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范围也在持续扩张。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一种合租要表现形式,整体地面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存在较高要求。要想使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并实施有效控制,则应对整体地面施工中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实施全面掌握。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要求

整体地面的施工不同于结构施工,其对混凝土的配料有着特殊的要求,整地体面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选择凝胶材料与细骨料。凝胶材料要求必须能够达到设计的密度、刚度、结合度、致密度等,细骨料则必须经过筛选、清洗等过程以使细骨料与凝胶材料能够达到紧密的胶着度与结合度,以满足整体地面施工规范的要求。

1.凝胶材料

凝胶材料的选择对于整体地面工程的施工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凝胶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地面的刚性、稳定性、平整性与抗裂性。在实际的整体地面施工过程中,我们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不但水化热相对较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早强性,可以满足整体地面施工的技术要求。目前我国等级较高的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选用这种凝胶材料,对于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一般要求其应大于等于33MPa。如果采用低于这个强度值的水泥可能在初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地面起灰、起皮等现象。无论最终选用了哪一种凝胶材料,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规范与设计要求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尤其是混凝土的集料的配比与搅拌等工序必须按部就班,扎扎实实进行,把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道工序之中去。正式施工之前必须在实验室中使用专用的实验工具对几种预定的施工方案与几种预定材料及其不同的配比等分别进行对比实验,在验证的过程中优中选优,只有经过充分验证过的较为科学、合理的配比才能最后应用到施工实践过程中去。施工现场必须设立称量工具,对水泥、细骨料等严格按照配比进行称量,用水量也要使用自动化的注水设备,在初始化具体的数值以后,由自动化注水设备自动注入合适的水量之后即自动关闭阀门。科学的计量是科学施工的根本保证,否则就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均匀裂缝、气泡等不应该出现的质量问题。搅拌过程与各种材料的添加顺序以及搅拌的时间都必须按照设计标准与施工规范进行,不得擅自变改,以确保获得的混凝土符合施工等级的要求。只有上述的所有施工技术要求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得到的混凝土才是真正的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这样才能彻底保障整体地面施工的技术要求,这样施工以后形成的整体地面才会稳固、坚实、致密、平整。

2.细骨料

在集料的配合比中必须对适量的小体量砾石进行添加,小体量的砾石能够使集料中的坚固、耐磨和美观程度得到增加,此外还应对细骨料进行添加,使混凝土的密度得到保障。通常情况下,整体地面的面层应运用水泥砂浆,运用细砂作为面层水泥砂浆的细骨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适量的细骨料进行添加,若添入的太少,则无法达到要求的密度,若添入过多,则会对整体的凝胶度造成影响。根据实际施工的经验,通常应将细骨料的含量控制在30%~40%范围内。

二、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中对组成材料的要求

整体地面施工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较多,但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水泥浆,其中影响水泥浆质量的主要有胶凝材料与细骨料等。这两种材料的选用及调配比例将会对水泥浆的强度及凝实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标准运用这两种材料十分重要。

1.胶凝材料

水泥是现阶段建筑工程中水泥砂浆地面最常用的胶凝材料。在选择水泥材料时,应当首选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在强度方面应当保证在32.5MPa之上。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较于其他种类的水泥来讲具有前期强度较高及水化热较高等优点。假若施工单位在选择胶凝材料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择硅酸盐或者普通硅酸盐水泥,而使得水泥的强度不能达到32.5MPa以上时,施工单位在施工实践中就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且当地面施工结束时应当及时的进行保养,只有如此方能在施工过程中使得地面工程施工达到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

2.细骨料

细骨料是水泥浆面层中最常用的施工材料,其中砂是细骨料中最常用到的,砂按照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细砂和粗砂两种。泥浆中砂的含量不应当低于30%。在强度方面细砂的强度和粗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大概在25%到35%之间,在耐磨性方面,细砂与粗砂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中细砂耐磨性较差,且由于细砂具有较强的干缩性,极易因收缩而产生裂缝或者变形等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在细骨料砂石的选择时,应尽量选择粗砂。水泥浆地面的施工技术在地面施工技术中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其流程大致为基层处理-弹线、找规矩-抹面-养护几个环节。

三、整体地面的基层施工技术

1.基层

基层是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地面施工中,最影响其质量问题的一个关键部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层处理不好,会因其不抗压性出现地面下沉或基层开裂等严重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地面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以此为依据,研究制定了地面基层构造为:250厚双层双向中12@150,C25混凝土结构层;100厚无集料混凝土垫层;素土分层夯实(处理过的填土层承载力不低于100kPa)。

2.基层工艺流程

基层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地面管道施工、素土回填土、回填土载荷试验、无集料回填施工、基层钢筋绑扎、边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和分隔缝切割等九个步骤。

3.基层处理施工

施工人员对水泥砂浆地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处理基层、弹线、抹面、找寻轨距及养护等多个步骤实施顺利操作。其中,基层处理能够使地面出现起砂、空鼓或裂缝等质量问题得到防止。为了使基层表面施工要求达到干净、潮湿和粗糙的状况,施工人员应开展适当的清洁、湿润及凿毛处理,在处理之后禁止在其表面进行活动,使其内部结构的完整得到保障,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4.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基层施工是地面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部分,其技术水准要求也最为严格。

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和工艺要求,对无集料垫层进行分段施工,要按照先远后近、先里后外的顺利进行。采用符合标准的双层双向的钢筋,上下钢筋和钢筋网片,进行现场绑扎定位,绑扎时钢丝尾部必须朝内。混凝土的坍落度则应在控制在140mm上下,必须无泌水、无离析。浇筑前将杂物清理干净并适量洒水,在最后的分段施工中,对各分段内进行全方位不留缝的连续浇筑,振点之间的布设类似梅花状,间距保持500mm的标准,控制标高进行振捣碾压,直到其密实度达到施工规范标准。

四、结语

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较为基础性的工程,整体地面施工属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得到保障的关键性工程。为了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施工人员不仅将相应的施工工艺得到落实,还应加大原材料选择的投入。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最常见的一项施工技术,有较大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及施工效果存在,为此,施工人员可以与该技术的施工要点相机和额,使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得到切实加强。

参考文献:

[1]赵海东,赵鸣,沈水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7):156.

[2]张琦彬,刘兴远.某砖混结构住宅楼墙体裂缝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