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型时期辽宁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及质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效均衡协调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的特性出发,界定经济增长质量,构建适合辽宁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11年经济增长质量状况,提出了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质量指标体系 质量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28-02
一、问题的实质
辽宁的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遇到资源短缺、竞争力薄弱、成本提高等问题,客观要求转型。在经济增长方式处于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质量是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效均衡协调性、适应性、安全性、持续性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特性,也是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特性所在。首先,稳定性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第二,有效均衡协调性主要是经济结构的协调,现阶段人口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的协调是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方面。第三,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经济发展必须具有适应性,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正确认识不确定性因素,把握发展的主流,提高应变能力。第四,安全性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实现的保障,在安全的经济环境下经济才得以发展,降低干扰性是安全管理的根本任务。最后,持续性是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管理工作要做到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两型”社会的根本要求。
二、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构建
经济增长质量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与经济增长数量一起产出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组固有特性的程度,这种程度表现在:经济增长稳定性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经济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改善以及环境的可持续,从而使经济增长得以改进的经济状态。本文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效均衡性、协调性、适应性、安全性及持续性出发,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试图通过该指标体系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做全面的评价。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稳定性反映经济波动状况,采用指标为波动经济波动率、通货膨胀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均衡协调性反映经济结构,指标包括工业化率,第一、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投资率,消费率,存款余额/GDP,贷款余额/GDP,进出口总额/GDP,城乡收入比,泰尔指数,适应性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安全性体现经济保障,选用人均教育程度、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为评价指标。持续性实质是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条件,评价指标为单位地区的生产总值能耗及生产总值电耗、单位产出大气污染程度、单位产出污水排放数、单位产出固体废弃物排放数。
(二)指标说明
(1)在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性指标中,经济波动率是对经济增长率波动的度量。(2)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均衡协调性指标中,工业化率=非农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第一、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投资率=资本总额/GDP;消费率=消费支出/GDP;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采用王少平等研究中的定义和公式。(3)在经济增长质量的适应性指标中,资本生产率=当年资本存量/当年 GDP;劳动生产率=当年劳动力人数/当年GDP;全要素生产率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进行估计。(4)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持续性指标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耗量/GDP;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电力消耗量/GDP;单位产出大气污染程度=工业废气排放总量/GDP;单位产出污水排放数=工业废水排放总量/GDP;单位产出固体废弃物排放数=工业废弃物产生量/GDP。另外,对于某些年份数据的缺失,可以通过OLS进行回归填充。
(三)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的单位不同,不可进行简单相加,不能直接进行计算,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为:正指标不作处理,逆指标均采取倒数形式,适度性指标采取标准化处理方法。
三、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测算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基础指标在固有特性指标中的权重,并根据相应权重合成含义特性指标指数,进而根据同样的方法得出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
主成分的统计信息包括各个维度按大小排列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增长质量的稳定性、有效均衡协调性、适应性、安全性、持续性5个含义特性指标的第一主成分综合原始数据信息的解释能力很强,其中安全性和适应性等维度的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2.687%、87.876%,已经超过了一般要求的85%。因此采用第一主成分分析具有很强的合理意义。
利用SPSS16.0软件做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可得各基础指标的第一主成分系数,再计算各基础指标的权重。其计算过程为:首先,根据协方差矩阵生成各含义特性指标的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及每个含义特性指标下基础指标对应的因子向量;其次,计算每个含义特性指标的第一主成分特征根的开平方根,再用每个含义特性指标下基础指标对应的因子矩阵除以相应含义特性指标的第一主成分的开平方根则得商向量即为基础指标对应权重,再以同样的计算方法分别确定5个含义特性指标对应的权重向量,再以同样的方法获得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各基础指标及含义特性指标的第一主成分系数向量和权重。利用的基础指标及相应权重,可以计算经济增长质量5个含义特性指标的时间序列,最后根据每个含义特性指标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与因子得分后的乘积和即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最终可得2000―2010年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分别为-0.811,-0.502,-0.556.-0.437,-0.380,-0.102.0.188,0.540,0.990,1.202。
质量增长指数表明:2000―2010年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由2000年的-0.811上升至2010年的1.202,其中稳定性、有效均衡协调性和安全性及持续性也都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5个指标均有正负值,说明在之前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稳定极弱的经济状况,使得指标对经济的贡献为负。但是在近3年,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开始有了好转,各指标对经济的贡献均为正。
四、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性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波动较大,在2000―2010年的考察期内稳定性指数有正有负,且在2008―2010年间的稳定性波动幅度趋于稳定。由于构成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基础指标均为逆值标,从基础指标对应的权重可以看出,经济波动率、通货膨胀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影响经济增长波动的重要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波动影响较大,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经济波动率和通货膨胀率。辽宁省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工作方面需要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在降低物价水平的过程中,适度控制经济增长幅度。
2.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均衡协调性
经济增长的有效均衡协调也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均衡协调性表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上。辽宁省的经济结构在2000―2007年指数均为负,且波动性不大,接着由2008年的0.638迅速上升至2010年的1.195,说明辽宁省近几年来越来越重视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变化指数上升1单位,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就增加0.492个单位,经济结构逐年改善从而提高了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基础指标对应的权重可以看出,消费率所占的权重为0.391,是该含义特性指标对应的基础指标所占权重最多的。对经济结构优化有促进作用的指标还有第二产业比较生产率、存款比例以及工业化率,它们在考察期内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推动了经济增长结构的改善,但是第一、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逐年下降,表明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同时城乡收入比例和进出口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辽宁省城乡收入差距在减小,辽宁省的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大。
3.经济增长质量的适应性
辽宁省经济增长的适应性逐年上升,结合经济增长的适应性权重,可以看出在考察期内,经济增长的适应性是限制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基础指标看,2000―2010年辽宁省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约是2000年的2倍。而劳动生产率却在考察期内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从而决定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权重还是为正的。可见辽宁省要提高对经济增长的适应性,需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就业人数。
4.经济增长质量的安全性
经济增长的安全性表现在经济保障上,经济保障是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因素。计算结果显示该指数对应的权重的绝对值很高,但是时间序列变化使其在考察期内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受基础指标变化的影响:受教育程度、恩格尔系数及住房面积都是影响经济保障的重要因素,其中城镇和农村的家庭住房面积呈现上升趋势,而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均为逆值标,二者原始数据表现出下降趋势,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在逐渐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限制了该基础指标对经济保障指数的贡献程度。
5.经济增长质量的持续性
生态环境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发展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持续性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电耗及单位产出大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数来衡量。经济增长持续性的权重最高,说明持续性是辽宁经济增长质量重要的决定因素。在所选的基础指标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电耗以及单位产出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数对经增长的持续性影响较大,其权重均在0.47以上。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促进工业化必须重视环境改善,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改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000―2010年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质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有效均衡协调性、持续性等含义特性指标下表现出的经济结构和环境约束对辽宁经济增长绩效显著,而在经济波动、资源利用和经济保障上还存在问题。政策建议如下:
1.减小经济增长波动
稳定经济增长,通过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扩大就业,根据全省产业发展特点,结合产业布局,合理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性劳动密集性产业及相关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扩大经济规模和就业容量,进一步完善各项金融、财政、税收政策扶植就业;再者,稳定物价使整个辽宁省经济波动的稳定性维持在合理水平。
2.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通过加快重工业化的装备制造业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科学适用的人才培训体系,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动力。另外,建立高层次的人才市场,通过信息共享机制使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配置符合经济发展需要。
3.加大经济保障
不断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居民个人进行直接补贴,增加居民的收入渠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收能力;提高廉租房及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量,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宿条件,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7.
[2]温诺・托马斯等.增长的质量[M].增长的质量翻译组,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3]肖红叶,李腊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明[J].统计研究,1998(04):8-14.
[4]陈浩然.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
2004.
[5]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04).
[6]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08(02):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