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君臣之义与骨肉之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君臣之义与骨肉之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孙权杀了自己的儿子。

孙权晚年废了一个儿子的太子位,赐另一个儿子死。这两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罪行。他只是听信谗言说太子对他不孝;而另一个儿子则培植自己的势力要与太子争位。

读《三国志》,在我的印象中,孙权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他对待自己的下属很有人情味,而且赏罚分明。怎么落到自己儿子的头上,他却这样背离人之常情,连“老虎”也不如呢?

我们且看看他对待别人儿子的态度。

大将凌统病亡,两个儿子只有几岁,孙权把他们养在宫中,像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有客人来时,他就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我的两个虎子!”到他们八九岁,孙权派专人教他们读书,每10天让他们学习一次骑马,并封长子为侯,后来还把凌统的旧部交给他们带领。

刘基是敌人刘繇的儿子,孙权却特别喜爱他,对他恩宠有加,简直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

对部下甚至敌人的子弟尚能如此,对自己亲生儿子又怎会那样绝情呢?

这两种现象看起来是完全矛盾的,但它们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其实人本来就很难简单说清,更何况孙权这样复杂的人物!

孙权是一个完全政治化了的人物,在我看来,这是解释他矛盾现象的关键。

所谓完全政治化,是说他把自己完全投入到帝王之业中,吴国就是他的生命,他的自我,他的一切,此外的自我不复存在。

这样,可以把他对臣下和儿子的态度归纳为两句话:他视君臣之义骨肉之亲;他视骨肉之亲为君臣之义。

他对待那些功劳卓著的臣下,确实亲如骨肉,充满着真诚的感情。因为在他看来,他们为吴国所作的一切,也就是为他所作。他视吴国为一个大家庭,这些贤臣良将就是他的最好的孩子。他怎能不好好对待他们?

他对待自己的儿子,首先是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入手。他处置了两个儿子,主要不是个人感情在起作用,而是从吴国的长治久安考虑。看到国内众大臣分为两派,分别拥戴两个儿子,他怕自己死后吴国会分裂,落个亡国贻笑天下的下场,于是作了决绝的处置。

由对两个儿子处理的轻重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从个人感情角度讲,他应该更恨太子孙和一些,因为孙和对他不孝(他自己这样认为);而鲁王孙霸则未闻有这样的过错。但他只废了孙和的太子位,而赐孙霸死。因为在他看来,孙霸在内部争位,对吴国内乱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不处死他不足以消除这种危险。

作为一个父亲,我想,孙权在作这种处置时心里一定很痛苦,但他无可奈何,又不能不这样做。这是他的人生悲剧。

在处理亲属与非亲属部下的关系时,孙权同样坚持这一原则:视君臣之义为骨肉之亲;视骨肉之亲为君臣之义。

孙皎是孙权的堂弟,随孙权征战,屡有战功,而且轻财仗义,善于交结,在战争中注意爱护老百姓,不扰民,因此归附他的人很多。

他曾因小事与甘宁争执起来,闹得不可开交。有人劝甘宁罢手,甘宁不服说:“臣子都是一样的,孙皎虽然是孙家公子,怎么可以以这种身份欺负人?我现在遇到主公这样的英明之主,应该努力为他效命,来报答他对我的恩德,但我不能随着世俗的观点向孙皎这样的贵公子屈服。”

孙权听到这事后,给孙皎写了一封长信,严厉责备他。

他首先从自己谈起:“自从我与北方政权(指曹操)为敌,已经有十年了,刚开始与对方对抗时年龄还小,而现在我已经有三十岁了。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不仅仅指治五经。我交给你精兵,委任你担当大任,都督诸将于千里之外,是希望你能够扬威於北方,并不是要你去逞个人意气的。”然后严厉责备他:“最近听说你与甘兴霸(即甘宁)饮酒,因酒发作,侵犯欺凌了他,他要求吕蒙来处理这个事情。甘兴霸此人虽然粗豪,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他是一个有胆略的大丈夫。我亲近他,不是对他有什么偏私。我亲近和喜爱的人物,你却疏远和憎恨;你所作的事情每每与我相违背,这样能够长久吗?”孙权教训他说:“只有态度恭敬而行为朴实,才可以管理老百姓;仁爱待人而宽宏大量,才可以获得众人的拥戴。你连这两点都不知道,怎么可以远在外地都督军队、抵御敌寇、救济国难呢?你眼看着就要长大了,将来还有更大的重任,上有远方瞻望的视线,下有部曲朝夕相从,怎么可以任意而为,大发盛怒呢?”最后孙权充满感情地说:“人谁无过,贵其能改,你应该反省以前的过错,深刻地谴责自己。所以现在烦请诸葛子瑜(即诸葛瑾)再次传达我的意思。临书感怆,心悲泪下。”

孙皎接到孙权的信,上疏表达自己谢罪之意,并且主动去向甘宁赔礼道歉,他们成了好朋友。

当自己的亲戚与其他部下产生矛盾时,孙权不是偏向着自己的亲戚,而是严格要求他们,对其他部下则采取宽松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能够获得众人的拥戴。

吕蒙奔袭南郡时,孙权本来打算让孙皎和吕蒙为左右部都督,吕蒙对孙权说:“如果主公认为征虏将军(即孙皎)有能力,就应该用他;如果认为我吕蒙有能力,就应该用吕蒙。以前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共同攻打江陵,虽然军务由周瑜决定,程普自恃老资格,而且都是都督,这样就与周瑜相互矛盾冲突,难以和睦相处,差点坏了国家大事,这是可以作为前车之鉴的。”孙权听后一下子明白过来,向吕蒙表示道歉说:“我决定由爱卿你一人为大都督,而命孙皎负责后续部队。”在以后擒获关羽、平定荆州的过程中,他们两人合作得很好,而孙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里孙权用人不是根据关系的亲疏,而是根据他的实际才能和作战的需要。

孙氏家族的人犯了事,孙权一样治罪。孙辅是孙权的堂兄,曾帮助孙策平定三郡,抗拒袁术,讨伐庐江太守刘勋,身先士卒,多有功劳。孙权掌管江东事务后,孙辅担心孙权不能保守江东,趁着孙权出行到东冶期间,暗中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愿意投诚。送信者向孙权告发了孙辅。孙权回到都城,假装不知道这件事情,与张昭一起去见孙辅。孙权对他说:“兄长是不是厌恶了这种安乐的生活,为什么与外人结交?”孙辅不承认有这种事。孙权将孙辅写给曹操的亲笔信交给张昭,由张昭拿去给孙辅看,他羞惭万分,无话可说。于是孙权将孙辅的亲信全部斩首,把他手下的队伍分开给其他将领带领,将孙辅流放到东部一个偏僻的地方关押起来,一直到他数年后病死。

不仅亲戚,就是自己的亲弟弟犯了事,孙权也一样严惩不贷。他的弟弟孙朗(有的史书写为孙匡,据考证有误)曾任定武中郎将。曹军出洞口进攻吴地,吕范率军抵抗。这时孙朗下令放火,烧毁了大片茅草,导致军草缺乏,影响作战。由于他是孙权的弟弟,吕范不能自己处置,就派人把孙朗送回都城。于是孙权将孙朗免了职务,终身不再使用。这一处罚应该说是严厉的。

视君臣之义为骨肉之亲;视骨肉之亲为君臣之义。这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孙权的多情在这里,孙权的无情也在这里,相互结合构筑起一个复杂多面的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