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在教育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针对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需要,同时无法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本文提出构建云计算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一个易于分类、存储和共享的资源统一管理及服务体系,面向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提供优质资源供给服务,从而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教学资源体系发展规划要求。
关键词:云计算;教学资源;数据挖掘;优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55-03
引言
随着教育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高校存在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制约局面,传y的教学资源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同步的需要[1]。许多高校针对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课件仍然采用传统的录播系统来完成录制工作。一方面存在专业录播造价高、数量少、课件录播时交互少、录播环境不适合教学场景等问题[2],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有限;另一方面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也缺乏一个规范的、统一的存储、管理和利用机制,不利于校内教学推广,学生也没有便捷的手段能够在课下共享、学习这些资源[3]。
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提供一个易于分类、存储和共享的资源统一管理及服务体系,面向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提供优质资源供给服务,存储于平台中的教学资源都支持跨时空的访问,对于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分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该平台可以形成便于分享的教学资源服务体系,要能够体现出教育信息化和社会进步的特征,能够适应教育部提出的教学资源体系发展规划要求。
一、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设计方案
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构建,整体上首先要考虑成本、时间、技术及实用的基本原则[5],同时遵循统一规划、具体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标准统一及数据开放的策略。首先要保障平台的可行性、技术可靠性、系统易用性及用户的可维护性[6];同时要保障平台的可扩展性、可伸缩性以及持续服务支持的能力,依靠平台的可扩展性[7],可以将学校内部分散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上行为管理系统及一卡通管理平台统一整合起来,在系统内部可以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系统之间基础数据共享,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1.实用性原则
从教学管理的具体需求出发,在构建资源管理平台的总体方案和基础硬件规划上充分考虑实用功能、减少总体成本。
2.安全可靠性原则
该平台提供给师生大量的优质资源,让师生能轻松自如地访问和建设教学资源,帮助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同时需要以行业领先的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以健壮的系统性能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用户操作简单易用原则
平台设计根据简单易用的原则,同时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为导向[9],根据不同用户的操作需求,分布对系统架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使系统在安装、升级、用户操作等方面达到简单易用、操纵简便。
4.平台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和规划依托当前主流先进技术,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结构[10],在保障满足学校现有需求的同时,也支持后续的扩容和平滑升级,具备优异的可扩展能力。
二、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构建
1.总体架构设计
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分为数据源、分布式教学资源存储中心、数据挖掘分析、数据资源访问接口以及数据资源利用五部分,如图1所示。该平台将学校各种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高校内部的教学资源云。可以面向全校师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管理的优质服务。
2.构建云计算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基于教学云中心,将高校所有教学资源组成一个个网络节点,形成云计算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整合了分散的教学资源、学籍管理平台数据资源、图书管理平台、学工系统、招生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平台,将学校各分散的系统中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数据采集、过滤、清洗及转换机制,存储在分布式教学资源存储中心,形成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供学校不同用户通过数据资源访问接口进行访问。
云计算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管理可以将学校分散的教学资源、分散的管理和服务、分散的设备设施和运行维护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符合互联网特征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11],从而响应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转变的要求。
3.建设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交互的手段越来越便捷和智能,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形势下的要求[12]。而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外延就是提供了基于互联网思维师生互动的课堂形态,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支持多形态的教学课堂,不仅支持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师生交互式的课堂,更是通过云计算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转课堂”,提供了当前高校迫切需求的互联教学环境,对于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此外,云计算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用先进的互联教学思维,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互动手段少、互动模式僵化的问题[13]。不仅提供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互动功能,还可以通过传统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实现师生间的课题联动、分组讨论、交互解答、专题发言、学习评价、复习指导、团队协作等先进的教与学方法互动。
4.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涉及教师和管理者的教学全生态圈
云计算模式下的教学资源管理可以构建学习生态圈、教学生态圈、管理和服务生态圈,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覆盖管理者、老师、学生之间的全生态圈的教学模式。其如图2所示。
(1)学习生态圈:为学生提供课件资源管理、电子课表推送、智能签到、课堂点评、课程点播、笔记分享、师生互动等多种业务和服务,贯穿学习者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方便学习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
(2)教学生态圈:为教师提供常态教学资源积累与分享、备课指导、课表推送、教学资源管理、签到考勤、考试测验、师生互动等多种业务和服务,贯穿教师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工作全过程,形成完善的教学生态圈。
(3)管理和服务生态圈:为管理者提供教学资源管理、电子课表管理、考勤管理、资产管理、消息通知服务、教室管理、教学评估、运行维护服务、大数据分析等业务管理和服务手段,围绕整个教学工作的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建立便捷、智能、高层次的、互联网化的管理生态圈。
三、构建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意义
1.适应当前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4]。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一方面顺应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满足未来教学工作业务需求;另一方面创新了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促进了科研与教学互动,对于提高未来人才培养能力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
2.帮助学校建设完善的互联网教学生态体系
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限于设备的集成和功能的拓展,为了使用而建设,生命周期短,不能够满足教学工作持续更新的要求[15]。但云计算的思维引导教学信息化工作的体系化建设,把分散的教学资源作为一个个互联网节点,围绕教学这一主干,形成覆盖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等不同人员之间的健全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使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以生态链的形式不断地迭代业务、刷新服务,满足按需交付的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要求。
3.具有更高形态、更强交互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创新性将传统教师讲授转变为多形态的交互教学模式[15],不仅能够实现设备与教师课件的交互,更支持教师和学生利用自有的智能移动终端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无线投屏、双屏互动、屏幕共享,并支持由教师来进行无线投屏的权限控制。除此之外,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也支持教师的课前云端备课和课前指导,支持学生课后的作业辅导和问题交流、讨论,支持课堂的教学评价和课后的课件、笔记分享,支持云端社区的教学互动和学习圈的构建[16]。提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更高课堂教学形态,提供了更强交互能力的课上、课下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4.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
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紧紧围绕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以服务师生为目标,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分析,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帮助管理层科学管理,服务师生并产生更高效能,智慧融合整个高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资源要素,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性、革命性发展。
四、结论
高校在教育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制约局面,本文提出构建云计算模式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思路。进而提供一个易于分类、存储和共享的资源统一管理及服务体系,通过该平台可以向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提供全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存储于平台中的教学资源都支持跨时空的访问,对于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分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该平台能够体现出教育信息化和社会进步的特征,能够适应教育部提出的教学资源体系发展规划要求。
参考文献:
[1]冯登国,张敏,张妍,徐震.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3).
[2]黄毅,李肯立.一种面向云计算的任务-角色访问控制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11(3):13,17.
[3]李凤华,苏芒,史国振,马建峰.访问控制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子学报,2012,12(4):24-26.
[4]谢怡,王航,刘新瀚,陈梓洋,孙知信.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读取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3).
[5]邓集波,洪帆.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J].软件学报,2013,23(2):13-14.
[6]初晓博,秦宇.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分布式使用控制系统[J].计算机学报,2010,24(3):54-57.
[7]林果园,贺珊,黄皓,吴吉义,陈伟.基于行为的云计算访问控制安全模型[J].通信学报,2012,16(4):25-29.
[8]周文琼,王乐球,郑述招.云环境下的数据库扩展策略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3).
[9]吴丽,余文春.基于多服务器最优配置的云计算利润最大化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5).
[10]余骏,肖健,于策,孙济洲.分布式文件系统本地数据访问的优化[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5).
[11]洪亮,陈继明.移动云计算中基于信息匹配的资源分配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3).
[12]林碧英,王艳萍.基于Hadoop的电力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J].计算机应用,2014(9).
[13]刘月.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关键技术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4).
[14]于红岩,岑凯伦,杨腾霄.云计算平台异常行为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15(5).
[15]边根庆,高松,邵必林.面向分散式存储的云存储安全架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6).
[16]毛剑,李坤,徐先.云计算环境下隐私保护方案[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