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习作插上课外阅读的“翅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习作插上课外阅读的“翅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呼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阅读与作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大量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中获取知识,感受到作品的语言文字美,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加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及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生作文;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1-0116-02

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说过:“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生的精神打底。”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道出了博览群书的积极意义。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铺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而教材中短短几十篇文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一、广泛课外阅读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奠基

习作就是说话,文章可以给人们描述一件件事情,可以向人们刻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可以为人们呈现出一处处壮丽的景色,也可以给人们介绍一件件精美的物品。

阅读与写作都是围绕语言文字的活动,它们之间是相通的。阅读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习作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想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就要吸收语言文字的精华。因此,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重要,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这样就能从中吸收更多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个人读的书越多,积累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就越丰富,写起作文来就会越容易。

二、扩大语言积累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添翼

博览群书,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学写作文的好方法。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要想拥有丰富的知识,就必须借助于课外书籍的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就要广泛接触各种知识的文章,自然科学知识、历史故事、童话故事……都要涉及。博览群书并不是说读书可以不选择,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适于自己自身发展要求的书读,这样才能更多更有效吸取养料,为习作服务。

要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化为学生所有,除了用心领会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脑中的积蓄多了,就会将文中的语言逐渐地与平时的生活相融合而成为自己的语言。

多读课外书籍,另一个重点是要提高阅读的速度。提高速度,并不否定读书的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究读书的速度快,阅读量多,这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理解,培养能力。速度提高了,自然就能少花时间多读书,无疑掌握的知识也将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接触提供到大量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范例,使学生们从课外作品中得到启示,获取素材;同时,在阅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文学美,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的知识更趋合理化、丰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下笔成文就不难了。

(1)小学生最爱听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对学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结合晨会、班队活动时间,讲些故事,然后因势引导,让学生知道,老师讲的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只要去看书,就会认识许多善良美丽、勤劳勇敢、聪明机智的故事人物;就会知道许多有趣感人的故事;就能掌握许多课外知识,从而使自己成为聪明有学问的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积极做好导读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动情地朗读一个个精彩的小说片断或是一篇篇散文佳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是节选自某一本书中,赏析完一篇课文,在学生兴趣浓厚、意犹未尽之时,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学了《太阳》、《手上的指纹》等文章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普读物……以此激发学生对这些读物的兴趣,即使课内外互相促进,又超越教材、学科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自在轻松。

2. 培养学生专注的阅读

阅读课文书不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细嚼慢咽”,细细体味。只有高水平的读书质量,才能为习作打下基础。因为课外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材料,了解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多动笔,对文章中精彩的词语、句子、片段圈圈画画,做个记号或摘抄下来,便于平时作文练习时借鉴。

阅读时光靠眼睛看还不行,时过境迁,容易淡忘,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动脑思考的习惯。“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如果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不动脑筋地细心加以理解,收获必然不大。动脑思考要边读边思考,想一想这本书或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这篇文的原因何在?熟读精思了,才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了解才会积累下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3. 引导学生深入地品读

课外阅读不乏名家佳作,作品丰富多彩。老师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走近经典文学,与文学大师对话,用心灵去阅读,用思想去感悟。让学生精读课外作品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认真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积累、理解、运用,从中学习语言的丰富表现方法,学习语言的规律,体会文中的语言美,培养感受语言的能力,潜移默化地融名作佳句到自己的语言中去,不断地在头脑逐步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材料。

熟读成诵。利用小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的特点,把那些精彩的片断,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到复述直至把知识记在脑中,朗朗上口,成为学生们的储备和财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读写整合融汇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丰翼

习作教学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仿与创结合的规律”。仿就是模仿,创就是独立写作。模仿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小学生从不会书面表达,经过模仿效法范文的写作方法,逐步掌握书面表达的要领,把范文的表达技能转变为自己应用自如的表达技能。“仿”好像是一座桥梁,学生通过照猫画虎的“仿作”达到独立写作的彼岸。从仿到创,仿是条件,创是结果。学生在模仿时,可以充分利用范文进行字词句篇的基础练习,多方面的借鉴、揣摩范文的结构方法、表达方式,较快地提高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及叙述描写等习作能力,为创造性地独立习作打好基础。因此,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仿作”需要的范文,让学生接触到大量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范例,从中获取知识,感受作品的语言文字美。

实践告诉我们,凡是语言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多是因为书读得多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