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家长和幼儿教育者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心理健康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理论,为幼儿教育、保健和发展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策略研究

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实施早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奠定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健全心智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和家长对于幼儿成长期间的学习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也日益攀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语言的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语言的发生及发展反映着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幼儿的语言水平标志着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又影响着幼儿的语言发展进程。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所必需的,而且在其他心理活动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幼儿获得语言,被看成是幼儿社会化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1.促进行为和语言的社会化进程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完成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幼儿社会化行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促进社会化进程的作用。

2.促进语言兴趣的提高

听和说的兴趣、自信和主动程度都有赖于语言听说能力的提高,而幼儿一旦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就会主动寻找机会去游戏,进而去听和说,语言的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

二、感觉和知觉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位置

感觉和知觉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幼儿其他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运用这些特点和规律促进幼儿的发展,才是心理学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一)设良好的感知环境,提供丰富的感觉信息

成人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孩子生下来就有了迫切想要了解周围环境的需要,当幼儿的母亲或任何一个别的大人与他们交谈时,他们若是看不见大人,一些幼儿就会用哭闹表示反抗,因为此时他已经能将视觉和听党联合起来,如果他的视线内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幼儿就会大哭起来。快到4个月的幼儿会对着成人微笑,能用眼睛寻找发声的物体。因此要在幼儿的小床或摇车上挂几个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发响的玩具,有利于幼儿视觉的发展,但是这些玩具不一定总放在幼儿眼前,以免形成习惯,让幼儿的视力得到休息,同时能自由地环视周围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发展特点为依据,设计适合幼儿的感觉训练活动

幼儿阶段是幼儿感知觉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感知能力相继形成,在感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够给予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是进行训练的重要的依据。例如,针对幼儿不同时期视觉的发展特点,我们要考虑提供给幼儿的玩具、图书的大小、颜色、质地等。幼儿掌握形状、颜色、方位等都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性和顺序性。这些都为我们设计教育活动提供了依据。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之中

以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与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之中。在幼儿的活动当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时,就有一个责任心培养问题。每次活动前,我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孩子能把玩过的东西整整齐齐的放回原处,但有的孩子还没有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那些能够整整齐齐收好玩具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拾玩具的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在户外活动时,我通过“学做”“滚地雷”“走独木桥”的游戏,培养胆小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又如,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个孩子,多鼓励,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克服自卑的心理,帮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个性与群体的关系,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再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进入区域进行自主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我把心理健康的目标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拟定出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四、情感教育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情绪情感对幼儿的认知活动也起着或推动、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不论感知还是注意、思维、想象,都受其情绪的很大影响,受其制约、调节。比如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忆。如在医生那里接种时,感觉特别难受的孩子比其他感觉较轻的孩子更能记住这一件事。

同时消极的影响会削弱幼儿对更广阔环境的信息编码。大多数机能主义者认为情绪和认知的关系是双向的。迈克尔・路易斯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早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下半年就出现了这样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迹象。他们训练8个月大的孩子拉一根与手腕相连的绳,只要拉动就会放映笑眯眯的幼儿的幻灯片,同时播放幼儿歌曲。根据面部表情,研究者看到了当孩子发现结果后的兴趣、快乐和惊讶的增强――这种反应正是孩子学会一种新的技能后的喜悦。在紧接着的一段短暂时间内研究者未强化这种联系,即当孩子拉线时没有这种有趣的刺激出现,孩子的情绪反应迅速变化,大部分孩子表现出愤怒,有一些表现出伤心。当这种可能性恢复时,在前一阶段表现出愤怒的孩子再一次兴趣盎然,激动万分,急于拉绳子以产生这样的刺激。相反,伤心的孩子退缩了,表现为不再那样努力拉绳。情绪与认知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两者同为掌握技能的结果,并同为孩子下一步学习的方法和基础。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但是幼儿的心理发展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因此,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傅兵、欧晓霞:《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卷) 济南出版社 2001年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