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出自我,各展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的发现,对于文本的解读,相同的问题,答案往往并不唯一。怎样利用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阅读潜能?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变换角色,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阅读兴致;张扬个性,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生成阅读能力;鼓励学生深入文本,形成思想交锋,进而形成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阅读教学;变换角色;个性解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23-01
《论语》中描述了这样一段教学场景:有一天,孔子与弟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在一起。子路问老师“听到就去行动吗?”孔子要求子路先征求一下父亲的意见,再决定。过了一会儿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则要求冉有马上就去行动。坐在一旁的公西华感到困惑,追问老师:为什么两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孔子解释说,子路生性耿直,鲁莽义气,经常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样的人如果听到什么就行动,往往容易犯错,于是教他征求父亲的意见,是希望他做事谨慎,三思而行。冉有优柔寡断,做事常常显得有些退缩,所以教导他听到后就要立即行动,以便养成做事果断的习惯。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相同的问题,答案并不唯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与众不同的,孩子的眼睛显然是最纯洁最没有任何世俗观念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认识,是有一个又一个独特想法的创造者。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应该是一个保护者、发现者、开发者;应该最大限度地给孩子精神上的自由,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的思维向四面八方延伸。
一、变换角色展才思
“变换角色”是指教师依据文本特点,巧妙转化角色,将学生化身为言语作品中被描写的角色,以移情化、拟人化的手法,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行角色转换。
于永正老师教学《珍珠鸟》时,启发学生:“现在大家就是冯骥才家的小珍珠鸟,于老师给大家出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照顾得那么好,现在你就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一写冯骥才,怎么样?他写你,你写他。打开课文看一看,他是怎么写你们的?如果你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举一两个例子。于老师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了两篇。等大家写好了,念给大家听,好不好?如果有困难,我会帮助你。题目就叫《冯骥才》。第一句先夸一夸他,然后再举例子。”学生在这种“以鸟代人”阅读策略的激发下,积极性非常高、思维异常活跃,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即兴文章。
二、张扬个性显才思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乃发灵光。”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讨论争辩的话题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情智的勃发,有利于彼此汲取知识、相互之间的激发和启迪,常常会进入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是指学生间或师生间就某个阅读主题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它是阅读主体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灵魂融合的载体。
三、思想交锋见才思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深入文本,进而有独到的见解。
再看一位老师执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最后一节。“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在教学进行到结尾的时候,一个学生有了不同的见解: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看爱因斯坦语文学得不好,他还说病句。(全场愕然!)
师:(颇感意外)看来你有新的发现,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爱因斯坦既然说自己什么也帮不了小女孩,怎么还说“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呢?这明明就是前后矛盾嘛!
师:(略一思忖)刚才这位同学敢说爱因斯坦的话有语病,确实相当有勇气,他的观点与众不同,很有挑战性。爱因斯坦的话到底有没有语病,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再把课文好好读一读,联系全文认真思考,展开讨论,然后我们一起交流。(学生重新潜心会文,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气氛相当热烈。讨论结果:存在两种意见!)
生甲组:我们经过反复考虑,爱因斯坦的话确实存在错误:既然说“什么也帮不了她”,就不能再说“教她写数学作业”,难道说“教她写数学作业”不是在帮她?
生乙组:我们组觉得不能简单地用“有”和“没有”来评判爱因斯坦这句话。理由有二:首先,爱因斯坦很谦虚,他没有把自己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当成什么大事,倒是把小女孩对他的“帮助”看得很重要,因此,他说“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自己却“什么也帮不了她”,其次,就我们了解,爱因斯坦说话很幽默,这正是他的一种幽默方式。以上两点印证了爱因斯坦人格的伟大和言语的不拘小节,非常符合本文中心。
教师引领学生再度亲近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形成观点与认识,允许存在不同观点,将教学延伸。这样的教学,有效地践行了课标精神,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邓涛.让学生爱上课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扎诺.有效的课堂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