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源产业技术溢出的测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卢璐(198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生,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经济学。
摘要: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测度一般都是用的间接R&D投入,但是对权重的选择都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更多地发生在投入结构相似的或生产技术相似的产业之间,所以本文用直接消耗系数所构成的投入结构向量余弦值来描述的相似度作为权数。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相似度矩阵,然后利用多维标度法描绘出技术相近的产业聚类情况,对能源产业技术溢出的测度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技术溢出;投入产出;相似度矩阵;多维标度法
一、引言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早已将技术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技术之所以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潜力,极为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技术溢出效应,由于技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一个部门的技术进步不仅使该部门生产率得到提高,而且会使得其他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
对技术溢出研究的渊源可追溯到1890年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所描述的,从现象上看,溢出等同于外部性。再次出现就是大半个世纪之后,麦当格尔(1960)首次把产业技术的溢出看做外商直接投资的一般福利效应中一个重要现象。阿罗(1962)对技术溢出进行的专门详细的解释,他认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会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征,比如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等,一项技术发明和创新会对其他企业带来收益,是不能被创新企业独自占有,如此便出现了技术溢出现象。
此后,围绕技术溢出这个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有讨论国际间不同渠道(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的;有讨论国内行业内技术溢出的;有讨论行业间技术溢出的;有讨论技术溢出机制问题的;有讨论技术溢出与集聚关系的;也有讨论技术溢出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等等。从所有文献中,可以看出要研究能源产业技术溢出相关问题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测度能源产业的技术溢出。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的测度问题。
二、文献综述
针对技术溢出的测度,Scherer(1982)提出“技术流矩阵”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各产业部门的专利产出或创新投入数据建一个表示技术从技术产生产业部门溢出流向技术使用产业部门的二维矩阵,其中“行”为技术产生产业部门、“列”为技术使用产业部门。Jaffe在1986年提出“技术距离”方法,利用研发投入比重构造技术相似度来以此最为权重衡量技术距离。随后很多学者都构造过各种各样的指标,Los在2000年利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向量余弦值求得相似度,并用求得的相似度作为权数衡量技术溢出,在他看来,投入结构相似、生产技术相似的产业之间更容易技术溢出。
国内相关研究有,张红霞、冯恩民(2005)利用投入产出表方法测算了R&D部门间溢出效应。尹静、平新乔(2006)构造技术相邻指标以及技术溢出指标采用的是Jaffe技术距离方法。胡建、焦兵(2010)采用Jaffe(1986)“技术距离”方法,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技术溢出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胡建、印玺(2010)通过对专利引用分析,构建了以石油天然气产业为核心的相关制造业技术流矩阵,测度石油天然气产业上下游的技术溢出水平差异。潘文卿、李子奈、刘强(2011)采用Los(2000)方法,利用中国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求得的相似度作为权数来衡量35个工业部门的产业间技术溢出。
三、中国工业行业的相似度
我们采用间接R&D投入衡量产业间技术溢出:IRDj=∑i≠jwijRDi,其中,RDi表示第i产业直接的R&D的投入,权数wij用来测度产业i有多大比例的技术溢出到了第 j 产业。而wij就用2010年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所计算的产业间的相似度来表示。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第j列的每个系数表示产业i生产产品需要多少产业j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消耗,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示该产业对其他产业产品消耗的技术结构,如果两个产业的中间投入的技术结构越相同,就可以说它们间有着较高的相似程度,那么这两个产业部门间技术溢出更多。我们定义产业i和产业j的相似度为该两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所构成的中间投入技术结构向量的角余弦:
我们先求得2010年投入产出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然后利用(1)式将其转换成相似度矩阵,这一步骤可以直接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直接获得。
本文所讨论的能源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将与它们技术相似度高的几个产业单列出来可以得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与能源产业技术相近的产业都为工业部门,为了可以更清晰地考察以相似度为权数的技术相近产业部门的集聚状态,我们可以利用多维标度法来描述产业的技术相近程度。
四、多维标度法
由图很容易可以看出,能源开采业与能源加工业的区别,与能源开采业最有可能发生技术溢出的产业有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而能源加工业与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的相似度最高。
五、结论及分析
已有的很多文献都对技术溢出的形成机制做了归纳,总的来说有:(1)知识性溢出,包括新思想的传播、专利技术的公开、技术人才的流动等;(2)产业关联性溢出,学习和创新往往发生在具有类似投入产出结构的行业间;(3)市场性溢出;商品贸易将技术知识以商品的形式从一个企业或地区传递到另一个使用其产品的企业或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
再结合我们的表1和图1,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得出的以下结论:
(1)能源部门内部的溢出是很明显的。
(2)能源部门与二次能源(电力、热力和燃气)的生产和供应部门的相似度很高,技术溢出很容易在彼此间发生。
(3)同为采矿业的能源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金属矿采选业之间容易发生技术溢出,其次是与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而与能源加工业更容易技术溢出的是运输及仓储业和化学工业。(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Los,B. and B. Verspagen. R&D Spillovers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S. Manufacturing Microdata .MERIT Research Memorandum nr. 1997,2:96―007.
[2]Jaffe,A.B.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profits,and market valu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86,5:984-1001.
[3]李平.技术扩散中的外溢效应分析[J].南开学报,1992(2).
[4]张红霞,冯恩民.R&D部门间溢出效应及中美日三国的比较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尹静,平新乔.中国地区(制造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分析[J].工业经济研究,2006(1).
[6]胡建,焦兵. 中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J]. 资源科学,2010(3).
[7]胡建,印玺. 基于专利引用的技术流矩阵的分析―对石油天然气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度[J].科学学研究,2010(12).
[8]潘文卿,李子奈,刘强. 中国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35个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2011(7).
[9]陈钰.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