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民权利的大数据之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民权利的大数据之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Brian Fung,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研究领域为数字政策,电子隐私等

现在看来,大数据和公民权利之间的联系短期内难以厘清,不过任何分析手段的目标都是给不同群体加以标识和分类。

政府以情报安全为由大规模监听电话记录一举反对声音不绝于耳,其中大多数抗议来自主张保护隐私的技术人员。现在抗议队伍里又多了一股新生力量,民权组织纷纷叫板“大数据”―既有公共部门也有私人部门―他们认为数据的广泛使用将对弱势群体产生不利影响。

多达几十个组织群体都明确反对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立法,招聘,商业等领域,包括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和拉美裔全美委员会在内的几大民权组织均在列。

据华盛顿邮报消息称,反对团体认为少数种族及宗教群体受到严重威胁,而相关机构却极大程度地低估了这种威胁。包括老年人以及其他团体在内的弱势群体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容易遭受不公平待遇,不断增加的数据收集为歧视的产生造就了生存的土壤。

反对者一副不终结“高科技数据分析”善不罢休的架势,除此之外,他们还主张在电脑决策系统中建立内在保护机制,并向商业团体施压,要求数据的披露更加精确,避免因失实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大数据给歧视增加了更多可能性,甚至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因为受害者根本无从接触数据,而政府和企业则基于大数据掌握了更多主动权,这一点是众多人权及民权团体的共识。最核心的公民权利一直以来受到法律保护,而大数据则很有可能撼动民权,而其方式远超出我们现有的认知。

2011年若干媒体联合开展调查,曝光了纽约警察对美国穆斯林进行监视的行径。报道显示,警察通过收集参与者的车牌号定位了若干清真寺,并在地图上予以标记。美国国土安全局近期则计划建立全国性的车辆牌照数据库,这一行为引发了极其强烈的抗议行动,由此不难看出,对于侵权行为少数群体很容易成为不知情的受害者。

引发关注的不仅仅是种族歧视,公民权利倡导者援引一份参议院报告,该报告研究了信用报告机构和第三方数据供应商的案例,并利用从这些企业搜集的数据生成了详细的图表档案,包括“二线城市少数民族的挣扎”以及“零流动性”等,这些富有强烈种族标记特征很可能被用来开发甚至推广某些金融工具,而弱势群体的某些权利极有可能因此被进一步剥夺。

尽管政府监管和某些商业措施的影响范围是全国性的,并无区别对待的初衷,但弱势群体和少数派权利被打折的可能性则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公民权利组织的抗议是否有效现在还无从判定,但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大数据的应用中是否应该在美国全民都可接受的隐私保护基础上,针对弱势群体另行制定保护条款。这样一来,公民权利倡导者和技术人员这两个从无交集的群体,第一次为了共同的利益有了交汇并达成一定的共识。

It’s far early to tell whether the objections will work but it did make us think about specific protection regulations on top of privacy protection that is accepted by general public. Civil rights advocates and technicians finally converged for the same interest.

举例来说,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以及同类组织大力支持2010年康卡斯特电信公司和NBC环球的收购,主要原因是此举可以促进少数群体的就业。而该收购案也不乏反对者,反对阵营就包括了倡导民主及平等公民权利的组织Free Press,该组织认为有线电视公司此举意欲垂直整合,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宝盒”。

虽然现在看来,大数据和公民权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短期内剪不断理还乱,有独立技术分析师认为,任何一种分析手段的目标都是给不同群体加以标识和分类。

假使你从大数据出发,试图理出公民权利将受到何种影响,答案也许并不明显。不过如果你的着眼点是核心的公民权利,然后再问我大数据对民权有什么影响,结果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