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耐药率。 方法 以2家综合性医院和该院为研究中心,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2 480例,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并对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22%,其中I类切口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1.60%,II类切口发生感染52例,感染率为3.65%,III类切口发生感染16例,感染率为5.23%,各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1(a)-0018-03
The Change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Surqic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General Surgery
TAN Li-xia
Qinhuangdao Fu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huangdao, Hebei Province, 06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fection with the incision infection affer surgical opera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data of 24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pre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The inf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analyzed, and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was 3.22%, of which, type I incision infection occurred in 12 case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60%, type II incision infection occurred in 52 case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65%, type III incision infection occurred in 16 case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5.23%,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between various types of incis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General surgery; Incision infection; Pathogenic bacteria;Drug resistance rate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中较为多见,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外科手术的部位感染率为4.00%,在所有外科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在8.00%~40.00%之间[1]。病原菌的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率随着临床上抗菌药物及抗生素的滥用,而出现不规则的变化,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因此对病原菌种类的检测及耐药率的分析,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在该次研究中,该院通过对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普通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率的分析,来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2家综合性医院和该院行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2 480例,其中男性患者1 485例,女性患者995例,年龄在5~80岁,平均年龄(38.63±5.82)岁,手术时间在47~445 min,平均(88.42±42.73) min。I类切口发生感染12例,II类切口发生感染52例,III类切口发生感染16例,感染切口不在此次调查范围之内。
1.2 方法
该研究对患者的病历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查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疾病、手术后有无发生感染及病原菌类型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调查统计患者手术实施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对不同切口类型的感染情况、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点、细菌耐药率的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
病原菌监测及药敏实验:手术结束后住院的患者发现切口发生感染的症状时对切口局部的分泌物进行采取,并在巧克力平板、血琼脂平板接种在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两天后对优势菌落进行观察,并对病原菌的分型进行初步的判断,然后将菌落提取到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中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操作过程均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与之相关的操作标准进行[3]。
其观察标准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进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情况及不同切口类型的感染情况对比
在选取的2 48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8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22%,其中I类切口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1.60%,II类切口发生感染52例,感染率为3.65%,III类切口发生感染16例,感染率为5.23%,各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各类切口类型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2.2 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构成比
在80例切口发生感染患者中,其中有58例的切口分泌物检测出病原菌,所占比例为70.00%,分离出菌株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构成比为60.61%,革兰阳性菌24株,构成比36.36%,真菌2株,构成比3.03%。见表2。
表2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构成比
2.3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分析
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类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此种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表3 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分析[n(%)]
2.4 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分析
在耐药率的分析中得出,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及青霉素G的耐药率较高,见表4。
表4 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分析[n(%)]
3 讨论
患者在行普通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屏障被破坏,形成人为的创伤,使得病原菌进入机体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危险性[4]。有相关研究显示,手术时间越长,切口尺寸越大,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发生率也越大[5-6]。由临床数据表明,普通外科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4.00%,该次研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3.23%,基本符合。由该研究结果还得出,I类切口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1.60%,II类切口发生感染52例,感染率为3.65%,III类切口发生感染16例,感染率为5.23%,各类型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据以往研究报道,革兰阴性菌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约占50%以上[7-8]。在该组研究中,在选取的248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80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22%,其中有58例的切口分泌物检测出病原菌,所占比例为70.00%,分离出菌株66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构成比为60.6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高,与相关报道一致[9-10],格兰阳性菌的构成比为36.36%。在此病原菌的鉴定中,真菌也有发现,这可能是在选取的患者中存在体质较差的患者而使得菌群失调引发的。在药敏试验的结果分析中发现,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类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这说明这几种药物对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已经无显著效果,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这说明革兰阴性菌对这几种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切口感染治疗时优先选择。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及青霉素G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等的耐药率为0.00%,敏感性较高,但万古霉素等药物的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多,在临床常不建议使用此药。因此在对切口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时既要考虑药物的敏感性,又要考虑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革兰阴性菌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治疗药物选择时应选择敏感性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提高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并能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从而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喜军,肖羡禹,陈松,等.65例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及其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11-412.
[2] Pasquali S K,He X,Jacobs M L,et al.Hospital variation i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out come after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3,96(2):657-663.
[3] 孙晓林,宋展,于桂青,等.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262-1264.
[4] 王敬华,虞培娟,王守立,等.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21(24):5101-5103.
[5] 梅江盛,马利亚,罗海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4):264-275.
[6] 黄政渊,薛超荣,陈文轩,等.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5):1116-1118.
[7] 杨玉波,关铁军,王斌,等.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83-185.
[8] 黄迪君,倪红红,陆玲玲,等.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163-6164.
[9] 果丽明,齐小敏,冯建科,等.手术切口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MBLs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10):936-940.
[10] 余健雄.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1):4023-4025.
(收稿日期: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