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院里的实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院里的实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中国当代艺术的三十年,其实也是院内院外体制博弈和相互借鉴的三十年,所谓“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绝非空穴天成。学院能否教出艺术家,实验艺术的名称究竟怎样叫?实验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一直是许多人议论的话题。

2011年4月8日至5月2日中央美术学院“和而不同――第二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展示了全国艺术院校实验艺术相关专业的教学成果,它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学院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渊源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参照和研究当代艺术的新思路。《世界艺术》杂志特别采访了本次大会的策划人吕胜中老师以及中国美院总体艺术系的邱志杰老师,以飨读者。

“学院实验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与发展为学院的艺术教育增添了新的色彩,并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当代艺术合法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纵观它的发展历史,它跟随着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一、学院实验艺术诞生初起

在“85新潮美术运动”之前,从当时两种不同的学院主义潮流可以看出,学院里的艺术创作已蕴含着改革和突破,一种是以探讨形式美或“抽象美”为主导的倾向,另一种则是以“伤痕”、“乡土”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潮流。“85新潮美术运动”被看做中国当代艺术初期的重要事件,期间一些重要的艺术群体如“西南艺术群体”、“池社”“北方艺术群体”等,都是以美院青年师生和毕业生为主组建而成的。在这期间,徐冰、吕胜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艺术的表达形式相结合,已带有明显的学院实验艺术的特点,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又对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实验性的改革。这段时间可以看作是学院实验艺术的发生。

经过这场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90年代美术学院教学的系统的、程式化和技术性的美术训练基础已经被动摇,学院实验艺术开始正式兴起。

1991年在北京的历史博物馆,以“新生代艺术展”为名的展览中的艺术家差不多都出自中央美术学院,从批评家易英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院实验艺术发生的原因,他说道:“中国的新潮美术并没有和现行的学院教育形成严重对立的局面,尽管新潮美术的行为与学院所教的东西是格格不入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之外,忙着现代派的实验,二者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当然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从整体上说,一方面要补古典主义的一课,另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又有一种功利性的紧迫感,加上社会需求和市场趋向,使得学院派的传统写实技巧在中国还有生存空间,这不是单纯以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可以解释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为新学院派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一种校园文化体现出来的新学院派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传统的学院派技术对学生在接受现代文化时的作用和影响:其二,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美术学院成为现代主义信息的中心,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观念正在这里被研究、吸收,并作为一种语言逐步融化到中青年教师和一部分学生的创作中。相对而言,后一层含义对新学院派的意义更加重大。”新学院派的出现,意味着青年教师的创作已经普遍开始了在学院里的实验。

二、实验艺术教育在美术学院的建立

我们以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类专业的建立为重点,分析实验艺术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它在美术学院里是如何开展的。

(一)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教育的开展

1993年,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在传统艺术的学科中开始了实验性的部门,开设了综合绘画工作室,2000年成立了综合绘画系,2003年改名为综合艺术系,由顾黎明老师负责。八、九十年代活跃的当代艺术家也被充实到了学院的教师队伍中,如张培力2001年到中国美术学院开办新媒体实验中心,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改名为新媒体艺术系。

2010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成立跨媒体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是由原综合艺术系中的综合造型工作室、总体艺术工作室、新媒体艺术系和艺术策划系集合而成,邱志杰为总体工作室负责人。空间多媒体工作室主持教师是管怀滨,加入了从事公共艺术方面创作的郑波老师。2010年邀请了艺术家杨福东担任其中实验影像工作室的主任。艺术策划系是一个艺术理论学科,主要为艺术机构培养研究策划人才。

跨媒体艺术学院将原来中国美术学院中涉及当代艺术的教学部门进行了整合。至此,中国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教育完成了一个整合跨越的过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壮大。

(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的形成和发展

9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教育是渗透在造型学院的相关课程里的。1999年至2001年,油画系四画室举办了“当代艺术研修班”,葛鹏仁为教学主持,张国龙、焦应齐、朱青生等为任课教师。办学宗旨是“对中国美术教育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与实验”,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开放性。同时期的1998年至2000年中央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摄影艺术研究生班,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摄影和新媒体专业培养了不少师资,摄影系现为设计学院主管。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自2004年春天酝酿,9月开始筹备工作,2005年7月13日正式成立“实验艺术工作室”并开始接受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2007年8月2日改制为实验艺术系,吕胜中任系主任。

实验艺术系的成立以近现代造型艺术多元化格局为背景,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探索、研究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语言构架;关注近现代艺术实践经验,建立实验性艺术在当代学院艺术教育中的学术性层次;发扬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精华,鼓励本土语言的艺术创造;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梳理归纳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开辟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实验艺术系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素质,能够参与当代艺术实践,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具有独特表达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教学与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理性思辨能力,以期推进中国实验艺术的学术质量及文化层次,培养精于综合材料、装置、以及影像等新艺术形式的优秀艺术家;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广泛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力,可以从事当代文化艺术的创作、研究、教学等工作。

实验艺术专业建立的意义,正像吕胜中所说的“实验是广泛实践的开端,如果说它具有‘前卫’和‘先锋’的意味,那他绝不会是个有勇无谋的莽撞汉子,更像一个愿为真理与正义奉献的先行官。实验过程的冒险性与其结果的未知性,并不能影响到实验者的信念和意志,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必然的前程。”(――引自吕胜中《一元复始》,见于200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学生作品选》)

三、学院实验艺术的硕果

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合法化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 重要转折点。2003年的当代艺术展览“开放的时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更是为当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展示平台,此后,国内各种双年展等层出不断,画廊、美术馆、博览会、拍卖行等艺术系统不断成熟,艺术环境的完善为学院里的实验艺术提供了参照和保障。从艺术现状和历史来看,学院中的实验艺术教育往往稍后于社会上的艺术实验,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交融,学院的实验艺术对流行的艺术语言、媒介总是会热衷于借鉴或模仿,众多毕业展上就可以看到类似的作品。

在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工作室成立时,潘公凯和范迪安曾说,该工作室的成立也代表着中央美院教学改革走出的重要一步,学院里有决心迈出这一步,体现了对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对美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态度。学院这种积极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在近现代造型艺术多元化格局的背景下,实验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建立实际上是没有退路的。

新世纪以来,国内各大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教育的展览和交流活动也在不断举行,主要有:

2006年5月,几十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在一起参与了“长征计划――延安艺术教育座谈会”,透过艺术家们在延安现场的创作和研讨,可以窥见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时间里的某些路向。

2006年11月10日,为期一个月的首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源于生活”在中央美术学院新规划的主楼展厅开幕。

本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首次主办的以实验艺术作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展览,共挑选了来自24位艺术家的19件作品参展。参展艺术家全部来自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工作室在读的学生。

本次展览的主题“源于生活”,旨在强调一种来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价值观体系在当代的重新解读与阐释,试图探寻中国本土实验艺术新的可能性路径。参展的作品大多来自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来自对平凡琐碎事物意义的咀嚼与放大,来自对生活空间中物质细节的剖析与批判,所选用的材料也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

2008年3月24日,“五谷杂粮”当代实验艺术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综合艺术系发起并执行。该展览作为学院校庆庆典前的热身,为期10天,集中展示国内及海外40位艺术家的10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装置、影像、多媒体戏剧等多种艺术媒介,旨在呈现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创作的经验与成果,突显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艺术史之间的密切关联。展览开幕后还举办“当代艺术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观摩研讨会。

2009年3月24日至4月24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院美术教育系、广州美院大学城美术馆承办的“实验空间与学院视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综合美术(实验艺术)专业教学交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

期间,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还举办了以“当代艺术教育在美术学院中的现状与未来”为题的论坛。

正值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逐步趋向成熟完善的关键时期,为梳理现当代艺术的理论及艺术实践的国际性经验,建立实验艺术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学术性结构,开辟中国式的国际化的艺术创作可行性路径,“和而不同――第二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于2011年4月8日至5月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将集中展示中国近十年来学院中的实验艺术教学、研究与创作的优秀成果,充分显现出中国当代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原有格局中,走向更多元更开放的学术思想。

展览分7个部分:常态眼睛与异样视觉、物质化生与技术新知、传统语言的现代转换、大众立场与社会延伸、身体体验与自我表达、文化标本的学术采集、学院风尚的实验课堂,前面6个部分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近六年来学生的艺术创作,囊括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表演、文本采集等各种艺术形式,全面展现了中国实验艺术通过学院教育所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盛况,可谓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展览。

最后一个部分为“实验课堂”,其中主要选择了全国各学院实验艺术专业中十二个优秀课程与教学项目的案例,但它不是教师的教案和教学笔记,而是展现由单项课程教学或相关艺术项目生成的学生作品的整体面貌,每一个案例都相当于一个主题的群展,所不同的是这个展览是由实验艺术教学的学术主题与理性引导所导致的。

综上所叙,实验艺术的教育与创作在美术学院里已经初具规模,其他的十几所艺术学院近年来也开设了实验艺术或相关的专业,主要有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造型语言专业等。中央美术学院将在2011年4月28日――5月1日主持召开“中国学院实验艺术教育大会”,主要为了陈述与展示近十年来中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实验艺术专业教育这一普遍事实的重要成果,并为它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为了这次会议,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师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实验艺术专业教学现状的考察”项目,会议期间,他们将在现状考察的基础上,与大家一起归纳问题、总结经验、综合智慧、分享成果,争取就学院实验艺术专业教育现状的诸多基本学术问题达成其识、共同推进。在国际当代多元文化艺术的背景下,以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土壤为立足,以学术的、学院的、理性的理念,推进实验艺术学科建设有序、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