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江华瑶族长鼓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江华瑶族长鼓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地处南岭北麓与粤桂接壤,是全国瑶族人口居住最多的县,江华瑶族能歌善舞,长鼓舞就是瑶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代表性舞蹈。

长鼓舞源远流长。瑶族民间传说瑶族祖先盘王死后。子孙们做起长鼓击打歌而舞之祭奠盘王。这就是长鼓舞的由来。史籍对瑶族长鼓舞也有记载,晋朝干宝在《搜神记》中写到”……用糁杂鱼肉扣槽而号,以祭盘瓠,其俗至今……”号,歌也,扣槽,敲打动作也。虽然写得明显,但也可以说是边歌边击“鼓”祭祀盘王吧。到了唐朝,记载已经十分清楚。樊绰在《蛮书》中写道:“俗传正月鸣鼓连腰以歌…俗三月八日为大节,以陈词享振铎击鼓师舞为敬也。”描写了瑶族人民长鼓舞的习俗。瑶族的经典文献《过山榜》中也记载了长鼓舞的来源。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的《榜文》记述道:“……长腰木鼓……儿孙连手抱臂,呵呵跳唱,作乐三天三夜惊天动地。”在岁月的流逝中,瑶族人民不断地将生产生活的实践加以艺术提炼,糅进长鼓舞中,使长鼓舞的内容不断丰富,艺术不断完善,成为瑶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长鼓最初是将原始树干挖空逐步发展成绷绳式、横背式、手持式,多用空桐树、梓木做成,中间小,两头大,状如喇叭,并挖空,蒙以羊皮或牛皮,鼓身有彩色龙凤花纹,并在两头系上彩丝。长鼓有大有小,大2.4米,口径达20厘米,6对彩绳将两端拉住,绳子中间用竹片绞住,以调整松紧,调适鼓声,可抬着打,亦可吊在对上击打,鼓捶为沙包,击打时,声音洪亮。这种长鼓主要游行在平地瑶地区,每年金秋十月盘王生日期间,平地瑶的各村寨都要派出长鼓队,汇集到盘王大庙举行赛鼓会,看哪个村寨的鼓做得最好鼓声最为洪亮,从而评出鼓王,悠远洪亮的长鼓声此起彼伏,汇集成奇妙的乐章。小的长鼓造型精巧,鼓身仅有56厘米,口径只有6厘米,便于舞时手持。长鼓舞的动作一般有36套,复杂的有72套,内容上可分制鼓、造房、生活、自然景观摹拟、祭拜等等。制鼓动作有寻树、砍树、背树、锯树、挖鼓心、放鼓等:造房动作有选屋场地、砍毛草、量地基、盖屋、压屋顶等:生活动作有春米、磨米、筛米、打铳等;耍鼓动作有约鼓、比鼓、十八响等;摹拟动作有小莲花、大莲花、扫地莲花、雪花盖顶、画眉走路等;祭祀动作有启步、拜鼓等。握鼓的方法有阳手(手心朝上)握黄鼓、阴手黄鼓、阳手直鼓、阴手直鼓、正竖鼓、反竖鼓、上阳斜鼓、下阳斜鼓、上阴斜鼓、下阴斜鼓等。基本的鼓花为竖莲花、平莲花、斜莲花、莲花盖顶等。基本脚步为点步蹲、右点靠步、大八字步蹲、丁点步蹲、弓步蹲、箭刀步、拐腿蹲、走角、穿堂、走路一、二、三、四、行路、跳鼓、走鼓、游鼓、休息、走三胎等。

每当春节或庆贺丰收、起新房、祭祀仪式都要跳长鼓舞,通常在堂屋举行。若是到外村外寨或联合聚舞的则在村里较宽敞的地方举行。受邀跳长鼓舞,当到达主家门前时,乐队便立即吹奏《进房牌》唢呐曲,进入堂屋后,主人摆上自酿的米酒招待,俗称吃“脱鞋酒”。长鼓舞的表演形式有单人、双人、4人、8人、大群舞。4人合舞为男女各二,男女错开,每人占一方,面对舞是面对面的舞蹈,舞者左手握鼓腰,右手击鼓的两端,每个动作东南西北各做次,即舞完一套动作,回到原位后再做另一套。动作程序是每做一套动作,先做一个平莲花或大莲花的程式动作,再做舞蹈的内涵动作(如起屋),做完一个方位,用“走路”或“走解”换位,再接程式动作,以此类推。较有特色的是“桌上长鼓”两个舞者在一张四方桌上围着烛火穿来转去地舞动,动作紧凑,热烈。数人合舞是大型舞蹈活动而用之。

由于瑶族有不同的支系,语言、习俗、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其反映在长鼓舞动作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打法比较活泼,动作带跳跃性,节奏较快,花样变化多样,常有“武打”之称;有的比较稳重,有微小的颤动,动作温和缓慢而且较柔,节奏较慢,常称之为“文打”。

长鼓舞的特点之一是屈膝、稳健、有力,舞时不论高桩(两腿半蹲)矮桩(全蹲),还是行进跳跃动作时,都是两膝弯曲,再现了瑶族人民在山坡上的生产生活环境。

长鼓舞的另一特点是“曲”、“拧”,每次换位的姿态都必须保持“曲”的线条,拧身而过,长鼓贴身而舞,动作不能过大,必须非常紧凑严紧。

长鼓舞的音乐以唢呐为主,辅以奏鼓。据场地和时间的区另,分为“大吹大打”、“小吹小打”。大吹大打一般用于还盘王愿时而舞,以两支唢呐主奏,用大鼓、大锣、大钹、挽锣、钞等打击乐配合,庄严隆重。小吹小打多用于喜庆等场合,亦以两支唢呐为主奏,用小鼓、小锣、小钹、挽锣、抛锣等打击乐配合,显得热闹活泼。其曲牌两者通用。唢呐音色清脆,悠扬悦耳,增添了长鼓舞的喜庆色彩。

长鼓舞是瑶族最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2008年收录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同时成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产保护对象,2007年瑶族长鼓舞,被推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长鼓舞记载着瑶族的历史,它架起了瑶族和各民族的友谊桥梁。作为瑶族的一名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把瑶族长鼓舞传承和发扬下去,让它的魅力永远绽放。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江华民族歌舞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