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体操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微创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体操教学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微创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小学体操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微创新,力争突破当前小学体操教学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小学;体操教学;体能素质;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29-03

小学体操类教材包含支撑、悬垂、滚翻、腾跃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对学生多种身体素质的发展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的小学体操教学除面临“安全”风险的压力,教材本身的特点也影响了课堂运动负荷的安排,使通过本项目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势不能充分体现。针对这一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小学体操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微创新,力争突破当前小学体操教学面临的困境,为广大同行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体操教学在发展学生体能素质上出现的常见问题

1.体操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某些体能素质存在“先天不足”

小学的体操类教学,着重发展的是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空间感觉等能力和素质。对于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指标的发展比较欠缺,对于影响心肺功能发育也帮助不大。

另外,在进行体操项目的教学时,由于体操类教学内容具有动作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的情况,因此容易忽视发展学生体能。在课堂教学时,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反复练习,才有可能被学生掌握,所以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情况,从而忽视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

2.体操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对发展学生体能素质产生“连带效应”

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能素质的下降,大家也在体育课上尽可能地利用“课课练”形式安排一些素质练习。但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平衡体操技能教学与发展体能素质的关系,在如何让技能教学与素质练习很好地融合方面,不少教师还存在诸多困惑,还在苦苦寻找适宜的方法。根据笔者的走访与观察,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体操教学时,主要运用的方法依旧依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分组练习,学生学习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虽然最后学生掌握了动作,但锻炼的效果很小。

3.体操教学设计的“划片”意识对发展学生体能素质产生分裂行为

当前的体操教学和体能素质锻炼大多数情况都是“两张皮”,而未能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本质联系充分的挖掘出来。体能素质锻炼融合在体操学习之中,既能够达到体操技能学习、掌握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合理的体操技能练习达到体能素质增强的目的。对此,笔者认为,身体素质练习一方面要能够与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一致,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运动技能学习和提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运动技能学习所需要的素质。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上有所欠缺,为教技能而教技能,缺乏为技能学习奠定必要的身体素质基础的意识,这样对运动技能教学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主要的精力都在技术教学上,很少有教师考虑学生体能素质基础,课上也把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让学生学习动作上,从而忽视与之相关的体能素质。

二、小学体操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微创新方法

1.整合法微创新

微创新思路:在体操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在小学体操课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中,应选择那些简单、有效的训练手段,这些手段必须在动作方向、幅度、速度、肌肉用力的大小、性质与体操动作相类似,选择某些基本技术动作或者将某些基本技术动作编成组。譬如,在侧手翻、手倒立等教学中应加强上肢、肩带、腰背肌力量练习和肩关节的柔韧性练习,通过压肩、转肩、倒立推手、快速侧手翻、快速靠墙摆倒立等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手翻和头手翻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在屈伸起一类动作中,主要发展腹直肌、背阔肌、肱二头肌等肌肉的力量。通过仰卧二头起,悬垂举腿等练习,可促进肌肉的发展。

微创新案例:跪跳起教学。此项动作的技术特点与项目所需主要身体素质是协调、灵敏、力量等体能素质,在教学中可以模仿立定跳远来训练学生的灵敏、协调能力,以及下肢力量。具体教法设计是:

(1)跪立在垫子上,做摆臂压腿提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模仿立跳动作,从而熟悉跪跳起,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素质。

(2)同上练习,学生对面站一名同伴,双手前举,手心向下。练习者做完动作后要求手背去触碰同伴的手心。目的是强化摆臂动作,牢记摆臂位置。

(3)将小垫子横放,学生模仿立跳动作,跳过前面的小垫子。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身体协调灵敏素质。

(4)⑿〉孀邮放,做上面练习,强化提升学生的各项体能素质,为跪跳起练习做好准备。

2.高频法微创新

微创新思路:在体操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形式的变化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体能素质。我们可以增加小组分组数量、最大限度提高场地利用率;可以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无器械、无保护帮助任务的同学可以原地徒手练习动作,加大练习密度;可以在教学中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减少无用时间,以增加学生活动机会和次数;还可以通过循环练习的方式,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练习的效率。

微创新案例:前滚翻教学。通过循环练习的形式减少等待时间,增加练习次数,发展学生相关体能素质。具体教法设计:

(1)教师讲解示范前滚翻。

(2)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将学生分成三组,循环练习。

第一站:前滚翻练习;

第二站:发展腿部力量的相关游戏――双脚跳过指定区域;

第三站:发展腰腹力量的素质练习――仰卧起坐。

课堂结束部分,也就是课尾的课课练时间,可以针对五大身体素质,把学生分为五组,定期做相关内容的循环练习。

耐力组:折返跑;

速度组:30米或50米快速跑;

柔韧组:体前屈练习;

灵敏组: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追人或进行钻过“小树林”的游戏;

力量组:可以做蛙跳、蹲起、俯卧撑、全蹲起等练习。

每组练习的数量及次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本课的前期运动量灵活掌握。

3.辅助法微创新

微创新思路:在体操教学中有些项目会利用一些器械,如单杠、跳箱或者是肋木、体操凳、绳、杆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器械去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在提高速度素质的时候,可以把单杠当把杆,双手把杆,做斜撑快跑、高抬腿跑的练习;弹性橡胶带中间绕过单杠系在练习者腰间,背向站立向前做抗阻高抬腿和后蹬跑练习,提高腿部力量。利用体操器材发展学生的功能性素质,如利用单杠发展学生的悬垂能力;利用双杠发展学生的支撑能力;利用跳马发展学生的腾跃能力。

微创新案例:跳上成正撑,前翻下教学。辅助器材:单杠+拉力绳。在单杠上固定拉力绳进行悬垂等功能性训练,发展学生的胸、肩、腹、背、臀、腿的力量素质。其优点是场地小、器械简单、动作灵活多样,具体教法设计:

(1)悬垂双臂划船运动。单杠上固定长度合适的拉力绳,直臂握拉力绳两端,身体笔直仰卧,与地面成45°,双手如划船姿势缓慢向后,扩胸拉绳至最高点停留1-2秒后,缓慢还原动作。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斜方肌、背阔肌、肱二头肌与三角肌等肌群的力量。

(2)悬垂双腿俯卧撑。单杠上固定长度合适的拉力绳,双脚搭在拉力绳两端,双臂伸直撑于地面,保持俯卧支撑姿势,双臂缓慢屈肘下压身体,大臂与地面约平行,缓慢伸直手臂,还原到初始姿势。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的肌肉力量以及核心肌群的平衡素质。

(3)悬垂双臂单腿前抬下蹲。单杠上固定长度合适的拉力绳,双手分握拉力绳两端,手臂伸直,与地面平行,微抬起一腿悬空,支撑腿固定缓慢下蹲。前抬腿保持伸直状态,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缓慢站起。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股四头肌、臀大肌等下肢肌群的力量素质。

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瑞士球、平衡垫、俯卧撑轮、实心球、悬吊袋等吸引学生参加锻炼,让学生了解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锻炼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组合法微创新

微创新思路:在体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体操类项目间的相互关联情况,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的整合。例如,在进行前、后滚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做完前、后滚翻练习后,继续向前做跪撑前行,为今后学习跳箱项目做好准备。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爬行练习时,可以穿行“蝎子爬”,为今后的侧手翻、倒立等项目做铺垫。

微创新案例:前滚翻教学。在进行此项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在各组练习的前方3~5米处放置一组小垫子,长度约5米,做完前滚翻练习的同学继续向前走,到小垫子处进行跪撑前行练习。目的是通过跪撑前行的练习,让学生熟悉手臂支撑、屈膝绷脚尖、压膝前送等动作,为今后的跳上成跪撑,跪跳下项目做好准备,同时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灵敏素质。具体教法设计是:

(1)教师讲解示范前滚翻。

(2)学生分组练习前滚翻-跪撑前行5米。

(3)教师指导、检查。

(4)针对学生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5)继续分组进行前滚翻-跪撑前行练习。

5.互补法微创新

微创新思路:通过对体操类教学内容的梳理,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可以搭配的游戏、小练习等,既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同时又对体能素质有所锻炼或进行补充,即教学内容与锻炼内容相互补充。在进行爬行、滚翻类的教学时,练习的同时可以搭配“快快跳起来”的小游戏,一是增加运动量,二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尽可能做到技术教学、发展体能、全面锻炼身体多举并重。

微创新案例:仰卧推起成桥教学。此项动作主要发展学生的柔韧性、腕、臂、肩带和腰腹的肌肉力量。为了达到教学内容与锻炼内容的互补性,使学生体能得到全面发展,可采用的教法设计:

(1)基本部分的游戏环节设计了“障碍比赛”,该游戏由平衡区、软梯步法区、爬行区、跨跳区组合而成。

平衡区是一段长3~5米的平衡桥;软梯步法区是由5~6米软梯组成;爬行区由6~8块体操垫首尾相接而成;跨跳区是由横放的折叠体操垫组成。通过平衡走、步法灵巧训练、爬行、跨跳组合练习,发展了学生的腰腹及下肢力量,提高了学生的平衡素质和敏捷素质,弥补了主教材“仰卧推起成桥”发展上肢力量的单一性和练习密度较小的不足,对主教材体能素质的发展进行了互补。

(2)结束部分的课课练环节设计了鸭子走练习。该练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同时又使背部紧张的肌群得到积极主动的拉伸放松,实现了教学内容与锻炼内容的互补。

6.追S法微创新

微创新思路:根据本节课体操教学内容所需的体能素质,相应的安排与之相符合的体能素质练习或游戏,即体能素质练习紧紧追随主教材。目的是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增强学生相关的体能素质,为完成技术动作做好保障。

微创新案例:跳上成跪撑,跪跳下。本课内容所需的体能素质主要有上肢力量、腰腹肌力量。因此本课的辅教材我安排了钻过山洞的游戏,方法是让学生分组成俯卧支撑姿势,臀部高抬,游戏开始后从排头开始钻过山洞,然后迅速跑回将自己的小垫子放到队尾,自己做好俯卧支撑后喊下一名同学的名字,下一名同学按同样方法继续。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对本课要发展学生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目的的延续,最终达到在技能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廖婷,郑伟涛,李丹阳.核心稳定性、功能动作与青少年身体素质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

[2]林剑,关于初中生体能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3]王建刚.技能教学中“素质练习”有效性的探讨[J].运动,2015(12).

[4]黄毅.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策略[J].运动,2013(5).

[5]毛振明,加强课内锻炼提高健身实效[J].体育教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