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铜时代的“曼哈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铜时代的“曼哈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浴室

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刚开始迈入青铜时代不久,就诞生了一座相当宏伟的城市――摩亨佐达罗,堪称青铜时代的“曼哈顿”。

摩亨佐达罗是著名的古印度河流域文化考古遗址。印度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并列为印度、埃及、巴比伦和中华文明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但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并不在今日的印度,而在巴基斯坦。这是因为印巴分治后,印度河流域几乎全部划归巴基斯坦,而著名的考古遗址都分布于此,摩亨佐达罗就坐落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畔。

摩亨佐达罗遗址

是如何被发现的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但是,这些重要的文明宝藏却一直沉睡在地下,无人知晓。前人以为古印度文明是从吠陀时代开始的,也就是从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开始,时间最早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的夏末商初时期。他们创作出了诗歌总集即“四部吠陀”,吠陀意即“神的启示”,所以这一时期史称吠陀时期。可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把印度河流域沉睡的宝藏呈现于世,它改写了古代印度史,将古印度文明史的开端一下子提前了近千年。

1875年,印度尚为英国统治,在建设拉合尔到木尔坦的铁路时,土木工程师利用哈拉帕(距拉合尔约200千米)挖掘出的大量废弃砖块,作为铁路路基材料的一个来源,无意中从砖块上发现一些刻着陌生文字和动物图案的印章,这实际上是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遗迹。但在当时,考古学家们认为古印度文明只能追溯到吠陀时代。考古学家的看法是,这些出自哈拉帕的印章大约属于较晚的佛陀生活的年代(释迦牟尼大约与孔子同时代)。结果,发掘工作一拖就是几十年。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拉・巴涅尔吉在哈拉帕西南六七百千米处的摩亨佐达罗,发掘建于贵霜帝国时代(1~5世纪)的@堵波(即半球形佛塔)废墟时,意外地发现了刻着动物形象和图画文字的印章。英国学者马歇尔断定这是远古文化的遗迹,便组织人员进行系统发掘,结果,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古城的遗址。同年,学者们在哈拉帕也发现了与摩亨佐达罗同时代的古城遗址。这两个地方都是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的重要中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古代世界。由于是在哈拉帕最早发现这一文化的痕迹古印章,所以学者们也把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称为哈拉帕文化,它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500~前1700年,即距今3700~4500年。 摩亨佐达罗古城复原图

迄今,考古学家已发现记录了165座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城镇和乡村遗址,其中研究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哈拉帕文化遗址就是摩亨佐达罗。

青铜时代的大城

摩亨佐达罗遗址位于巴基斯坦卡拉奇东北430千米处,对该城的研究始自1922年马歇尔的发掘,证实摩亨佐达罗是古印度河流域居民的居住地。

在信德方言中,摩亨佐达罗意为“死者之丘”。该城面积为2.5平方千米,迄今为止,遗址仅发掘了1/3,估计当年人口为3~4万。城市布局分西面稍高的卫城和东面较广而低的下城两部分。卫城建造在一座最高12米的人造山岗和开阔坡地上,呈长方形,是统治阶层的住地。四周建有防御用的砖城墙和壕沟,高厚的城墙上建有若干望楼。各种建筑普遍使用在窑内烧成的砖砌成,而古埃及的建筑物用石头,两河流域则用太阳晒干的土坯。

摩亨佐达罗的大浴室举世闻名,它位于卫城北半部中央,长12米、宽7米、深2米多,两边都有8级砖梯,周围环绕廊、房、给水和排水设施。此浴室由烧砖砌成,沥青勾缝防渗水,接缝极其精细、严密,可能用作公众净身,以履行某种宗教仪式。大浴室东面有大片房屋和带走廊的庭院等,马歇尔称其为“祭司”居住区。在浴室西边还有一座砖砌的大谷仓,东西宽约45米,南北长约23米,设有通风孔道,以保持仓内干燥,防止谷物潮湿霉烂。这类专门用作谷仓的大型建筑,在远古世界其他地区至今还没有发现。 出土的印章

卫城南部有座带柱子的大厅(列柱厅),厅内有20个石基,排成4行,每行5个,显然是柱基。柱行之间有一些矮凳,这可能是一个会议厅。大厅附近的房间内有一个石刻男人坐像和许多加工过的大石环。有的学者认为,这些雕像和石环可能是时人崇拜的对象,这座建筑物也许就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庙宇。

下城分3部分,分别为富商、市民和手工业者的住所。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建筑物坐落井然有序。住宅通常为多间平房建筑,间或还有两层楼房,楼上是居室,楼下是厨房、储藏室和浴室。有些房屋很大,包括几套院落和十几个居室;大量的则是简陋茅舍,只有一两间住房,这表明当时贫富分化已十分明显。除住宅外,下城还划分有专门的工商业区,设有店铺和制陶、染布、制珠、金属和贝壳加工等作坊。市内建有很多水井、浴室和独特的污水排泄系统。

摩亨佐达罗城市布局整齐严谨,主要大道宽10米,街道成东西、南北走向,大道格子内的小径(宽1.5~3米)也成直角交叉。以道路划成较大的街坊,坊内以小径划成小街坊,各家大门面向小径。住房大多用焙烧过的砖砌筑。这座古城已具备近代城市的设施,如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和倒垃圾的甬道连接各家各户。令人惊异的是,住房地板下就有砖瓦砌筑的排水道,利用陶管导水,并与户外道路的排水管道相连通,使用十分方便。难以想象,4000年前就建有如此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摩亨佐达罗的市政布局和设施表明它是古印度河流域文化成熟期最有代表性的城市。这样精心规划的城市建设在古代世界很少见,因而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市政布局实例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建筑学价值。

刻有文字和雕画的印章 赤胸陶像

青铜雕像

在摩亨佐达罗遗址的西北入口处设有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古印度文明的文物,其中有印章、陶器、塑像、土偶、珠宝、银瓶、项链、手镯、金扣、生产工具、武器、灶具、玩具、娱乐用的骰子等。最著名的是摩亨佐达罗出土的一件男子胸像,18厘米高,可能是国王兼祭司的塑像。这些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印度河流域灿烂辉煌的文化。 出土的金饰

在公元前3000~前2001年,印度河流域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此时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在这里出土了青铜雕像,此外青铜锄、斧子、镰刀等也大量出现,这一时期也能做金银饰物;农业方面,已经开始种植小麦、大麦、胡麻、芝麻、豌豆、甜瓜、椰枣等;印度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发展棉纺和印染技术的地区;他们还驯养水牛、扰#ㄒ恢钟《纫芭#、黄牛、山羊、绵羊、象、骆驼等;在手工业方面,冶金、制陶、纺织等技术水平都相当高;商业也发展起来,形成上古的城市文化。

博物馆内有一幅重现当时城市全貌的图画,只见“赭红色的城墙内商旅云集,烧砖制陶的火窑轻烟袅袅,椰枣树遮天蔽日,印度河上舟楫如过江之鲫”。

在摩亨佐达罗遗址中还发现许多来自印巴次大陆其他地方乃至西亚两河流域的物品,证明其已有广泛的商业联系。如许多宝石来自伊朗、阿富汗和中国地区,制造首饰的黄金来自德干高原,作为装饰和镶嵌的介壳大多来自印度沿海和波斯湾。在摩亨佐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介壳尺残片,上面刻有9个明显的标度,用来计量长度;还有石制砝码,用来衡量重量。结合其他遗址出土的文物,如整个古印度河流域做砖的模子只有两种标准尺寸,可以判定,当时已经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这对于商贸活动也是有利的。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字的发明。我国古代有甲骨文,两河流域有泥板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文字则刻在印章上。印章可以说是古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各地发掘的印章达2000多枚。这些印章大多是用皂石刻制,也有一些是用黏土、象牙或铜制成。印章大小不等,有12.7厘米的,也有6.35厘米的,通常使用的是2.3厘米的;印章一般是方形,所以也叫方印,也有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的。印章背后有印纽,中有孔洞,有的用绳穿过孔洞系在身上,以防丢失;当然也有无印纽的印章。据推测,印章多用于商业贸易,有的还具有宗教性质。

印章上有许多形象生动的凹刻,其题材主要是描绘当时印度常见的动物,如扰!⑺牛、犀牛、虎、象、鳄鱼等;有的还刻画一些神怪动物,如独角兽、多头兽、四不像的复合动物(人面、象牙、牛角、羊腿、虎尾等合为一体);有的甚至刻画狩猎、航行和娱乐的情景以及宗教神话等,是观察力和想象力很丰富的作品。

印章上面通常也有早期文字刻写的简短铭文,如同护身符上的字符一样。虽然有许多人试图解读这些文字,但目前仍然未能破译。 主祭司神像,男性祭司身上的衣着显示3000年前印度河流域已经有了纺织和花版染印技术,这种图案被称作信德艾吉拉格,用雕版方式来印染棉布和披肩的传统至今犹存

治理和毁灭之谜

摩亨佐达罗古城给人以市政规划有序和社会整然一体的印象,说明当时社会组织程度已经相当高,但却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视为某种宫殿痕迹的遗物。当时的社会究竟是如何治理的,一直是一个谜。一些学者把宗教看作是社会组织的主体。这个社会是由国王兼祭司借助他们与宗教仪式、诸神的结合而得到治理的,摩亨佐达罗可能是独立国家的都城或城邦联盟的中心,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推断和猜测。 灰泥@堵波

更令人不解的是,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古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衰灭?关于这个问题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内部纷争为雅利安人或其他外族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机,摩亨佐达罗就在那时被彻底摧毁;另一种解释认为,在古代,摩亨佐达罗不远的地方是一个地震中心,地震引发水灾,由此导致了摩亨佐达罗城市的毁灭;除此之外,还有河流改道、洪水泛滥、沙漠侵害等说法。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印章文字与铭文尚未译读出来,关于摩亨佐达罗如何毁灭的争论还会继续。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在世界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年代晚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但其范围却大得多。无论如何,以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