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新形势下的团建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共青团要顺应时代、社会和青年的新变化、新特点,做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委以青年团员为中心、以社团为纽带、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途径,使团的工作既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又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青年团员不断变化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些新挑战。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继续发挥在我国各青年团体和青年中的核心作用,为党的事业教育、团结和带领好青年。
关键词:团建;需求;新途径;管理;发展
引言:
共青团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委员会(简称“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团委”)成立于2002年,是在校团委和管理学院党总支直接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院现有基层团支部86个,现有团员2546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0.4%。院团委以 “践行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跟党走,创新上档做贡献”为主线,以“服务青年成长,促进青年成才,增强团的凝聚力”为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突出工作亮点,切实服务青年学生。
(一)树立“党团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应对“全民团”问题
当前管理团建面临着“全民团”和“班团一体化”的基本形势。所谓“全民团”,是指团员数占适龄青年人数的比例超过80%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共青团组织的群众性凸显,而先进性弱化;所谓“班团一体化”,是指在“全民团”背景下,基于“团支部建在班上”的组织原则,团支部与行政班虽在名义上并存,实质上已内化于后者。
在此背景下,管理团委为解决组织上“班团一体化”造成的团的先进性缺失问题,在理念上积极推动“党团一体化”。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优化资源配置;而且使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带动了团支部建设和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党建带团建”机制落到了实处。
1、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群体,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举办团校。这是我们参考党校培训对团员培训平台的一个构想:在团校正常授课内容有团史知识介绍,校园案例分析,时事热点追踪。课堂之外还可以组织学员观看预防犯罪宣传资料片、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在充实团员生活的同时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组建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
为了规范学校的各类社团,制定《社团管理章程》。从社团的申报、注册到检查评比,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社团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使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二)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班团建设的新途径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实行宽松灵活的选课制、学分制之后,作为传统上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生组织――班级与团支部的内在联系日趋松散,“同班不同课”、“同班不同时”的现象非常普遍。有鉴于此,管理团委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通过鼓励班级和团支部整建制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增强高校班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途径。
1、加强教育引导,培养自尊,重点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社会的变革,使当今青年团员重视自身的价值,不愿失去自我的现状。我们利用团活动日,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召开主题团会,诸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伟人”、“争先创优,贡献青春”、“弘扬红色文化”、“学习雷锋精神,塑造美丽西华”等等,使青年团员认识到人生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认真学习,掌握知识。
2、暑期实践结合实情干实事
今年的暑期三下乡,我院将结合国情、省情、灾情,启动“我们去雅安”计划,为那里的人们带去一份温暖,相关工作也正在积极的筹备当中。
(三)关注“多重贫困”现象,以重点覆盖实现全面覆盖
调查显示,尽管西华大学有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得天独厚的第二课堂育人资源,但却未能有效覆盖全部在校学生;在那些几乎从不参加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学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于是,管理学院团委开始关注这一类“多重贫困”群体: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学业贫困和素质贫困交织在一起,从入学时的“适应难”到毕业时的“就业难”一以贯之。从而达到以重点覆盖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我院团委正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价值,这对后进生和自卑感较重的青年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尽可能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使他们发现确认自己的价值,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团员干部的管理作用
团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赛场,活动中公平、合理、适度的竞争,激发他们拚搏向上,使他们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活动中学生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挥。特别是在日常活动中,充分发挥团干部的作用,坚决维护他们的威信,放手让他们想点子搞活动,使他们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实行团员的自我管理,激发其积极性。
总之,我们要尽量在团组织建设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友爱的人际关系,愉悦的生活空间和发展才能的广阔天地,为满足学生归属、尊重、爱、交往、发展等需要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团建是高校团建的基础性工程,它在凝聚力、战斗力、工作水平和创新活力等方面的建设和提高对加强高校团建工作意义重大,是对基层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拓宽团组织宣传途径,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增强团组织对青年团员的亲和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多为团员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广大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在实践中给予他们温暖会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
1、 在学生公寓宣传团学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活动;
2、 开展关于英语4、6级考试的宣讲会、模拟考试等;
3、 通过日常的团组织活动拓展我团与其他团组织和院系的交流。
(三)规范干部选拔、考核制度,强化对学生干部的培训
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就是通过团校使他们的服务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合作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强他们为同学们服务的能力,使团委的学生干部成为学习型的代表。
(四)加强引导创新与传承相融合的发展意识
深入学习,创新形式,打造有理想有信念的团组织;着眼发展,传承发扬,打造规范而务实的团组织;凸显品牌,百花齐放,打造富有管理特色的青年组织。
(五)立足实践,培养团组织的特色文化,突出团的服务职能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团的品牌活动。(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瞿保奎著.学校管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刘海燕.马先义著[M].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黄河出版社.2009.
[3]于建平著.团干手册[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
[4]邢建康著.共青团支部工作实用指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5]胡寅生著.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米忠诚;中学共青团工作德育功效的理性思考[A];
“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8.
[8]魏微;新时期共青团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