业咨询来对不同的就业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3.加强个性化的职业体验与训练。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体验活动,努力营造接近职场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岗位实践活动中获得内心体验,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是参观访问用人单位,根据教学计划,适时开展模拟招聘会和模拟面试。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勤工助学岗位,既要有服务型、劳务型岗位,又要有技能型、管理型岗位。通过公开招聘、撰写简历,面试优胜者上岗,工作不积极者下岗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三是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直接深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亲身体验行业特点、掌握职业技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四是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与生产第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当学生走进一个高度仿真的现代企业环境中,看到标志清晰、程序流程明确、工作井然有序的实训车间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以一个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培养企业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