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男高音民族唱法与豫剧生行唱腔唱法的继承与借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男高音民族唱法与豫剧生行唱腔唱法的继承与借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同属民族声乐体系的两种表现形式,一个是现代民族声乐唱法,另一个是传统豫剧唱法。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背景,它们即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又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在当今传统文化大回归的背景下,两者也在寻求的各自的前行之路。本文从现代民族男高音唱法对豫剧生角唱法的继承和豫剧生角唱法对现代民族男高音唱法的借鉴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说明二者继承与借鉴的必然和必要性。

关键词:民族男高音;豫剧生角;唱腔唱法继承借鉴

一、继承之必然

豫剧唱法与民族唱法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现代民族唱法的根在传统戏曲唱法之中,其很多表现手段也都是从传统唱法中继承而来,这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也确实,我国的传统戏曲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源远流长,三百多个剧种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民族之中,有几万个传统剧目,规模之庞大、内容之丰富,与西方各种戏剧形式相比都毫不逊色。是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宝藏,也是现代音乐文化继承的源泉。

戏曲的演唱方法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土壤里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声乐艺术的一个学派,它与近代欧洲的声乐艺术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这种特点的由来在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在这种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艺术技巧的积累。戏曲声乐作为一种民族的演唱艺术与欧洲的声乐艺术在风格与成就上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在演唱方法方面具有许多的共性,譬如都是建立在人类的生理机能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感情表达都是以本土本民族的语言特征为基础,进行自然真切、舒畅清晰的艺术表现。

我国传统戏曲唱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了:声音的民族特性,具有真实、明亮、靠前的音色;讲究语言发音,强调吐字咬字,并有成套的咬字方法;特别强调风格、韵味;注重“声情并茂”,在情、声、字、味、形上要求全面。

在当今民族声乐演唱已经初具体系,其中传统戏曲唱法得到了大量的继承和运用,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我国几代民族声乐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结晶,对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然而,现实是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形式、内容单一,教学成果缺乏完整性和风格性的问题。这就使笔者开始重新审视声乐教学中对于戏曲继承的意义。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

1.通过对传统戏曲唱法具体方法的继承从而对演唱能力有所提高。

2.通过对戏曲表演程式的全面学习对歌唱演员的舞台塑造能力有显著提高。

3.通过对不同传统演唱形式的学习使得演员的艺术风格更加鲜明。

4.通过对豫剧生行行当分工和流派特征的认识引发民族声乐男高音对音色多样化的思考。

5.通过对豫剧男声唱法的了解重新认识民族男高音地域性风格的树立。

其中,第一个方面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尤其在气息、咬字吐字、行腔等方面现代民族唱法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和运用,与西洋发声方法做了很好的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第二和第三个方面就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戏曲演员的培养模式是全方位的,在开设课程中有“唱腔念白”课简称“唱念”课;(唱与念的教授)身段课(形体训练);基武功课(身体素质和技巧训练);把子课(舞台对打程式训练)等等独立课程。最终,由排戏课将其组合贯穿,形成最终的剧目成果。民族声乐显然不需要照搬此模式,但其中身段和基武功课我觉得是应引起注意的两门课程。因为,戏曲程式中对演员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都是有严格的要求,这正是我们歌唱演员相对缺乏的一面,如能经过继承和改良必将对于歌唱演员舞台形体的美化和表演风格的建立有极大地促进作用。第四和第五方面则对现代民族唱法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如今的民族男高唱法音色过于标准化,声音塑造能力也过于单一化,如果在遵循了人体发声规律的前提下,民族男高音也能多出现一些既有不同演唱风格和声音特点又有鲜明地域特点的艺术形象来,那现代民族声乐领域将是何等的繁荣景象。

在民族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尤其艺术形式都将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性何在,当然民族声乐也不例外。笔者更希望当代的民族声乐能够早日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姿的民族色彩。

二、借鉴之必要

艺术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越是具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 就越容易被大家接受和热爱,也才能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我国的戏曲便具备着这样的特质,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但是,从戏曲声腔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 戏曲声腔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体制的变化和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的。如何使得戏曲唱法尤其豫剧男声唱法与当今时代的文化、审美习惯和发声生理规律,更加地贴近和一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戏曲唱法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演唱方法,讲究更多的是语言与情感的表达,对发声的生理规律认识较为贫乏。直至今日,大部分戏曲演员对发声器官的认识仍旧含混不清,更谈不上很好的应用了。长期的无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豫剧男声唱腔的发展便受此阻碍。而现代民族声乐则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通过对美声唱法的研究与借鉴,很好地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我国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的体系。对于戏曲唱腔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曾有嗓音医学研究者指出,因发声方法不科学或用嗓过度, 是酿成一系列嗓音职业病的主要根源;在全国范围的用嗓工作者中, 戏曲、曲艺演员的嗓音发病率最高。这些疾患大致可归纳为:

1.声带肥厚、声带息肉、声带水肿、喉肌弱症等病, 常发生在用纯真声(大本嗓)演唱的剧种、曲种和行当。

2.声带出现充血和炎症时,还继续无克制的用嗓, 在戏曲、曲艺界有很多, 致使形成声带外伤。

3.声带小结、声带边缘不平、声带出血等病, 常发生于用纯假声或真假声分截唱法的剧种和行当。

4.声带运用性创伤、边缘粗糙、慢性咽炎等症, 则多见于武生、武旦行当。

5.室带代偿症(即假声带掩盖真声带), 在戏曲及北方曲艺界中也较普遍, 这主要是发声方法上的问题及某些唱腔中的最高音超出了人声的音域所及而造成。

以上各种病症, 均会导致声嘶或嗓音丧失弹性、音色不纯、不亮、用嗓不能持久等发声障碍。

这些疾病在戏曲行业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在豫剧男声唱腔中花脸行当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大量花脸演员的艺术生命都非常的短暂。还有一些使用二本嗓演唱的演员也是嗓音疾病高发的人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用嗓不科学所造成的。所以对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借鉴是豫剧男声唱腔发展的重要一步。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理论讲解对人体生理结构及发声各器官功能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2.进一步了解声带的震动规律和各相关肌肉群的活动规律。

认识上的统一是训练的前提,以往豫剧唱腔课的教学多为教师范唱学生模仿,老师一句学生一句,纯粹的口传心授。几乎是完全的感性认识,对于发生的原理丝毫不知。这样势必影响着教学效果。

3.发声呼吸方法的训练,尤其注意深呼吸的方法及作用。

4.共鸣腔的运用,尤其是咽腔及后咽壁对声音的控制作用。

5.强调喉头稳定对于男声发声演唱能力的提高巨大作用。

发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发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豫剧男声训练中往往费力不少但却得不到理想的声音效果。久而久之,会对学习者的信心甚至发声器官造成伤害。所以,笔者认为方法的好坏决定着成功率的高低。

以上是针对于豫剧男声唱腔普遍存在问题的一个相应的针对性建议,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豫剧男声演员,对科学发声方法中“度”的掌握非常重要,以免矫枉过正,对整体唱腔风格造成破坏。

现代对传统的继承和传统对现代的借鉴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祝愿民族声乐的各个分支通过相互的渗透与融合都能够充满活力,发展壮大。