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惠民生促和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惠民生促和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大民生工程”“十件民生实事”“3+X”专项监察模式……秉承民生优先、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理念,黔南州扶贫开发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黔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7.15亿元增加到100.45亿元。全州九项重点民生类支出从94.62亿元增长到237.27亿元。五年民生累计投入846.76亿元,年均增长20.19%。

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黔南州严格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出台“1+9”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强力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和卫生、教育和就业、美丽乡村建设、“三山”贫困地区、互联网+惠农增收、金融精准扶贫和社会扶贫等9项精准扶贫行动计划,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为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群众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黔南州通过树立精准扶贫理念,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了支持三都自治县同步小康和毛南族、仫佬族率先小康等政策,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8.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8.24%。

30年来,黔南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3.32亿元。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全州累计解决173.61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减少122.16万贫困人口,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03个贫困乡镇实现省级“减贫摘帽”。

保障和改善民生,黔南州努力填平弱项,补齐短板,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幸福黔南”的认同感极大提升――

教育体系日益完善。通过大力推进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建立布依语与汉语、苗语与汉语等6个省级双语和谐环境建设示范点和5个州级双语和谐和双语教学示范点,既有效地减少了因学致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截至2015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2%,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6.5%,高等在校生人数也从2010年的2.1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5.53万人。

医疗体系覆盖城乡。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三医联动”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州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从建州初期的14个卫生所,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各级各类2821家;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15270人;新农合覆盖人口总数达326.65万人、参合率98.25%,医疗卫生事业向全面保障人民健康转变。劳动就业灵活多样。通过完善就业体系,就业渠道不断多元化,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十二五”以来,黔南州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5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911元和8047元,年均增长13.8%和15.6%。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黔南社会保险实现“社会覆盖”,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覆盖”。已建成养老、精神病人、儿童、救助管理各类福利机构271个,其中养老机构252个,社会养老床位1.6088万张,初步形成“1111”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黔南州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中探索实施“5531”社会治理模式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112”模式,形成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社会治理模式。

惠民生,促和谐。通过共享改革红利,筑牢幸福之基,一幅动人的“幸福黔南”画卷正徐徐展开。(责任编辑/任廷会 图表设计/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