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可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可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碰撞、冲突和融合,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根基线。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中,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如何进一步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开放的世界,就成为思想文化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张建新同志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就是针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该书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间既有对立、冲突的方面,又有相通相容的方面;成功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碰撞、冲突和融合为主线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提出了从历史发展和理论层次的高度不断对二者总结、融合、创新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通读全书,该著有以下特点:

第一,精辟的理论观点,缜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思想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一重要问题,就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几种观点。一为对立说,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的,不可能融合;二为并存说,认为二者在未来的多元文化结构中是并行存在的;三是融合说,认为二者既有对立、冲突的一面,又有相通相容的方面,通过辩证综合与扬弃,可以创造出适合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的新文化体系。诚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两种文化的理论渊源并不相同,但作为不同民族历史智慧的结晶,它们都是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都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该书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通相容的特征为契机,提出了要在全面审查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精华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更要对其糟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摒弃,从而开辟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真理性的理论转化为中国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文化形态离不开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发展和创新。同样,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学的方法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也是在新时期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它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梳理、总结和创新。

该著主题新颖,体系严密,系统解决了在中西文化冲突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如何融合的一系列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著者从二者相碰撞、融合的历史文化背景人手,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的嬗变过程,创造性构建了二者相冲突融合的机制。该著从历史发展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重构与创新,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新探索作出准确把握。无论考察儒学现代化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做到既坚持廓清重要思想范畴的来龙去脉,又遵循传统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内在逻辑,从而使该书既具备了严谨清晰的逻辑性,又极富思想文化沿革的历史厚重感。

第二,独特的研究视角,科学的比较方法。

本著以丰富翔实的资料,颇具新意的论述,富于时代性的诠释,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揭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契机、特征和历史必然性。著者一方面紧抓社会特点和时代特点,对相关资料给予历史的辩证的归纳、梳理分类,对重要思想内涵演进加以动态的逻辑分析,使文章统之有宗、分之有序。该书注重从比较视角把握和阐述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它有助于突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各自的特性,清晰地阐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既浓缩涵盖了儒学丰富的文化精髓,又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辩证融合准备了必要条件和中间环节。通过科学比较和阐述,既从总的框架方面,又从具体内容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的内在逻辑性和必然性。

第三,密切联系时代特点,立足于当代实践,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它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共同制约和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文化将走向何处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该著紧紧抓住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凸现出来的问题,站在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高度,探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必然以及新世纪中国文化格局发展的新趋势,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辩证融合、综合创新的观点,使人读后耳目一新。该著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的借鉴、吸收世界文化的开放性特色,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初步中国化之后,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前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模式是与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这种文化形态必须包含着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高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多元文化共存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二者综合创新和辩证融合并真正实现现代化的文化模式。

总之,作为一部系统研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著作,该书无论在思想范畴和学术见解上,在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上,在体系构建与学理分析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不愧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